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特征与启示

2017-04-25 05:23陈欢欢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球队

陈欢欢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特征与启示

陈欢欢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1972年美国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章(Title IX)禁止联邦资助机构中性别歧视的规定为美国女子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美国女子篮球运动也同样遭遇来自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的性别认知差异阻碍。为此,美国女子篮球人才培养基本沿用其男子篮球培养体系,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出台针对性措施,表现为以高效的管理组织为纽带、以政策支持为基础、以教育系统内庞大数量的学生运动员为人才库、以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特征。由此提出对我国女篮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规范管理机构,必要的政策支持,对接学校教育体系,体育文化引导,篮球市场深度开发。

美国;女子篮球;人才培养

美国女篮球风硬朗,队员身体素质出色、能力极强,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女子篮球队。自1976年奥运会设立女子篮球项目以来,美国女篮先后参加了9次奥运会,共获得7次冠军,其中包括自1996年至2012年连续5届的奥运会女篮项目冠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美国女篮的成功与其建立的完善而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密不可分。与美国男篮同一的选拔培养系统、来自教育系统的庞大学生运动员基数、残酷的竞争淘汰制都为美国女篮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有力保障。相比之下,中国女篮1984年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取得第三名。最好成绩是1992年获得奥运会亚军,之后进入低潮,2000年悉尼奥运会失去参赛资格,至今没有再进入奥运会三甲。有学者认为中国女篮状态低迷的原因在于球员整体年轻化、缺少比赛经验、意识不强[1]。比赛中过于依赖老球员,年轻球员发挥的作用小,球员高大化损失了一部分灵敏性,反而受制于人[2]。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女篮后备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本研究通过查阅外文文献,获取一手资料,梳理和归纳总结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运行机制及特点,以期为我国女篮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1 美国女子篮球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

1.1 有利因素:法律基础

1972年美国颁布的《教育法第九篇修正案》(Title IX),使美国女性在获得教育机会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法令核心是保护受联邦资助的组织或机构中没有人因为性别歧视而受到不公平对待。法案明确指出:在美国,任何接受联邦资助的教育项目或活动中,任何人不得因为性别而被拒绝参与,或被拒绝从中获益,或受到歧视[3]。

美国教育部民事权利局(OCR)负责执行Title IX,对衡量学校是否遵守了法令确立了三个审核标准,审核中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就认定符合了法令的规定。一是运动员的奖学金,OCR规定运动员奖学金的男女学生的比例要与男女运动员总人数的比例相匹配,旨在维护男女学生平等的受资助权利。二是学校对男女运动项目中的硬件软件配备是否平等,场地配备、教练配备等包括一系列训练、比赛等方面的分配、补助,这些考察项目可以充分审核在学校运动训练中的反性别歧视执行情况。三是学校的男女学生有无平等的运动参与权,学校应根据男女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提供平等的运动参与权,要保证参与运动的男女学生比例与男女学生总人数比例匹配[4]。该法案的出台有效增加了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体育运动、待遇水平的不平等程度,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女子篮球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为美国女篮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1.2 不利因素:社会认知

1)个体性别认知:从生命过程角度看,运动参与起始阶段就是青春期前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使男女性别特征区分,体现在运动中就是男女运动参与的差异。在这一阶段中的孩子压力来自于同龄人的性别期望[5]。青春期转换期的特征就是不断加重的来自于同龄人对性别定义的社交型压力,女性在这个阶段会大幅削减体育参与。女孩在同龄人间存在的体育参与问题其实就源自于性别,女孩在这个时期必须权衡同龄人的看法与自身的体育参与,如果过多参与体育而没有建立同龄人认可的女性气质,将遭到来自同辈的质疑和嘲弄。女孩在这个阶段中被期待的性别表现就是温顺、柔弱,这与篮球运动激烈的冲撞和控制性是冲突的。女孩在这个阶段若选择参与篮球运动,在心理层面将遭到极大阻力。

