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服务西部基层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研究

2017-04-25 05:23吴俊洲杜红伟王永安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基地基层传统

吴俊洲,杜红伟,马 骏,王永安,2

(1.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首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服务西部基层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研究

吴俊洲1,杜红伟1,马 骏1,王永安1,2

(1.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首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宣传体育文化的一种途径,不断扩大体育文化研究的方向与内容,向更多地区延伸,并积极地向更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渗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立足于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面临的困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作为服务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机构,为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的融合、深化与发展。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西部基层体育;策略

1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宗旨与区域分布

1.1 建立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宗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与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三块牌子一个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属国家体育文化发展战略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中央提出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针,进一步推进中国体育文化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在全国部分院校建立了一批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其主要宗旨是以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建设规划,按照“开放、流动、协作”的方针,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拓宽研究领域,使体育文化研究的科技人员能够聚集到体育文化科研基地,关心支持体育文化科研基地的建设;同时,要充分利用创新平台的优势,积极开展体育文化的研究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加深体育文化的内容,继推动体育文化繁荣与创新,促进高等学校学科建设。

1.2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分布

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部分地区高校建设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可以更高效率、更细化地进行不同区域、不同特征的体育文化研究,将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体育文化研究整合,创新体育文化发展机制,改善体育文化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建有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00余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审批和建立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其数据是相对数据),在西部地区总共有体育文化基地35所(表1),其中分布在综合类院校的基地有18所,占51.4%,分布在师范类院校的基地有15所,占42.9%,分布在专业体育类院校的有2所,占5.7%。从数量上来看,西部地区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占有较大比重,这为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文化的研究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支撑。

表1 西部地区高校建立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一览表

2 高校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研究

2.1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主要功能

高校是文化的集散地,高校作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重要依托,可以集中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进行多方位的体育文化研究。同时,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也可以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走特色发展的道路。高校区域分布的差异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差别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功能也因所在高校的地域差异而有差别。但从共同性来看,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育文化教育功能,高等院校作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重要支撑,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可以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平台,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建设;体育文化交流功能,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以当地高校为依托,渗透到周边区域,汲取民间优秀的文化养分,在互动中加深与乡镇地区的体育文化学术交流;体育文化发展功能,利用高校地理位置的特点,积极参与到区域特色体育文化建设中去,促进地方体育文化的建设;体育文化服务功能,以特色文化开展、学校体育、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以市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为特色体育文化快速发展服务。

2.2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管理体制

随着中国体育文化事业改革进一步发展,加强体育文化发展管理体制建设尤为重要。加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管理体制是为了更好服务于体育文化发展需要,更好地为体育文化提供发展路径,使体育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仅仅是作为地方高校在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指导”角色而淡化了“领导”角色,因此,造成各地方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归化管理缺失,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管理体系断层”的尴尬问题。因此,在强化指导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心对地方高校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领导关系也势在必行。图1是高校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管理路径图,可以看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应通过地方高校,加强对体育文化基地的组织领导,体育文化基地在学校的协同管理下,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以强化其为地方体育文化研究与发展服务的主要功能。

图1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管理路径图

2.3 组织结构构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建立高校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就是对所依托单位高校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高校体育文化基地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一个地区性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十分重视的重要合作组织。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公共的、有效的空间,一方面可以加快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结构,促进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变,改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另一方面,基层民族体育文化通过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得以继承与发展,大大推进基层民族体育文化项目的融合与创新。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主要组织结构如图2。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领导机构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下设办公室、文化活动科、财务科、外联科以及课题管理科等5个具体业务科室,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5~7名,负责日常工作的运转。

图2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组织构建

3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服务于西部基层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途径

3.1 体育文化服务

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呈现一种多元化、多方式、广范围的形式,利用休闲娱乐课程时间或者周末、寒暑假时间,以体育业务下乡的活动形式,以学院或者年级为单位,为周边地区提供无偿的体育劳动服务。如宣传体育健身方法,提供体育保健知识,组织修整体育场地的卫生设施保障,美化各个乡镇宣传栏,帮助当地政府完善体育管理的文件等。

3.2 体育文化开展

西南地区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吸引人们到这里亲身体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独有的精彩,这样就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在无形中得到新的发展。

“百姓讲堂”是高校与村镇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涵盖的是中老年人群。乡镇用来运动的场地设施有限,所能进行的体育项目就会受到限制,“百姓讲堂”就是高校为乡镇中老年人群如何在有限的场地设施情况下得到最好的运动效果提供指导,而且还会为他们提供体育运动知识,使之了解在运动前后如何进行身体关节部位的保护与康复等。参与民族体育运动会是另一种形式。不同的民族地区都有他们独特的地理环境,如何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当地的居民得到更好的身体锻炼,这也是作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高校所要参与研究的。了解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点,以民族体育项目为内容,形成以运动会形式的民族大众参与的娱乐活动等。

文化开展的多样化有助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学校体育文化得到更多层面的发展;有助于民族体育文化得到传播与传承;有助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建设完善。

3.3 体育文化下乡

大学生“三下乡”是在暑期开展有关文化、科技、卫生下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重要分支,以农村乡镇、基层企业和中小学校为服务地,深入农村乡镇,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

体育文化下乡范围涉及市区、乡镇、学校中群众体育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民族体育文化及民族节庆日传统文化等。

3.4 区域民族体育文化研究

积极利用少数民族优势体育资源促进西南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深化学校体育组织建设,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库;扩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积极组建专业教师培养机制,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在校园中得到可实施性发展;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结合高校建设特点,彰显学校体育的地方特色和个性价值。

