南通经开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交通组织改善研究

2017-04-20 10:34季杰黄亚琴陈昊宁丹刘康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36期
关键词:交通拥堵

季杰++黄亚琴++陈昊++宁丹++刘康

摘 要:为改善南通经开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在梳理南通经开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周边区域现状土地利用、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世贸节点路网交通拥堵形成的机理;通过深入分析交通拥堵的关键问题,从交通基础设施扩容、交通组织管理和交通渠化设计3个层面逐层进行改善方案的研究;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改善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仿真评价,从而得到最优的交通改善方案。仿真结果显示,改善方案有效缓解了该节点区域的交通拥堵。

关键词:交通拥堵 交通扩容 交通组织管理 交通改善 南通经开区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19-06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around Xinghu road-World Trade Center in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and transport facilities, analyzing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raffic jams in this intersections. Through in-depth survey of the key problems of traffic congestion, a 3-step implement measures have been done to improve the problem including expans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of traffic channelization. In the end,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approaches with the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tool VISSIM and demonstrate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es. An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it is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ses intersections.

Key Words:Traffic congestion; Expans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Traffic improvement;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路网位于经开区高强度开发地块区域,由于受道路条件限制,现状高峰时段处于非常擁堵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区域内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对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众多,文献1通过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7类交通拥堵成因。文献2总结发达国家解决拥堵的相关经验措施,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若干针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策略和建议。文献3提倡采用精细化设计的理念解决交通拥堵。广州天河区[4]以及广州人民桥[5]路段均采用设置可变车道的方案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为了改善星湖大道世贸节点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需对节点路网交通拥堵成因深入分析,基于交通预测结果提出区域内的交通组织改善方案,并对改善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得出交通改善的推荐方案。

1 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星湖大道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条主要东西干道,是区域内外联系的重要通道;世贸广场位于新河路以东,方兴路以南。星湖大道与方兴路临河而建,与新河路相交形成了由三个交叉口构成的组合路网,包括西侧新河路-方兴路交叉口、东侧新河路-方兴路交叉口和新河路-星湖大道交叉口。根据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要求,“主管部门认为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业(T09)、 其他(T11)类和其他建设项目,其评价范围应为:建设项目邻近的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若为项目边界则顺移至下一条)围合的范围。”该研究选取西至新开路、北至复兴路、东至通盛大道、南至振兴东路的围合范围作为该项目的研究区域,研究区域和区域内路网分布如图1、图2所示。

1.2 道路现状分析

星湖大道-新河路节点所在区域内有3条主干路和6条次干路,形成了三横四纵的主次干路网,如图2所示。其中星湖大道、新开路和通盛大道3条主干路主要承担城市中长距离的交通出行,新河路、长天路和长圆路、长生路和长通路分别是3条分离式次干路,与新景路一起实现区域内南北方向的贯通。

研究区域内,西、北、东各方向的车流均可利用星湖大道—新河路交叉口通行,使得该交叉口承担很大的通行压力。南北方向仅有新河路,且需经过新河路通行桥通行,南北联系不便,贯通性差。

1.3 用地现状分析

南通开发区星湖大道-新河路节点所在区域被东西向星湖大道贯穿,使该区域形成南北两个组团,该区域具体用地性质如图3所示。北部组团以办公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内有国贸中心、财富大厦、益兴大厦等大型办公中心;南部组团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内有大润发、世贸广场、星湖101广场等商业中心以及明珠花园、新开苑等住宅小区。

南北组团不同的用地性质导致对交通吸引的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早高峰时,工作出行的交通流量很大,因此办公用地对交通流的吸引强度最高;商业中心营业时间较晚,因此吸引强度较低。晚高峰时,以回家、外出就餐以及逛街等为目的的交通流量巨大,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对交通流的吸引强度最高,办公用地吸引强度极低。南北组团的用地性质决定了在该区域内,相比早高峰,晚高峰的交通拥堵更严重,并且晚高峰时南部组团对交通流的吸引强度远远高于北部组团。