2)家庭影响:青春期孩子性别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家庭也是影响孩子性别观念的重要因素。孩子在家庭学习体育的性别角色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孩子下意识学习父母在体育参与过程中的角色,二是通过家庭内部交流,父母传达出的体育运动中的性别观点影响孩子[6]。女孩通过家庭学习到的性别观点通常也是女性运动少男性运动多,但是家庭学习是一个可控制的过程,可以通过父母有意识的调整来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性别观念,从而提高女孩的体育参与、篮球运动参与。

3)学校层面:在学校遵守反性别歧视的体育参与法令前提下,仍然有大学女子运动员受到二等待遇,这些二等待遇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提供给男子体育设施比提供给女子的设施优秀很多;女子训练时间通常在不太合适的时间;通常将女子比赛安排在非黄金时段[7]。学训平衡问题也是学生运动员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学生运动员在参与篮球训练的同时也要考虑学习,如果学习没有通过一定的标准将失去参赛资格[8]。大学时期在篮球队的训练、比赛经历,以及社会目前对职业女篮球员所给予的支持与关注,还有球员个人的理想、野心、准备都直接影响了大学女篮球员最终是否会走职业道路[9],各种研究也表明这个比例是较低的。所以美国标志的“教体一体”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使学校运动员首先是个学生,其次是拥有运动才能的学生,使学校运动员各项素质综合发展,而不是仅仅偏向篮球的运动训练,这为学校运动员的未来发展拓宽了出路,有助于减少较低的成材率对女子参与篮球运动的阻碍力量。

4)社会层面:1972年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篇颁布后,美国女性的体育参与上升了468个百分点,学校体育的女性参与上升了847个百分点[10]。2014年参与篮球运动的中学女子达到43万,是最受年轻女性青睐的竞技性体育运动。法案在参与度方面的规定以及规定女子项目奖学金、教练工资、营运支出方面争取与男子项目最大的平等,大大提升了学校体育中女子项目的参与度与重视度。在奖学金的平等分配与球队运营支出方面的援助,进一步推动女子项目迅速发展,是美国女子篮球发展的良好契机。

然而社会现实是,女子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收入和社会影响远低于男子篮球运动员,调查显示WNBA(Women's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职业女子篮球联盟)的女子篮球运动员平均年薪为7.2万美金,而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盟)的男子篮球运动员平均年薪460万美金,女子篮球运动员收入仅为男子的1.6%。新闻与媒体对一项运动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美国女性的运动竞赛在媒体的曝光虽然提高了,但是,由于顽固的性别秩序,在媒体转播中依然体现出偏爱男子运动的特点[11]。对于篮球这项传统的被认为是男性气质的运动,女子在其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尤为重要,在社会现实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难度。2015赛季WNBA在ESPN网络(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Programming Network,即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全球最大的体育电视网)内的收视人群还不到20万,而男子联赛最高收视人数达到4450万,2016赛季WNBA从主转播商ESPN获得的转播费只有2 500万美元,只是NBA转播费的零头。由此可以看出由性别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差异巨大。

有研究显示,一个最终能够进入NBA的男子篮球运动员每年能够带给学校100万美元的收益,而一个学生运动员的奖学金最高是3.6万美元,学校依然能够从优秀运动员身上获取高额利益。相比之下女子运动员的收益远低于男子,只有男子的1/5[12]。人们普遍存在的针对性别的差异关注度,以及偏爱男子运动的特性,直接决定了这个市场对男子运动的适应发展程度高于女子运动。针对这些问题,美国从政府、管理机构到学校层面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促进学校女子篮球运动,其经验值得我国女篮借鉴。

2 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美国女子篮球人才培养基本沿用其男子篮球培养体系,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出台针对性的措施。体系以学校为基础培养单元,涵盖从小学时期的全方位篮球兴趣培养训练,到中学的较集中的篮球技能训练,再到大学竞争激烈的篮球联赛(如表1所示)。美国培养体制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中小学—大学—职业队的“金字塔型”[13],中小学篮球就是塔基,大学篮球就是塔身,职业队或俱乐部是塔尖。

