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分析

2017-04-25 21:29于鸿洋崔琳琳杨明艳邓秀武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扶贫财政资金

于鸿洋 崔琳琳 杨明艳 邓秀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扶贫资金大规模地投入到贫困地区,在消除贫困方面有了很大的成就。然而,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却只是关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没有提高贫困者反贫困的能力,没有考虑经济的增长质量等问题,致使现今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通过概述财政扶贫资金等的含义,提出如何构建该体系,有效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

关键词:扶贫;财政资金;绩效统计;反贫

由于我国扶贫政策的支持,目前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收入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虽然在消除贫困上面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现在地区之间仍是存在着贫富差距,而且政策扶贫资金的加大投入并没有使减贫速度有所上升,反而有持续走低的现象。所以,应该重视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上分析财政扶贫资金对当地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的影响,从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上分析,来构建合理有效的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增强财政扶贫资金的反贫能力。

一、财政扶贫资金及其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的含义

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国家为了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的一项专用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项目管理费和少数民族资金等。在宏观经济增长的压力和政府收支矛盾的影响下,财政扶贫资金的增长为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及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国已经把扶贫政策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将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预算放入总体预算的优先领域中,把贫困地区作为财政支持区域的重点区域,制定并且有效实施了一些专用于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切实提高了财政扶贫的执行力。

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应该包括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绩效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扩大,而且体现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环境效益是指贫困地区环境资产的投入、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等;社会效益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社会全面的进步,包括贫困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安全状况良好、人们生活所需用品的供应、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的发展等。

二、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的缺陷

目前,尽管我国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现今城乡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完整,对财政扶贫的目标并不明确,财政扶贫激励机制还不够。这些都影响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方向和使用效果,导致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不高。

1.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未能关注反贫能力的导向

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收入的低下,而是来源于能力的不足。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只是强调贫困人口的增减,并没有从实质上来分析解决贫困的根本方法,造成扶贫力度加大,而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甚至一些人口脱贫又返贫。导致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坚持以提高贫困人口的反贫能力为导向,而是只关注贫困户的当前经济增长状况,没有包容性,没有从可持续角度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财政扶贫资金对当地社会、环境绩效的影响。当前工作重点应该是提高贫困人口的反贫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个人持续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获取社会资源并会利用其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抗击自然灾害和身体病变的能力等等。

2.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和合理

目前我国所建立的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还以经济为关注目标,对于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没有太多的关注,尽管在國家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贫困地区的农业或其他方面的生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单一的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这种绩效考核机制的要求,在短期内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就会使投资生产过于粗放,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过度污染,使贫困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化。所以,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不能只着眼于经济效益,而应该是以经济为主,再加上对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地方应急能力等多方面考核机制的考虑,适应未来经济变化趋势,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缺乏独立性

该体系的考评一般是由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参与的,但是该考评主体的独立性还不够,一般实施该财政扶贫资金制度的主体就是参与考评的主体,并不能达到考评结果的公正公开、规范客观的目的,同时也不利于资金投向的客观规范。

三、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的建设

1.加强反贫能力的培养

针对现今返贫率较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还不能有效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扶贫绩效不突出的情况,仅靠国家的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是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的,所以要加强培育贫困人口的反贫能力,摆脱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提高贫困地区的人才引进和科学文化教育等,将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经济的劳动资源。可以借助其他机构的审计,对扶贫项目的规划进行审查,突出科学性,倾向反贫能力的提高,加强资金的分配与监督,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资金落实到反贫能力培养上,在后期项目的总结上可以借助以往的数据作为反贫能力的依据,将资金浪费、环境污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2.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

要公开审计结果,促进社会大众以及各相关部门的监督。目前扶贫资金绩效的公开程度仍然非常低,关于审计情况公开的数据明显较少,关于实际情况的数据也相对较少,并且当地的审计机关只有在当地政府的批准下才能公开审计报告,这样就导致很多实际问题不能得到很准确反映,审计部门的一些措施可能由于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的一些原因不予采纳,进而使审计报告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扶贫绩效的提高产生很大的障碍,所以审计报告的公开性和有效性是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3.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对于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从监督到落实都缺乏规范性,使得审计的范围较小,相对于国外的审计方式还过于简单和单一。审计方式必然应该随着社会的改变、总体经济的发展而改变,所以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但是由于现今各部门或者领导的制约,导致绩效统计结果的评价大多都过于模糊,这样就难以作为以后的工作标准,导致评价过于随意的恶性循环,所以应该实行改革,减少扶贫政策实行的阻力,提高绩效。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包括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以及各个扶贫项目的合理配置。专项资金在不同项目、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资金投入的拉动效应包括项目经费占部门总经费的比重、各级项目经费占部门总经费的比重、项目经费利用率以及拉动系数等。还要从整体上考察资金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情况、专项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和运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等。

虽然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了很大进步,贫困人口的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目前的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影响着这扶贫的发展。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动力,激励内在生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贫困地区用破坏环境和生态来发展经济的现状,提高贫困人口的反贫能力,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扶贫财政资金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基层政府财政资金支出管理与绩效评价初探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A股“扶贫”和市场的“扩容焦虑”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探讨
改变“花钱慢”现状 将财政资金赶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