2 交通拥堵分析

星湖大道为双向四车道主干道,新河路为分离式道路,沿河流两侧分布,西侧道路由北向南通行,东侧由南向北通行,新河路通行桥为双向两车道,其不仅服务于星湖大道南北组团间办公用地和居住用地的通勤交通联系,而且服务于南部组团内世贸广场、大润发、星湖101等商业用地的生活交通联系,兼具通勤交通与生活交通的双重作用。

2.1 路网南北通道容量不足

南通开发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所在区域道路纵横交错,形成密集的道路网,南北组团与区域外的交通联系多通过星湖大道进行连接,且南北组团间被河流分割,使得南北交通联系不便,新河路通行桥是该区域内南北组团联系的唯一通道,如图4所示。过少的联系通道必然导致交通集中,形成交通堵点。

星湖大道与新河路交叉口流量流向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新河路通行桥为双向两车道,但区域内用地开发强度大,办公、商业、住宅中心密布,通道功能需求极大,因此,通道容量与功能需求不匹配是该节点形成拥堵的主要原因。流量流向调查结果显示,由北向南的车道高峰流量达到838 pcu/h,由南向北的车道高峰流量为410 pcu/h,饱和度分别为1.25和1.34,因此道路常常处于拥堵状态。

2.2 路网节点存在瓶颈

新河路与星湖大道通过新河路通行桥连接,因此在该节点处形成了一个平面交叉口和一个T型交叉口,如图6所示,且新河路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但通行桥为双向两车道的通道,同时通过该节点的交通量较大,因此通过新河路通行桥时势必会排队等候,造成该区域的拥堵。

2.3 交叉口间距过近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中规定,相邻信号控制交叉口间距不宜低于150 m,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星湖大道与由北向南行驶的新河路间距离为100 m,新河路十字交叉口与T型交叉口间距离仅为30 m。相邻交叉口间距过短,使得排队车道的长度也过短,因此当出现排队等候时,常常出现排队溢出,影响相邻交叉口车辆的通行。

2.4 渠化设计不合理

为保障星湖大道主线的快速通行,原来规划星湖大道沿线采用右进右出设计,但在建设时采用的是平面交叉的控制方式;且渠化岛的存在导致进口道宽度被压缩,如图7所示,设计的两个进口道实际只能通行一股车流,导致车辆排队,形成拥堵。

3 交通拥堵改善方案

3.1 改善思路

为保证主干路星湖大道的交通优先性,结合对交通拥堵成因的分析,该项目的交通拥堵改善思路主要考虑增加交通设施容量和优化交通组织管理,且通道扩容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应统筹考虑。

(1)基础设施扩容。

通过新增南北出行通道,解决区域内南北向通道容量不足的问题,提升瓶颈段通行能力。

(2)优化交通组织管理。

采取单向交通、禁左等措施,分離通道的部分交通功能,解决路网结构节点不合理问题。

3.2 交通组织原则

星湖大道为东西贯通性主干路,且南部组团对交通的吸引强度高于北部组团,因此在进行拥堵改善时,应坚持主线优先,保障通勤交通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减少主线影响。

星湖大道作为贯通东西的主干道,应保证其交通功能,因此应尽量减少对星湖大道主线交通快速通行的影响。

(2)保障通勤交通。

区域内包含办公、商业、居住等多类用地,应尽量保障区域内通勤交通的正常、快速通行。

(3)适当增加绕行。

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生活性的交通可适当考虑绕行配合缓堵效果。

3.3 改善方案

根据以上改善思路和交通组织原则,结合星湖大道南北侧现状路网的布局,提出两种交通拥堵改善方案。

(1)方案一:建设新河路东侧通行桥,接入星湖大道—新河路交叉口。

目前仅河流西侧的新河路与星湖大道间有一座通行桥连接,河流东侧的新河路的交通流需经过方兴路才能通过通行桥,因此考虑建设新河路东侧通行桥,接入星湖大道-新河路交叉口,并与北侧长久路联通,如图8所示。

从路网布局的角度考虑,该方案通过新建一座通行桥增加南北向的通道,分流方兴路、西侧通行桥瓶颈路段的交通量,可使交通拥堵得到部分缓解,但是过桥后线路接入星湖大道—新河路交叉口,使得交叉口由原来的十字交叉变为五路交叉,导致交叉口形式不规则、线形不顺,且通行桥斜交,美观性存在不足。