2.1 小学篮球人才培养

1)篮球训练竞赛组织。青少年篮球在美国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孩子从6岁左右就可以开始练习篮球,社会上众多的业余篮球训练俱乐部是主要的培训组织。针对小学的篮球联盟包括住所附近的地区联盟(house league),参加者大多将篮球作为兴趣,不求将来走篮球道路;旅行联盟(travel league),参加者对待篮球较为认真,联盟可以安排一些外出比赛。水平更高的孩子可以参加AAU篮球队。AAU(Amateur Athletic Union,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是美国最大的非营利体育组织之一,AAU球赛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全国青少年业余篮球赛,从U9到U18按年龄划分,每个年龄组有上百支球队。全国联赛每年三月初开始选拔队员,七月底联赛结束,大约耗时5个月,AAU球队一个赛季平均参加40~70场比赛。AAU篮球联赛也是美国高中、大学教练以及球探发现优秀球员的重要契机。

2)经费、时间保障。在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训练完全是个人行为,由家长全额供资孩子去社会上的篮球俱乐部学习篮球,一般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外时间去参加训练。很多美国小孩在还未上初中就已经培养了良好的篮球兴趣,为未来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相对我国国内而言,美国较轻的课业负担和较多的课余时间给小学运动员提供了很多时间。

表1 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注:表格内容系作者自行整理。

2.2 初中篮球人才培养

美国初中没有学校代表队,学生学习之余参加篮球训练、比赛的系统与小学时类似,以打业余联赛AAU为主。学生在这个阶段继续参加社会上的篮球训练俱乐部,或者参加篮球训练营,练习基本篮球技术。这一阶段学生的篮球技能快速成长,为进入高中联赛打下基础,同时学业方面也完全不能放松,与普通学生相同的文化课教育使学生运动员在掌握篮球技艺的情况下,也发展了文化素养,好的学业成绩也为未来进入高中联赛甚至NCAA联赛奠定基础。

2.3 高中篮球人才培养

高中阶段是美国学校篮球系统的关键环节,许多有才华的学生运动员在这个阶段被球探或者大学篮球队教练选中,将来在达到申请标准的情况下可以进入NCAA打球,将来甚至进入WNBA打球。

1)管理组织。NFHS(National Federation of State High School Associations,全美高中体育联合会),为美国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高中体育活动服务。NFHS为16项运动制定规则,服务对象包括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18 500所中学和1 100多万名学生[14]。篮球方面主要负责出版规则手册、篮球教练培养和篮球基础教育。同时各州还设有州中学体育协会,专门负责本州的中学体育管理,每个州之下还有将若干个学校球队数量差不多的区域划分开,每个区设立一个区中学体育管理协会,逐级向下细分。

2)运动员资格认定。年龄方面,协会规定年满19周岁的运动员没有资格参加高中联赛;每个学期必须开学后的15天内正常入学才有资格参加本学期的比赛,否则只能往后推延,运动员的学籍必须是连续的,学生不可以有休学等行为;运动员每周必须修满20学时课程,四门必修课程必须全部获得通过才能继续打校际比赛。

3)竞赛训练体系。训练方面,学生运动员平时可以参加校外的篮球训练营或者培训班来提升自己的篮球技艺。校内方面,一般集中在联赛前的一段时间进行系统训练,以保持比赛时的竞技状态。竞赛方面,全美高中篮球联赛是美国以州为单位的体系健全的高中联赛,从各区的校际间的竞赛开始进行,也称为选拔赛;跨区比赛,区与区之间的强队进行竞争;州际比赛,跨区比赛的胜者代表州与其他州的代表进行竞争。高中联赛最高级别的正式比赛是州一级的锦标赛,没有全国性的锦标赛,其中每支女生球队每赛季只有十几场比赛,相对较少。

4)经费与收入。美国高中篮球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政府资助、学校财政拨款、赞助、校友捐赠等。高中联赛商业运作成熟度较低,与大学联赛差距较大,自身基本无法创造收益,必须依赖资助才能保持球队正常运作。

