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留下的血之教训

2017-04-21 16:07波波夫
世界博览 2017年3期
关键词:斯密雾霾洛杉矶

波波夫

过去的2016年夏天,南加州正在面临自2009年以来最严重的空氣污染,臭氧层遭到破坏。加州南海岸空气管理局报告指出,这年7月,在洛县、橙县、河滨县和圣伯纳丁诺县,仅有7月31日这一天符合联邦空气质量要求。

美国肺脏协会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与十几年前相比,2015年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得更加干净,但只有加州例外。2015年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前七名均在加州。美国肺脏协会自2000年开始发会空气污染年报以来,几乎每年都将大洛杉矶地区列为全美空气最差地区之一。加州几乎就是中国版的京津冀雾霾重灾区。

即便如此,洛杉矶治理雾霾的经验依然值得中国关注和借鉴。毕竟在过去一个多甲子里,洛杉矶扭转了毒气之城的恶劣形象,尽管雾霾在最近几年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但是类似1930年代大烟雾事件已经大为减少。

不要低估它,抗雾霾是场持久战

1940年代当烟雾笼罩洛杉矶时,政府并没有太当回事,阳光灿烂的地中海气候塑造 了加州人乐观的性格,特别是二战后科技神速进步,从政府到平头老百姓都笃信没有高科技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直到三十年后,洛杉矶的雾霾都没有得到明显遏制。

1947年6月,加州州长厄尔-沃伦签署法律,批准在洛杉矶成立了美国第一个雾霾治理机构——空气污染控制局(APCD),并委任一名退休军官路易斯-麦凯布当此重任。麦凯布刚到洛杉矶,就被那里的烟雾呛得不行,但他信心满满地宣布「两三年之内,雾霾问题会彻底解决」。

空气污染控制局成立不久就大刀阔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把洛杉矶市的355辆蒸汽机火车换成了柴油机车;严格限制工厂排放黑色烟雾;禁止家庭在后院焚烧垃圾。尽管已经采取了如此激烈的措施,洛杉矶和一个毒气室没有两样。1952年秋天的78日里,77天都是雾霾天。

到了1967年,也就是空气污染控制局成立整整20年后,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洛杉矶人的健康:包括洛杉矶在内的整个加州肺气肿患病率是十年前的四倍。经过几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终于被政府承认。

在「南加州雾霾战争:五十年来进化空气的进程」一书记录的案例,「病理学家在尸检过程中发现,被雾霾侵蚀的肺部,不再是正常的粉红色,而是呈灰黄色,有的还带有黑色突起的斑纹,很多还布满了小孔。」加州的卫生官员也发现,当雾霾最为严重的时候,致命的心脏病发病率也会剧增。

依靠高科技找到雾霾的真凶

应该警惕汽车、石油产业游说,在这点上,洛杉矶走了一个大弯路。从一开始,洛杉矶和加州政府都把导致雾霾的头号元凶锁定为二氧化硫。最初,空气污染控制局发现,位于洛杉矶市郊的几家主要大石油公司有白色的羽状物不断聚集,并最终生成为深色的云雾,直到吞噬整个天空,这些云雾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此外,又结合匹兹堡和圣路易斯的雾霾分析成果(主要由煤炭和二氧化硫所致),以及石油公司对此强烈抗议(表明其被命中要害的心虚)后来,在1949年,硫被定为洛杉矶污染的主要根源。

加州理工大学化学系教授阿里-哈根-斯密特则对官方的这一结论表示怀疑。斯密特原本是个研究香味、双耳不闻窗外事为躲避纳粹德国迫害的移民学者,但长时期的强烈咳嗽,终于让这位化学家把注意到窗外的烟雾。1949年的一天,斯密特把850立方米的雾霾空气抽进一个空气冷却装置,经过蒸馏提取之后,得到了一些巧克力色的腐臭液体,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斯密特确定,看不见的汽油蒸气在阳光的持续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醛类以及其他烟雾化学成分。斯密特指出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应该为洛杉矶的雾霾负责。

