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万年的石头“唱歌”

2017-04-22 11:33邓卉孔立虹刘斌
人事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柳江青冈唱歌

邓卉 孔立虹++刘斌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30年前,这首动听的歌唱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歌里说的是神话故事,而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一对壮族夫妇却真的让精美的石头“唱出”美妙的歌——

赶圩偶遇“会唱歌的石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柳江县、如今的柳江区三都镇长塘村壮族农民雕刻、售卖石版画的行列中,韦明章、兰小静夫妇跟其他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05年的一天,韦明章循例到里高镇赶圩,中午时他急匆匆赶回家,妻子兰小静奇怪地问:“往常赶圩,你都会给孩子带点好吃的,今天怎么两手空空?”

“今天赶圩,我看到一种会唱歌的石头,快,趁着没散圩,我带你去看看。”韦明章拉着妻子就要往门外走。

兰小静嗔怪着敲了一下韦明章的额头说:“知道你喜欢山歌,但这世上哪有会唱歌的石头!”

兰小静的父母是彩调演员,她从小耳濡目染,非常爱唱歌,韦明章平素通晓山歌,可“爱乐”夫妻琢磨半天,也想不通“会唱歌的石头”到底是什么。第二天一早,夫妻俩赶到里高镇四处打听,原来是镇上有一户人家用当地出产的青冈墨石做了一架石琴,声音清脆悦耳,夫妻俩仔细抚摸石琴,觉得琴式过于简单、与自己哼唱的山歌调子无法配音,不觉心里一动,能不能把石琴制得更加精美、音域更宽?夫妻俩当即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钱,选购了几块青冈墨石。

青冈墨石色泽如墨、质地细腻、硬度高,韦明章把墨石切成石条,一边打磨,一边琢磨如何让石条发音。原来,当石条受到外力作用就会振动发声,再通过空气传播刺激耳膜,让人接收到石音。石条长短、大小、厚薄的改变,就能变化石条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音调。

韦明章夫妇虽然找到石条发声的原理,但在制作石琴时,如何定音准仍是一个难题。兰小静想出一个“土办法”:“唱着歌来调音!”随后,他们用《走进新时代》《妈妈的吻》《青藏高原》这三首歌,分别对应石琴的低、中、高音,没想到准确率达到80%。在尝试摸索着制作出第一架石琴时,两人兴奋不已。随后,韦明章在民间到处拜师学艺,使石琴的制作工艺由粗糙到精细,音色也越来越清晰和精准。

“一架精美的石琴要经过石材开采、选料、切割、抛光、校音、雕刻、做旧等近20道工序,刚开始,我们夫妇要十多天才能做出一架石琴。”韦明章说,他胸有成竹,切割石条、打磨整形、循着古琴的样式排列石键,然后用仪器校准琴音,还原青冈墨石的天籁纯音,一台葫芦型石板底座的石琴大功告成。当兰小静在石琴上弹奏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调,韦明章心醉了。

如今,韦明章除了能制作葫芦型石板底座经典仿古石琴,还能制作心型石板底座、便携式木条底座石琴,琴键也从最初的36键升级至41键,完全可供专业演出。邻居们惊叹不已:“石头真的能唱歌!”

柳江石琴的前世今生

我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云林石谱》所著石品108种,其中涉及声鉴石品53种,叩击能发音石品35种,柳州的青冈墨石名列榜中,那么,由青冈墨石制成的石琴究竟算不算乐器?石琴究竟是供普罗大众自娱自乐,还是用诸殿堂礼乐?让我们轻轻扫开历史的尘埃,看一看石琴身世——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音乐上升至“和民声”“善民心”的层面,常礼乐并提,如《礼记·乐记》云“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每当举行重要仪式之时,均要奏乐。当时制作乐器的材质大致有八种,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也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谓的“八音”。其中,石指石磬,即石制打击乐器。

石磬,作为重要的打击乐器,在一些先秦典籍,如《周礼·春官·磬师》、《礼记》、《左传》及《国语》中均有记述,古人还将石磬人格化,如《礼记·乐记》云:“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这段引文的大意是,磬声轻清,辨别分明,使人联想到守节不移的高贵品质,从中可见人们对于石磬的喜爱、重视。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石磬,20世纪70年代,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一件大石磬,距今约4000多年,属于夏代遗存,是至今发现最早的石磬实物。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妇好墓中出土5件长条形石磬,制作比较精细,磬身分别刻有文字和鸮纹,其中3件均为白色,泥质灰岩,形亦相近,仿佛一套编磬。国家博物馆馆藏一件虎纹石磬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纹,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

从石磬演变至石琴,与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密不可分。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表明:诸葛亮既长于声乐与创作,又长于操琴,还会制作七弦琴和石琴,其所著《琴经》,仍保留部分石琴曲谱。