5)性别平等。美国高中联赛女生组每年的参赛人数保持在45万上下,基本比男生参赛人数少10万人左右。NFHS在其官网将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专门提出,表示坚决履行美国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篇,不断扩充女子参与篮球竞赛的机会,使女子参加篮球项目的人数与男生差距不断缩小,体现了美国性别平等政策在学校体育领域的成功。

2.4 大学篮球人才培养

1)管理组织

美国的大学篮球运动由NCAA统一负责管理。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全美大学体育协会)约有1 200多所大学参与结盟,管理大约33万大学生运动员,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体育管理组织。

根据学校的实力和体育投入,NCAA将联赛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级别。第一级别的学校必须支持男子球队女子球队各7支以上或者6支男子球队和8支女子球队,其中团体项目必须至少有两项,要求性别比例均衡。这一级别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运动员发放体育奖学金,这一级别的联赛下又包括30多个联盟,每个联盟下又有10~15所左右的大学,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大型学校,学校本身也是学术和体育方面均非常优秀的综合性大学;第二级别以中小型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为主,学校必须有男女球队各4支,其中必须有两项以上团体项目。学校也向运动员提供奖学金和一部分资金补贴;第三级别以四年制文理学院和小型私立大学为主,也包括一些社区大学,要求学校必须有男女球队各4支,其中必须有两项以上团体项目。然而第三级别学校一般无固定的奖学金,只有一些资助补贴,赛事也较少。

2)选拔标准

学生运动员必须是高中毕业,并且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在高中期间的必修课全部修完并且成绩合格,高中阶段的核心课程成绩要达到C或者2.0以上的成绩。同时还必须参加SAT或ACT考试,分数必须达到700分才能录取。SAT或ACT考试也称学术倾向考试,是美国高中生要进入大学必须参加的全国考试,类似于我国的高考,但不是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的唯一标准。学生运动员必须在这一标准考试中拿到不低于700分才有资格入学。

与国内不同之处在于,美国高校选取篮球运动员,不会因为其篮球技术水平高而降分录取,学业成绩合格仍然是严苛的硬性准则,也是基础准则,坚持教育为主的理念,也为学校篮球运动员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有相对国内较严格的准入法则,美国篮球仍然人才济济,一名优秀的学生运动员能够吸引大约50所学校的募集,学校与学生运动员形成良性互动,游戏规则十分成熟,竞争激烈。录取过程中,对于在中学参加过大型比赛,取得过优异成绩的学生予以优先考虑。

从2012到2013年,NCAA共有1 090个女子篮球队,打入其中的球队比任何运动的竞争都要激烈,NCAA球队的每一个席位都有27名高中女子篮球运动员竞争,而最火爆的NCAA第一级别的联赛中的一个球员席位的竞争者可高达87人[15]。

3)奖学金体系

目前,学校主要提供篮球运动项目奖学金、学生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等,NCAA还主要设立和提供了诸如年度毕业生奖学金、拜尔斯奖学金、少数民族和女性学生保障与提升计划、学位完成计划等奖励资助项目[16]。大学针对大学女子篮球队,共有篮球运动项目奖学金名额15个,平均到每个年级约3~4人,意味着一所大学一年只能招收3~4名优秀篮球才能的女子学生球员,这样的制度也有效保证了美国大学间的竞争平衡,避免一所学校得到过多的人才,从而影响联赛的公平性。球员的奖学金可以负担所有的生活费、书本费、学费等,然而除了奖学金外学校球员的其他收入很少,财务管控严格。即便如此,优厚的奖学金相当于让优秀运动员免费入学,这激励了许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通过篮球来圆自己的大学梦[17]。