斯密特的这一结论,立即招致石油公司和政府的反对。1952年,斯坦福研究所(受一家石油公司所资助)在帕萨迪纳市举办了全美首届大气污染研讨会,会上,空气污染控制局局长麦凯布不认为汽车尾气导致了雾霾,并把斯密特的结论定性为谣言。石油公司也利用各种场合攻击斯密特研究的不科学。甚至许多平头老百姓也不认同斯密特的结论。毕竟,作为一个平面扩展、摊大饼式发展的城市,洛杉矶市民出行严重依靠小汽车,在1950年代,当地的汽车就多达200万辆。

斯密特依然在推进他的研究,他发现,石油公司隐瞒了汽油配方的变化,在二战期间为了增加原油产量,石油公司在炼制汽油过程中,加入了石蜡和烯烃,导致汽油会比之前释放出更多的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斯密特结合气象数据进一步发现,当温度较高和出现逆温层时,这些烟雾更容易影响到民众。很多年后,斯密特的续弦夫人对外透露,当年的一个反对者曾经在一次会议后递给斯密特一张纸条:“你知道我是靠谁在吃饭,你也知道我不得不那样说。”

后来,越来越多其他研究机构得出与斯密特类似的结论,终于,斯坦福研究所也发现继续掩盖碳氢化合物的罪恶会显得它们不够诚实和透明,为了挽回颜面,最终在1954年承认了汽车尾气排放是洛杉矶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在接下来的1960年代,斯密特已经是美国最负胜名的雾霾战士,针对雾霾的研究仍未止步,并发现,汽车尾气所排放的一氧化碳,虽然无色无味,但却延迟和阻碍缺氧细胞和氧气的接触,造成人体意识丧失、肌肉无力、呼吸困难,这也解释了为何雾霾天中许多人感到头疼难耐、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症状。

匹兹堡空气污染办事处长官在1956年调侃道,「我们花了35年来消除烟雾,其中30年对抗政客,5年治理烟雾本身。」

公民环保意识、生活方式及对科技的过度乐观

一个人一天平均呼吸1.5万次,那些没有被及时呼出的污染空气,会缩短人的寿命。 但是这个今天看来极为稀松平常的健康常识在当时的美国却被许多人所忽视。1950年代的洛杉矶,雾霾遮天蔽日,但每周都会新增1700辆小汽车上路。

洛杉矶一度在1930年代建立起1700多英里的轨道交通系统,当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到郊区,而铁路网的扩张未能及时更上,最终,私家车出行主导了整个城市交通,而大量的城市和市郊铁轨都被拆除。「洛杉矶与汽车:制造一个现代城市」一书作者曾直斥「难道不是铁路系统的拆除导致了永不消散的烟雾吗?」

两位美国记者奇普-雅各布斯和威廉-凯莉在2007年出版的「烟雾之城:洛杉矶空气污染之燃肺历史」(中译本名为「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一书中曾表示「它们寄希望于技术来清理汽车排出的烟雾,然后是拯救污染中的人们。如果不是领导们以阳光和公众健康的名义来重新引进铁路系统,没人知道洛杉矶臭名昭著的交通拥堵将会持续多久。」

当地环保组织SOS在1980年代发起的一次「共同乘车日」活动当天,只有六个人登上了三辆环保公交车。直到1993年,首条地铁投入使用,轨道交通时隔数十年后,才再次回到洛杉矶,但汽车文化根深蒂固,如今洛杉矶已是全美国高速公路最发达、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加州人更热衷于开大排量汽车。但在2016洛杉矶车展上,唱主角的正是SUV车型。

对科技无所不能的乐观主义,使得许多洛杉矶人、以及大部分美国人都希望在不改变现有高能耗的生活方式下解决雾霾,这就给雾霾治理埋下了反复的病因。

猜你喜欢
斯密雾霾洛杉矶
挑战洛杉矶
欢迎来到洛杉矶!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洛杉矶之旅 从艺术到美食
从雾霾中突围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雾霾下的清晰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