4 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走向

4.1 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构成

西部基层体育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倍受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领域。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涵盖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民族特色传统项目,建设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是中国先进体育文化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抓手。

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的建设是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共同参与构成,必须重视传统体育文化带给人的积极作用,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多地关注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开展,关心区域间的民族经济发展,建设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解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民族经济建设等,改善教育、卫生条件,丰富民族文化生活,提高民族地区间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实现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进步。

4.2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无数朝代更替与进步中逐渐形成的。各少数民族依据自身生活的环境发明和创造了属于自身特点的传统体育活动,并不断融合与传承,成为当今社会体育文化延伸的方向。在现如今以经济快速发展为主的背景下,产生于特定地域和特色文化背景的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面临着来自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以现代奥运会和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组织的比赛为核心,体育竞赛全球化已呈现出一个比经济等领域更为国际化的态势,由此改变了各民族传统体育原有的生存环境,使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经调查,西部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正面临着衰退的境遇。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一部分弥足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再适应于现在的人们生活娱乐健身需求;另外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上不同程度的改变以及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使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不再适应现代市场发展形势,人们由地域群居化的自娱自乐向居家自娱转变,直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造成影响,部分传统民族体育活动处境艰难,甚至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然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4.3 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需求

以“一带一路”为发展契机,多方位促进西部基层地区经济建设与文化的传播发展,加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以群众体育活动与民族体育活动为主体,处理好西部基层地区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创新城镇群众体育与民族体育活动相结合的联动模式,多渠道促进西部基层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延伸西部基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保障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向正确方向发展。保障民族传承下来的特色传统体育活动,规避现如今体育发展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同时要保护生态居住环境,防止生态的恶化,运用最理想的科学化手段,避免世俗化。

5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工作对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意义

5.1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服务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要服务于西部基层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首先必须要保证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良性发展,培养、发掘服务西部基层体育文化发展的人才,也不外乎做好体育文化人才的东出西运,可以把优秀的体育人才输送到西部进行科研交流,同时进行必要的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示范区。其次结合西部基层体育文化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最后可总结为发展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必须大力发扬“4个坚持”:

1)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体育文化改革创新。密切关注全民健身新理念、新经验;关注民族区域特色体育文化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

2)坚持区域体育文化内容的多元化、系统化。开办地域性、民族性、本土性强的健身栏目;举办区域性、社区性体育活动竞赛;开展体育文化、健身健美等养生讲座,丰富全民体育文化生活。

3)坚持体育文化宣传的科学化水平,增强社会体育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在宣传的主要内容上,要注重科学体育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4)坚持体育人才向西部输送、宣传多渠道、多途径。扩大宣传版面,增加宣传时间,提高体育文化宣传管理的力度和质量。

5.2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工作对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意义

1)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是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步伐的快慢;同时,这也是实现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建设的客观需要。必须准确把握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与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的联动因子,实现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的长足发展。

2)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是确保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建设稳步向前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分析,完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确保发展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的重要因素。优质高效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才能使基地建设工作人员调整好工作心态,保证工作效率,促使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途径。

3)大力推进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可以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供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的建设也为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4)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为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营养,更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活观念,因此,完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也是更好更全面地为西部基层地区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打下基础。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 论

1)全国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获批学校的类型及层次有待进一步优化。

2)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自我管理较为松散,建设特点不突出,组织程序不规范,运行与保障的机制不健全。

3)西部基层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的进度缓慢,工作推进面临诸多障碍,体育文化建设的政策执行不力,组织推进不力,保障措施不力。

4)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在推动基层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明显,与西部基层体育文化发展建设的互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6.2 建议

1)建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更多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性文件,以规范对各地方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管理。

2)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设置数量应适当控制,注重已批准基地质量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注重建设实效。

3)根据事实情况,制定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等级标准,并定期对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进行等级性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

4)继续举办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并定期举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以及服务地方体育文化发展与建设的经验交流会,使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建设。

[1]何斌,罗湘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6).

[2]刘建国,范秦海,朱云波,等.华北地区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6,13(1).

[3]周小洪,曹缔训,杨永德,等.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4).

[4]虞重干,李志清.加强农村基层体育文化研究的历史契机与现实需要[J].体育科学,2005(6):16-17.

[5]霍红,孙淑惠,王洪珅.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4):33.

[6]杨桦.2008年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A].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与实践[M].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

[7]孙德朝,张兴富,庞元宁.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未来趋势——以彝族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6(1).

[8]张宪光.谈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与发展[J].今日科苑,2008(8).

[9]沈蓓绯,纪玲妹,孙苏贵.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现状及路径研[J].学术论坛,2012(12):20-22.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Base serving for grassroots sports culture in West China

WU Jun-zhou1, DU Hong-wei1, MA Jun1,WANG Yong-an1,2

(1.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70009,Sichuan,China; 2.DepartmentofPostgraduates,Capital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Beijing100191,China)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Base as a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is a way to promote sports culture. It has continuously expanded the direction and content of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extended to more areas, and actively to mor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the infiltration, showing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It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wester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change, and analyzes the dilemma faced by traditional sport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western China. Sports Culturer Research Base a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to serv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in western grassroots areas, 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western China,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in western grassroots areas.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Base; grassroots sports in western China; strategy

2016-11-2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重点课题(014A001)阶段性成果。

吴俊洲(1992-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王永安(1979- ),男,在读博士,硕导,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体育文化发展。

G80-054

A

1009-9840(2017)02-0085-05

猜你喜欢
基地基层传统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走基层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