4)训练与学习管理

学校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培养方面,NCAA球队的训练时间规定每周不超过20小时,学习管理与普通学生一样归属于文化教育管理,不属于体育部门管理,不存在特殊处理,学生运动员只要有科目不及格,将会失去参赛资格,学校运动员在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受教育[18]。美国学校实行宽进严出,正是由于在文化教育方面完全没有特殊优待,运动员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需要继续参加强度较高的篮球运动训练,以及每所学校的球队在NCAA的年均30场比赛、各种训练营,对于学生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十分严苛的挑战。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美国学校篮球运动员很少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毕业,2004年乔治亚理工学院和康涅狄格大学两支球队的球员毕业率只有27%[19]。学训压力使许多大学运动员不得不在其中做出抉择,许多男子运动员选择提前进入职业队,提前离开学校。2015年NBA选秀招收了50名提前毕业的大学生球员;而相比之下,WNBA选秀只招录了两名球员[15]。大多数的顶级女子球员选择留在学校完成学业,究其原因,与NBA比WNBA高数十倍的薪酬离不开关系。正是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女子联赛相比男子联赛的球队队员更加稳固,能够更加清晰判断球队的强弱,其优势在于保持学校球队传承性,而竞赛结果观众比较容易预期的劣势也很明显。

5)竞赛体系

NCAA每赛季分为常规赛和锦标赛,在每年的11月到3月进行。竞赛阶段从联盟层面开始,联盟下的10~15支左右的球队进行比赛,再到联盟间的队伍之间的比赛、级别间的队伍间的比赛,这些比赛从11月持续到2月,统称为常规赛。3月中旬开始进行全国锦标赛,NCAA共有6项全国锦标赛,包括男女各三级别的锦标赛,每项锦标赛均取64支常规赛中表现优异的队伍参加,采用6轮次的淘汰赛规则,决出全国冠、亚军。NCAA共有1 000多支女子篮球代表队[20],只有极少数学校没有女篮代表队,这表示NCAA几乎全部的成员学校均有一定规模的女子篮球队,也表示每所学校均有扎实的女篮运动基础。NCAA还规定每支球队每年参加的校际比赛不能少于25场,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主场比赛,以保证比赛对各球队的水平提高效果以及对学校的主场建设和对篮球队进一步的投入开发。

6)经费与收入

经费方面,各大学主要获取经费的渠道包括赞助、电视转播收入、门票收入、学校财政拨款、政府资助等,还包括部分校友资助[21]。美国大学的篮球运动经费比较雄厚,拥有自身的造血功能,能够实现盈利,有学者称美国大学体育已经达到半职业化状态,其商业化运作程度比较高。美国大学球队的篮球场一般都能容纳下一万名观众,顶级球队的篮球场容纳量能达到三万。无论是场馆的建设还是日常的维护运营都是巨大的开支,体现了美国学校篮球运动的发达与学校在篮球运动方面注入的大笔资金,也从侧面体现了美国大学篮球队的收益能力。

然而目前美国女子篮球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高校竞技体育过分注重其商业利益,导致男女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一般来说女子项目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相对较弱[22],女子篮球项目吸引的关注有限,收益也低于男篮,限制了美国女子篮球的发展。

3 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特征

3.1 以高效的管理组织为纽带

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融合于教育体系,呈“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的金字塔状,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全国性的专门管理组织,小学时期的AUU,即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中学时期的NFHS,即全美高中体育联合会;大学时期的NCAA,即全美大学体育协会。这些管理组织都是社会型管理组织,不属于政府的行政机构,拥有极大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专门负责此阶段内的全国学生的体育发展。高效运转的管理组织是美国女篮后备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纽带。

3.2 以政策支持为基础

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篇,为美国学校体育中的男女平等打下了基础,依据第九篇而衍生的关于学校运动员的各项条文规定体系也日趋成熟。其中包括关于学校运动参与中的男女参与比例的规定、男女学生运动员奖学金,资金平等分配的规定等,这些规定为女子篮球参与提供了更加平等的机会,是美国女子篮球快速发展的起点。

3.3 以教育系统内庞大数量的学生运动员为人才库

美国体育人才培养属于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教育系统内针对学生运动员的方方面面出台了许多规章政策,例如奖学金制度、学校资助与来自政府对学校的资助,均能够对学生运动员进行补贴与奖励,许多贫困的美国学生通过运动来赢得全额运动奖学金来完成上大学的梦想。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全依托于这样一个基数庞大的人才库,激烈的竞争能够帮助美国女篮选拔出最优秀的运动员,从而推动美国女篮的发展。