从交通组织管理的角度考虑,可将长圆路由南向北的交通功能,由长久路承接,形成南北两条通道:长天路—新河路构成的由北向南交通通道和新河路—长久路构成的由南向北交通通道。但是,目前长久路为双向两车道,无法满足以上方案需求,因此,可根据道路红线规划,考虑征用沿线地块部分用地,使长久路具备双向四车道的功能,那么长圆路由南向北的交通功能,以及长天路由北向南的交通功能,均可由双向四车道的长久路承接。

(2)方案二:打通长生路或长通路,与新景路相接。

新景路、长生路、长通路的道路条件与新河路、长天路、长圆路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因此考虑打通长生路或长通路,与新景路相接,形成贯通南北的新通道,如图9所示。

从路网布局的角度考虑,该方案不仅规避了方兴路瓶颈段拥堵的问题,将路网交通组织扩大至更大空间尺度,而且打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新通道,分流性较好。但是,打通后,新景路—星湖大道路口将实施信号控制,对星湖大道主线交通产生一定影响。

从交通组织管理的角度考虑,新河路通行桥目前是双向两车道,打通新景路与长生路、长通路通道,形成区域内又一条南北通道后,可将新河路通行桥改为由北向南的单向交通通道,由新景路—长生路、长通路新通道承担由南向北的交通功能。该方案的优点主要有3个:一是通过将新河路通行桥改为单向交通这种设计,分流了通行桥的交通量,同时也提升了北向南的通道容量;二是南部组团对交通的吸引大于北部组团,因此北向南交通流为主要流向,该方案中的交通组织方式提供了新河路、新景路双通道,使得通行更加便捷;三是星湖大道-新河路东进口左转车流选择新景路通道,缓解了新河路—方兴路的排队压力。但是新景路-长生路、新景路—长通路通道双向通行,会对主线星湖大道产生一定影响,且为保证北向南的主要交通,增加了南向北交通流的绕行距离。

(3)方案一、方案二的对比。

方案一新建通行桥,增加南向北通道,缓解了星湖大道—新河路的交通拥堵,但是通行桥斜交,线形不顺;方案二打通新景路-长生路通道,扩大了交通运行的空间范围,但是对星湖大道主线交通运行产生影响,且增加绕行距离。

4 方案仿真及评价

(1)仿真方法。

VISSIM是一种微观交通仿真建模工具,用于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运行的交通建模。它可以分析各种交通条件下,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是评价交通工程设计和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工具。

选择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3个交叉口的7个路口,利用VISSIM,建立仿真模型,对比现状与方案一、方案二的排队长度和延误指标,7个路口的位置如图10所示。

仿真结果如图11、图12所示,可以看出,改善方案实施后,3个交叉口各进口道的排队长度与延误明显下降,交通运行正常,排队溢出问题得到了解决。

(2)综合评价。

结合仿真结果,综合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在路网布局、项目工程量等方面的优劣,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对比结果显示,方案一、方案二对于节点交通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效果,建议近期可考虑先行实施方案一,远期随着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更大的通道容量,届时考虑两种方案组合的双通道方案,以满足南北通行需求。

5 结语

该文针对南通经开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研究,统筹考虑通道扩容和交通组织管理两方面,提出两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增加南北向通道;方案二扩大交通运行的空间范围,并利用VISSIM建模对方案进行比选和评价。道路交通的运行经验告诉我们,巨大的出行需求和混乱的交通管理将给周边区域的交通带来较大压力,这些问题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详尽的研究与优化,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雷锦洪,段宇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近期改善对策研究——以襄阳市中心城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5(9): 83-87.

[2] 范伟康,韩宝睿.世界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交通拥堵改善对中国的启示[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5(3): 121-126.

[3] 朱明坤,夏佳,程爽.基于精细化交通设计的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实践——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5(2):64-68.

[4] 李嘉俊.廣州天河区部分主干路网交通拥堵仿真与改善[D].广东工业大学,2014.

[5] 张晓瑾.广州微观交通拥堵改善中的路段潮汐可变车道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4):1-4,6.

猜你喜欢
交通拥堵
水平代步电梯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