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的文化与情的文化》看中日文化

2017-04-20 23:06欧嘉卡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欧嘉卡

摘要:崔世广的《意的文化与情的文化》从心理结构的视角,对中日民族心理结构的差异和对两国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中日文化的世界意义进行了探讨。崔世广认为,中国文化是意的文化,意志始终在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中居于主要位置,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日本文化则是情的文化,日本人的情感统摄和支配着知性和意志的存在及其活动。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以及传统的民族心理特点和日本道德文化两方面出发,尝试理解中国的“意”文化和日本的“情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心理;道德文化

一、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以及传统的民族心理

文化是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集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体。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质各家说法不一, 但在以下几方面可以形成共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陆民族, 是黄色人种, 其文化模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 地理环境造就了农耕生产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结构是伦理——政治一体化的结构, 这种伦理政治结构又以血缘和地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度为基础。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卢爱真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具备七个特点:(1)以重道轻器为核心的人本主义;(2)自强不息, 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3)富含辩证思维;(4)关心现实政治;(5)强调整体, 忽视个体;(6)偏重直觉思维;(7)重视人际关系。朱歌幸则认为, 中国传统哲学中, 无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以讨论“天人合一”为中心课题; 同时中国传统思想有一种理想主义倾向, 这种倾向又是以人本主义为前提的; 中国传统思想也强调“心”的作用, 因此也具有独特的道德理性主义倾向。

獨特的地域、经济政治条件以及独特的思想渊源造就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独特的文化又造就了国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受传统“孝”文化的影响, 中国民族心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国人的“权威心理”或者说“权威取向”。杨国枢教授在其“中国人的社会取向——社会互动的观点”一文中, 就曾指出权威取向是中国人社会取向的重要特征之一。另外, 独特的孝文化和集体主义倾向使中国人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

二、日本的道德文化

翻开日本地图就可以看到,日本被称之为岛国是名副其实的。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4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构成了岛国日本的全貌。日本的国土只有37.78万平方公里,领土总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大小,而且大部分是山地,无法居住和生活,大部分日本人集中在狭窄的沿海平原。日本土壤的天然肥力较低,而且土壤呈酸性,并且日本的主要岛屿多山,供种植业和养殖业使用的平地很少。

由以上所诉的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日本国土很小,而且其大部分是山区和丘陵,使得适用面积更显得小,且不适合人居住。但日本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却赋予了日本民族独特个性和气质,因而,从许多方面造就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日本人相当重视与自然的和谐。日本处于温带湿润性地区,自然环境温和,因此生活在其中的日本人也是非常热爱自然,对自然充满着恨高的情趣。在日本国民性中有一种艺术的感受性,对于天物之美特别能领会。日本人对自然的这种情感早已深植到内心之中,大自然对于日本民族来说就是一种生命的向往,同时也是这个民族哲学、思想、宗教等所有精神活动的根本。

日本式人情的最主要表现为冠婚葬祭即成人礼及婚丧嫁娶的时候,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助关系。改建或新建住房时遭遇困境以及遇到灾害疾病时的互助关系。年初给长辈、上级送礼,亲戚好友间互赠礼物的惯例都是日本情义关系的具体表现。在这里情义意味着规定日本社会关系的一定的生活规范。日本的道德正是产生在这个基础上。因此对于日本人而言,情义意味着公,人情意味着私。在现代的企业组织中,在现代官僚制度中,日本人的情义都根深蒂固地存在。

此外,由日本封建社会培养出的特殊的社会意识中,有一种“惜名知耻”的道德规范。明确提出这种思想的是封建社会初期的镰仓幕府。然而早在平安时期,社会上就有“将门欲扬兵名于天下”、“可怜先灭己身,后扬他名”的说法。就在武士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十分强调名的思想。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方面,与重视个人的存在比较,他们更加重视存在于现实中的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名与耻形成的原因。换句话说,日本社会的基本构造是由对名、耻极其敏感的感觉性构成的。本尼迪克特曾说过,耻是日本人对他人的批评做出的反应。如果遭到别人嘲笑、拒绝,日本人就会感到耻辱。日本人对耻辱的认识往往超过对错误的认识。他们没有习惯在人前、神前忏悔。在日本只有祝愿幸福的仪式,却没有赎罪的仪式。

三、小结

尽管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久远,但两国因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作为日语学习者,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了解中日文化差异,培养对异文化的适应,即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与适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日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曾红.儒、道、佛理想人格的融合及其对国人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

[2]卢爱真.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心理的影响[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