柳江区即原柳江县,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自古人杰地灵,风物遍布,奇石文化历史悠久。相传,唐代柳宗元驻守柳州时,也曾到柳江边龙壁山挑选青冈墨石,制成石琴,千里迢迢赠予为官清正的好友卫次公,饱含“高山流水”的深情厚谊,历代传为佳话,《新唐书·本传》记录这段友情故事。

“鸳鸯石琴”奏响华章

国内石琴生产并非柳江独有,但柳江石琴却以两“奇”扬名。

一“奇”是石琴的制作原料。柳江区里高镇境内蕴藏青冈墨石矿脉,上世纪90年代,柳江区的一位音乐教师刘启新发现青冈墨石能制作音色上乘的石琴,可以传承中国古代石乐的精髓,填补柳州奇石市场“声”的空白。2006年,刘启新用青冈墨石制作的石琴在广西民间文艺第五届优秀成果奖评奖中荣获特等奖。

二“奇”是石琴的艺术表演力。作为一种乐器,石琴现世的终极目标是演奏。原柳江县文联主席韦彬林是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经过多年摸索实践,韦彬林从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奏中得到启示,与刘启新共同试制出高、中、低音石琴,并发展到32度64个音,基本达到钢琴的音域,具有极强的艺术表演力,石琴制作得到全速发展。随后,韦明章从中汲取经验,精雕细琢自家的石琴,改进琴键背后开凿的槽的深度与长度,使琴键音高更悠远,石琴音阶能击奏出各种美妙的乐曲,时而如高山流水之和畅,时而似百鸟朝凤般喜悦,时而又如惊涛骇浪之雄浑……渐渐的,韦明章夫妻成为柳江赫赫有名的制琴师,大家称他们“鸳鸯石琴”。2008年奥运会期间,韦明章、兰小静在上海体育馆奏响自己制作的石琴,引发全场8万人的强烈共鸣。2009年,石琴被列入原柳江縣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节庆,都少不了石琴的身影,“会唱歌的石琴”正成为当地壮族文化的新名片。

2010年10月,韦明章夫妻制作一架总重300公斤、总长3.5米,由21个石音键组成的“天下第一石琴”,琴身雕刻“龙凤呈祥”图案,栩栩如生,此琴音质美、音准稳、穿透力强、延音长、有编钟音效果。夫妇俩还根据电子琴和钢琴的结构,开发出钢琴式石琴,以及双排石琴等多种石琴。

2013年5月31日,“世界第一石琴”在原柳江县文化宫广场与广大琴友见面,此琴是由柳江石琴发明人刘启新与韦明章、兰小静夫妇等8位工匠历经6个月精心打造而成,整架石琴长3.65米,琴身宽2.75米,琴键最长1.37米,最短为0.62米,由21个石音键组成,琴重400多公斤,琴身雕刻“琴声演绎柳江人,悠悠古韵话龙城”的题字和中国山水画图案。

近年来,三都镇政府工作人员、三都中心小学教师与韦明章等音乐爱好者组成石琴演奏队,以石琴会友,经常义务到田间地头、壮家瑶寨演出,深受群众喜爱。韦明章夫妇还专门组织文艺队为各类特殊人群表演。“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都会去表演,观众爱听我们就去!”兰小静说,遇上节日,不仅石琴订单增多,各种公益演出活动也会找上门来,夫妇俩放下生意,带上自己牵头组织的舞蹈队自费为大家义务演出。2014年,韦明章夫妇获评自治区级“文艺户”称号和柳州市“十大公民榜样人物”。

2015年,韦明章夫妇到桂林市阳朔漓江边表演,舞台下有众多外国游客,一个外国游客觉得他们夫妇是农民,也许只会弹几首简单歌曲,韦明章夫妇当场请来翻译,请那位外国人唱一首他们国家的歌,然后夫妻俩马上复弹,大家都为韦氏夫妻捏一把汗,只见那位外国人唱完歌,兰小静当即复弹乐曲,音律流畅、乐声动听,全场老外举起大拇指点赞:“柳江人,厉害!”

“石琴带给我们快乐,也带给我们财富。现在我们做石琴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客户的订单。”兰小静说,如今,柳江石琴漂洋过海,客户中包括东盟各国及美国等国家。而韦明章、兰小静的石琴作坊每年要卖出近4000架石琴,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柳江农民大力投入石琴制造业,最多时有100多家石琴作坊,“会唱歌的石头”让壮家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猜你喜欢
柳江青冈唱歌
爷爷的青冈果
爷爷的青冈果
遇见他们在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唱歌猪
河北柳江盆地柳江村上石盒子组露头研究
西藏青冈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研究
西南石漠化地区2种岩生优势树种的光合生理
一只大狼想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