3.4 以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为核心

虽然球员在校以学生运动员身份参加大量的训练和比赛,然而根据资格选拔规定,学生运动员必须达到一定的学习要求,与普通学生适用同样的成绩考核标准。这一点充分表达了学生运动员首先是一名学生,必须完成正常的学业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发展体育,才是美国体育教育的指导方针。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一大特征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能够为美国女子篮球输送优秀人才,同时球员多项素质综合发展,也为球员未来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

4 对我国女篮运动发展的启示

4.1 规范管理机构

美国庞大的学校篮球培养体系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转,离不开美国完备的各级体育管理协会以及协会的各项规则制定、先进的治理理念,紧跟国家政策、市场发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保证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运动训练相互协调,确保学校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一点对我国的管理组织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国应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全国性的权威管理组织,统一制定规章制度,再各级细分到划区的管理机构,转变培养观念,将分离出来的体育系统重新融入教育系统。建立新的一条龙式培养体制,需要我国组织管理更多的努力。

4.2 必要的政策支持

美国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篇对美国女子参与体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法案颁布于1972年,领先我国40余年,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任何关于性别平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来支持女子学校体育。政府应该效仿美国立法规定男女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平等地位,其中必然包括体育参与中的男女平等,规定学校男女参与运动的比例,同时也应该结合中国国情,考虑到中国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将这个比例相应调低,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要讲求循序渐进。

4.3 对接学校教育体系

美国大学对于学校篮球运动员有一套丰厚的奖学金体系,能够负担学生的所有文化教育费用,学生与学校间的关系是互相需求契合的关系。由于培养体系的不同,美国大学招录的都是高中学生,而我国大学招录的篮球运动员大多数是来自竞技体育体系的高水平运动员,而不是来自高中。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转变我国竞技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将体育融入教育系统中,给予优秀的综合素质高的有篮球才能的高中运动员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同时也能够激励中学甚至小学的学生中有篮球才能的学生参与进篮球训练体系,文化课的学习也能够在运动训练之余让学生运动员更好地理解自身的运动项目与运动中的窍门,提高训练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出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的篮球人才,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路线。

4.4 体育文化引导

美国学校女子联赛相对于男子联赛拥有更好的传承性,其原因就是男子运动员很多尚未毕业就选择进入职业队打球,一方面学习与运动的双重压力,让学生很难毕业,另一方面能早日进入NBA历练,能帮助男子运动员将最健康优秀的竞技状态献给职业联赛。相比之下,女子篮球学生运动员几乎很少选择未完成学业就进入WNBA打球,因此,各大学的女子球队仍然保留了最顶尖的球员,球队传承性很好,四年的历练也能够让一个球员更好融入球队,在技术战术方面都能够保持最高的竞技水平。

根据女子联赛这一传承性高的特点,可以加以文化宣传,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女子篮球联赛你可能很少体会到疯狂,但却见证了伟大。[15]”我国大学女子篮球队在宣传方面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挖掘球队文化、精神方面的关键词,从侧面弥补女子比赛观赏性不足的弱势,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发展自己的追随者。

4.5 篮球市场深度开发

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仍然在摸索发展的过程中,相比之下,学校体育的商业化就更加难以实现,学校的球队经费来源几乎都仅仅是学校财政拨款。经研究,美国大学篮球队有非常丰厚的收入,包括赞助、电视转播收入、门票收入、学校财政拨款、校友捐赠等,美国大学篮球场馆的规模、质量相比我国大学篮球馆领先很多。要改善学校篮球队的软硬件条件,经费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仅仅靠学校拨款必然无法做到最好,我国应借鉴美国球队的运作方式,将大学生联赛进行商业化运作,培养赛事文化和观赛人群,从而提高关注,提高收益,才能更好地反哺学校球队。

