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语感教学漫谈

2017-04-21 04:04廖文俊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培养语感小学语文

廖文俊

摘要:语感是抽象而又真实存在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整体把握的一种能力,是对词语表达的主观认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其实就是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也需要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本文就简单探讨一下关于语感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语感;增强语感

当前是信息高度互联的时代,语言文字是承载传播信息重任的载体,面对海量的社会信息,不论是谁,就算穷其一生也仅能取沧海一粟。而语感强一些的人,获取信息的效率高一些,他所取得的“一粟”要饱满一些。就现在的小学生而言,语感培养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例如,懂得品鉴古诗的人,一听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立刻就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场北国大雪的景象来,虽然还是在仲秋时节,但是北方已经是寒风呼啸了,一场薄雪还未将草地上的枯草完全遮盖,书上点缀的落雪就好似梨花吐蕊。通过联系下文,即可立刻感受到诗人为何会写飞雪,原来是为了烘托气氛,一是为了表达对送别使臣的不舍,二是为了烘托边塞战士送别归京使者的盛大场面。全诗以“冷”写“热”,以“愁”喻“欢”,通过诗人浪漫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以及战士内心的热情。而作为鲜有接触古诗的普通小学生,一下子是不会有如此之多的感悟的。如果让这些学生单独阅读这类诗词,那么诗中的意境完全不会被感受到,诗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字的外壳罢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予以重视。

一、融入情境,培养语感

小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对课文进行朗读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寻找精彩的范读录音磁带,让学生认真听录音磁带中的范文朗读,仔细感受朗读的语音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使其充分体会语气变换的趣味,语音转换的韵味。并要求学生模仿范文对课文进行跟读、朗读,这样会使学生朗读变得流利起来,进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清晰流畅、语言规范,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得到增强。

例如,在六年级阶段学习《山雨》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配合,给学生播放和山雨有关的短片,这样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就对山雨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理解,通过短片已经对山雨有了较为具体的概念。教师再配上视频,同时跟随视频对课文进行一次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山雨的韵味,当山雨落在石头上、落在草地、落在树叶等,山雨如图一名演奏者,奏响了山间的歌谣。通过这种画面加朗读的熏陶,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

二、放飞想象,丰富语感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把朗读和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感,即通过训练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对课文中的景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想象带入到朗读中,这样能使课文更为立体的展示在眼前,也容易做到富有感情的朗读。

例如,在对老舍的《猫》一文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让学生对猫进行想象,把课文中描写的猫代入到现实之中,使文中的猫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学生再来朗读课文的时候就更为自然,通过这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感。《猫》是现代小说家老舍描写动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对猫这种动物的描写十分到位。特别是文中描写猫的淘气可爱,作者用简单的文笔“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寥寥数句就将猫淘气可爱的形象勾勒了出来。作者又在一段的结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瞬间猫古怪的性格就被描述了出来。作者在文中也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的,猫平时的嬉戏打闹,被作者通过想象的加工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学生在阅读过后,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使其对文章的理解更进一步,对其语言的感受能力的增强起到促进作用。

三、仔细品味,感悟语感

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收到外界的刺激,逐步形成的对外界的反馈的一种表现,也是通过不断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所获取的能力。语感是建立在对语言有一定的掌握,且能对相应的语言做出对于的反应的基础上的,语感从某种程度来说算是直觉的一种。语感蕴含在文中的每一个地方,特别是朗读的时候语感最能被直接的体现出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对其进行朗读训練。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语感较为强烈的地方进行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其能够深入体味文章的内涵。

四、结合实际,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对语言进行规范学习所积淀起来得,只有在语文学习中对听说读写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才能拥有的对文章的敏锐洞察能力。实践活动主要是指这些方面:

1.听,就是在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听的训练,如上课的时候听教师讲课、听同学回答问题、听课文范文朗读,以及在课后听电视广播等。帮助学生培养集中倾听的习惯,养成其通过听捕捉、凝练语言信息的能力,在日常交谈中能够迅速的抓住关键点等,这有助于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形成。2.说,就是在日常交际或者课堂上,对语言的口头表达的运用。通过说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活跃度,在环境中快速的组织语言,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要求说话用语连贯得体。3.读,是日常阅读课文,或者是课外阅读的能力,阅读的对象可以是课本,也可以是杂志、报刊、互联网文字资讯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取出文章所要表达的重要信息,就需要其对语言有较强的领悟能力。4.写,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正式书面的表达。写是对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行文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当然,对学生的语感训练主要手段还是听、说,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适当的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通过这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听的学生和讲故事的学生都能充分调动起对语言的运用,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增强语感的目的。

语感训练是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对学生语感能力进行培养,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语感能力,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会不断的进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猜你喜欢
培养语感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论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多方入手,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