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石头
——石文化系列拓展课程案例之一

2017-04-24 01:24朱建丽
关键词:石猴西游记石头

朱建丽

(浙江绍兴市群贤小学)

神奇的石头
——石文化系列拓展课程案例之一

朱建丽

(浙江绍兴市群贤小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石”字形、字义及一些语言现象的梳理,让学生对这个常见的事物,常见的字有新的认识,产生探究的兴趣。

2.以石为媒介,让学生大致感受四大名著的伟大,激发阅读兴趣,为课程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

3.通过四大名著的接触,尤其是《西游记》中第一章回的学习,感受中国第一部长篇浪漫神魔小说的魅力,萌动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喜爱。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石”的字形

给大家带来一个字,不知道大家是否认识?

其实,这三种字体写的是同一个字,只不过这几种字体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我们不认识,也正常。第一个是甲骨文,是刻在乌龟背甲和动物骨头上的文字,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第二个是金文,是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第三个是篆书。

老师现在给你们看两种目前比较多见的字体——隶书,这下你可能认识了,如果我出示这个字的楷书体,我们全班同学一定都认识,一起读。

原来,“石”字是这样一路演变过来的!

二、了解“石”的字义

1. “石”义《说文解字》中说: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囗,象形。(PPT出现,生读)什么意思呢?

石,山上的石头。好像石头在山崖之下;囗,是石块的象形。

还有一种更通俗易懂的解释:石,指从悬崖峭壁上取下来的坚硬矿物质。

这个意思的“石”,在我们平常语言运用中出现很多,比如很多带有石字的成语。

2. 看图猜石头成语

3. 字义的增加和拓展

这里的“石”都是指一些坚硬的矿物质。其实,随着文化的发展,“石”的意思也有了一些拓展和增加。

a.量词:《汉书 · 律历志上》: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b. 古乐器名:石磬(qìng),古八音之一。

古代的乐器,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称为古八音,石是古八音之一。

c.坚硬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情的——铁石心肠。

师: 当然,石头的含义还远远不止这些,瞧,它跑到文学作品中,形象更是丰富多彩,生动鲜明了。

三、猜石头,说说这些石头分别是哪部古代名著中的石头

1.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西游记》)……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师提问引导:

看过这部小说吗? 知道这部小说是谁写的吗?(《西游记》吴承恩)

最喜欢里面的哪个故事?(可适当点拨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2. 背面篆文:一除邪祟(suì),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形象: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是女娲补天剩下的唯一一块石头,后变成贾宝玉出生时口里的玉,还被贾宝玉当作命根子挂在项上。(《红楼梦》)

师提问引导:

看过这部小说吗?有人统计,《红楼梦》共有人物975人,除了知道贾宝玉,你还知道里面的谁?(林黛玉多愁善感;王熙凤笑里藏刀……)

3.石碣(jié)侧首一边是“替天行道”四字,一边是“忠义双全”四字。

石碣前面,书梁山泊天罡(gāng)星三十六员;石碣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宋江利用这块石碣排列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水浒传》)

师提问引导:

一百单八将中你最喜欢哪个?能简单说说理由吗?(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等等,人物个性鲜明。)

4.至今有十字纹“恨石”尚存,后人观此胜迹,作诗赞曰:“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三国演义》)

师提问引导: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国演义》中产生了好多成语故事,如画饼充饥、火烧连营、过五关斩六将、初出茅庐、鞠躬尽瘁,等等,你也能说几个吗?(望梅止渴、草船借箭、势如破竹、三顾茅庐、死而后已……)

瞧,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每一部都与石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因石起,因石终,怪不得有人说中国人有深深的石头情结。

四、聚焦石头,借小说主要情节,分析石头物象

咱们就让这神奇的石头为引子,走进其中一部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伟大著作吧。先看一段视频。(播放西游记视频)

这是导演杨洁1986年拍的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猴王初出世》,那么作者吴承恩在原著中又是怎样写这一部分的呢?

阅读材料(一),根据阅读提示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1.根据注释,读通材料;2.这段文字从哪几方面描写这块石头的?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①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②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③,遂④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⑤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⑥。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qióng)高上帝。

(《西游记》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①九窍八孔:九窍, 即双耳、双目、双鼻、肛门和下阴 。《西游记》第六回中写道,三界之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②芝兰:香草。 ③既久:已经很长时间了。④遂:于是,就。⑤化:变。⑥斗府:二十八宿之一。

1. 指导读好两个句子。

A.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B.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拥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的这位是谁呀?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玉皇大帝。

2.思考:这段话是从几个方面描写这块石头的?

(生交流,师板书)

A.来历(位置):自然形成,是一块仙石。

这个仙字,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了它可能_______,它可能_______,它可能_______。

B.大小(形状):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师点拨:

a.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用现代的长度单位是怎样的一个尺寸?

1寸=3.3厘米……1尺=33厘米 1丈=3.3米

三丈六尺五寸=12.135米……

二丈四尺=7.92米

b.周天指什么呢?政历又指什么?这些数字有没有让你们有所联想?

三丈六尺五寸高,符合地球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即365天。二丈四尺围圆,符合一年24个节气。上面有九个洞八个孔,这又符合易经中的九宫八卦的样子。

师:看来这石头的高不是随意的高,宽也不是随意的宽,开关更不是随意地长,它是内藏玄机呀,这可真是一块神奇的仙石啊!(板书:神奇)

C.环境: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师点拨:

a.你们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上下两句字数相同、结构相近、意义相对,这就是我们古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叫对仗。对仗我们应该并不陌生,在一、二年级时我们应该读过《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这对仗,可以字对,也可以词对,也可以句子对,在这段文字中还有哪几处对仗,请你用你的火眼金睛找一找?(天真对地秀;日精对月华;五官俱备对四肢皆全)

b.除了读到结构上的对仗,从意思上你还读到了什么?

周围没有普通的树木,却有名贵的香草。

怪不得这石头每日可享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了。

D.变幻: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板书:石头变石猴)

师总结:正因为有了这块从来历到外形,再到所处的环境以及变化都那么神奇的石头,才孕育了这只神奇的石猴,才有了后面孙悟空那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再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句子。(生齐读)

其实像这样神奇的石头在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另外六篇与神奇的石头有关的文章或章节,同学们可以在课外细细阅读。

责任编辑:武海山

猜你喜欢
石猴西游记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猴王出世》缩写
三位一体话猴王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民间艺术的奇葩:漫谈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