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可以这样“活”教

2017-04-25 16:13张海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山民诗眼古诗

张海鹰

古诗词包含着深沉细腻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以无穷的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古诗词在孩子们的视野里已经不复亲切。君不见,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时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感悟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无动于衷……归根结底,孩子们对于古诗词觉得深涩,不感兴趣。怎样才能使现在的孩子爱上古诗词学习,同时取得学习的高效率呢?

一、吟之唱之,让诗歌绽放和谐音韵美

《诗·大序》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与乐在艺术上有着很深的渊源。众所周知,在远古时代,《诗经》就是广为传唱的民歌。《楚辞》的产生也与楚国民歌、巫歌有着密切关系。宋词元曲,更是“依声填词”,是传唱不衰的“歌词”。格律诗虽不是专供演唱用的,但是由于汉字特有的四声特点,它靠音节的组合变化,组成极富音乐的诗章,也可配乐演唱。不少古诗词在配乐后被传唱得家喻户晓,如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王维的《阳关三叠》……

根据古诗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古诗诵读上做足文章。既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反复诵诗,又可以引导学生将诗词配上音乐唱诗。通过诵读演唱,寓教于乐地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通过自己的音乐活动感染他人。实践证明: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能很好地再现意境,且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早发白帝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江雪》配以幽怨的二胡曲,等等,这将为孩子打开通往古诗意境的门户,让他们乐在其中。

诵读吟唱,是古诗教学中最具生命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它以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让古诗绽放和谐的音韵美。既能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又能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浓厚兴趣,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想象入境,让诗句转化成活动的画面

“意境才是诗意栖息的家。”王崧舟老师如是说。在古诗词教学中,意境体验显得尤为重要。诗中有画,读诗就是要想象重现诗歌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就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古诗词教学,就是要引领孩子在诗与画的世界里释放性灵,追求慧意玲珑的美好境界。

读诗的过程就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由有声的语言变成有形的画面——既入于眼,又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形于画。在《游山西村》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师:读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我从“丰年留客”中看到了村民们正在庆祝丰收,他们热情地招待诗人。

生:我同意她的看法,从“足鸡豚”知道山民很热情好客,他们的菜很丰盛,有腊酒,有鸡肉,还有猪肉。

师:是的,诗歌中写到的菜有鸡和猪,但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不能将它等同于全部。想一想在山村里,山民们还会用什么菜热情地款待这位远客?

生:……

师:这么多的菜,真是丰盛啊!诗歌中用哪个字眼表示了饭菜的丰盛?

生:“足”。

师:只是饭菜“足”吗?

生:还有山民们的盛情招待,他们的热情也很足!

生:诗人意外地得到了山民的盛情款待,吃着丰盛的饭菜,一定心满意足!

师:是啊,这里有足够丰盛的饭菜,有足够淳朴热情的山民……好一个世外桃源!

本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就是依托“足鸡豚”这一关键语言点,引领孩子跨越时空去走进那“丰年留客”的画面,诗歌的意境便和盘托出。伴着悠扬的古乐,我为学生出示了诗歌后两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再配以生动的画面,让他们跨越时空与山村的民风民俗零距离接触。于是,孩子更加真切地看到了山民们简朴的衣冠、热情的笑脸;听到了丰收时节那箫鼓齐鸣,鞭炮声声……

三、推敲品悟,咬定“诗眼”不放松

古人写诗词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字的探讨,本身也是一个寻求最佳最美境界的过程,即用最美的语言文字表达最美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美。不仅帮助学生体会了诗句中的韵味,引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恰当的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

古诗中不乏点睛之笔,找到“诗眼”是不难的。执教《游山西村》,可以这样尝试。

案例:“疑”的推敲

师:读读想想,诗人在山西村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疑无路”就是说诗人不知道怎么走出来了。

师:有道理,我们不要放过诗歌中的关键字眼。在这一句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生:“疑”。

师:“疑”是什么意思?

生:怀疑、担心、着急、疑惑、迷茫……

师:“钻”进这个字眼,走近迷路的诗人,想一想当时的情形。

生:诗人迷路了,他一定很着急,也许会担心回不去了。

师:诗人真的迷路了嗎?我们想象中这个画面其实是说他在生活中哪些情形——

生:他可能遇到困难,一时无法克服……

生:他可能许多次受到挫折,很灰心……

生:他可能找不到出路,为前途担忧……

这一教学环节中,引领学生在“疑”字上“驻足流连”。透过诗眼,放飞想象,把诗人困惑的心境想象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于是那样曲折回环的山路,那样茫然无措的诗人,都在孩子们的视野中鲜活地走来。至此,一个小小的诗眼已经成了一口“井”,汩汩诗意的甘泉在一度度的“开掘”中喷涌而出。

四、拓展整合,让古诗课堂充满文化张力

在浩渺的诗歌长河中,有许多诗词均以浅显含蓄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或感慨人生,或思念家乡,或讴歌大好河山……同一主题的古诗比比皆是。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也有意识地把同一主题的古诗,放在同一单元中教学,以开阔学生的认知视角,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

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整合——或是同一题材,不同诗人;或是同一作者,不同题材……既可加深对原有教材的感悟,又可丰富教学内容。这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做法,实践证明,科学有度的拓展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度,同时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文化的张力。

构建一个情趣盎然的古诗课堂,让学生的脑海里有画面,有声音;心海里有情感,有共鸣——让言简意丰的古诗词句活生生地撑立在孩子的精神领域里。

猜你喜欢
山民诗眼古诗
山村秋日
诗眼
诗眼
“拟古诗”之我见
致山民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