5 小 结

通过分析美国的女子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不难看出,美国的女子篮球运动就是以学校篮球运动为基石串联在整个美国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中,两者密不可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美国女子篮球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世界就很难有其他国家女篮能与之匹敌,这与渗透整个美国国家教育系统中的篮球培养离不开,学校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系统有效选拔了篮球人才,保证了篮球人才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相对于美国,我国性别观念更加顽固,学校女子篮球运动开展阻力更大,从教育系统几乎很难出现优秀的篮球人才,专业队高水平运动员居多,相比于男子队无论收入、出路等方面都十分不利,极大限制了我国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我国女子篮球也曾经是亚洲霸主,然而专业训练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不可持续。我国需要借鉴美国的学校篮球人才培养经验,增强政策支持、增强宣传、植入文化理念、增强奖励体系以鼓励女性参加篮球运动,构建学校-体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发展更多学校女子篮球人才,增强我国女子篮球竞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1]罗梦菲.2012伦敦奥运会中美女篮竞技水平比较研究[J].环球论坛,2014(20):256-257.

[2]白银龙.基于数据分析的中国女篮竞技水平与发展趋势研究[M].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3]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OL].http://www2.ed.gov/about/offices/list/ocr/docs/tix_dis.html.

[4]周青山.美国业余体育领域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制——以《教育法》修正案第9章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4):42-47.

[5]Sohaila Shakib. Female Basketball Participation [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3,46(10):1405-1422.

[6]Sohaila Shakib, Michele D. Dunbar. How high school athletes talk about maternal and paternal sporting experienc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2004,39(3):275-299.

[7]DL Stader,JL Surface . Not Second-Class: Title IX, Equity, and Girls' High School Sports[J]. Clearing House, 2014, 87(3):119-123.

[8]Mark Sherry,Kristi Zeller. Gender and Motivation: A Study of the Athletic and Academic Motivations of DIVISION I Female College Basketball Players [J]. Women's Studies,2014,43(1):73-92.

[9]P Cummins,I O'Boyle. Psychosocial Factors Involved in Transitions From College to Postcollege Careers for Male NCAA Division-1 Basketball Players[J].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014, 42(1):33-47.

[10]Charles L. Kennedy. Title IX and College Sports in Pennsylvania[J]. 2005,22(1):88-96.

[11]Sohaila Shakib, Michele D. Dunbar.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Female and Male High School Basketball Participation: Reproducing the Gender Order Through A Two-tiered Sporting Institution [J].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2002,45(4):353-378.

[12]RW. Brown, R. Todd Jewell. The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of a Women's College Basketball Player [J]. Industrial Relations: A Journal of Economy and Society, 2006, 45(1):96-101.

[13]潘前.中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23-25.

[14]NFHS[OL]. https://www.nfhs.org/activities-sports/basketball/.

[15]Benjamin Morris.美国大学女篮其实比男篮更出色[OL].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72919.html.

[16]王成,纪鹏.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320-323.

[17]Carl E. James. Schooling, Basketball and US Scholarship Aspirations of Canadian Student Athletes [J].Race, Ethnicity and Education, 2003,6(2):123-144.

[18]孙辉.CUBS与NCAA篮球联赛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9-122.

[19]范斌,刘洋.当代美国篮球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4):167-168.

[20]潘前.美国大中学篮球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4-6.

[21]张培峰,张玮.中美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65-67.

[22]李晓红,刘云,张志辉,赖晓珍.美国高校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人才输送链衔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26-128.

The cont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training mechanism for reserving woman basketball talents in America

CHEN Huan-hua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Shanghai200438,China)

Although the provisions of the Title IX in 1972 Amendment to the Education Act that prohibits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federal funding agencies provide a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women's sports, women's basketball still suffered from the individual,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aspects of gender in cognitive differences. As a result, American women's basketball talents training basically borrows from men's basketball training system, but in the specific operational level, targeted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characterized by taking effici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s the link, the policy support as the base,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as the talent pool,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thletes as the core. The following inspirations are drawn: to standardiz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give necessary policy support, establish contact with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give sports culture guidance, and develop basketball market deeply.

America; women's basketball; talent training

2016-12-28

陈欢欢(1993- ),女,安徽马鞍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G841

A

1009-9840(2017)02-0036-07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篮球球队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球队年利润最多排名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一个城市和他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