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路径研究

2017-04-26 21:56刘海平马万辉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系部邵阳中文系

刘海平+马万辉

【摘要】我国高校自引入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对地方性院校来说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许多的阻力,例如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问题、导师指导方式和内容单一、导师制激励措施不得力、导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邵阳学院中文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十多年来,取得较大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为全方位、全过程辅导学生,助推学生全面成才,确保地方性院校本科生导师制顺利有效开展,需要从学校、系部、导师、学生等路径提出对策。

【关键词】地方性院校;本科生导师制;路径研究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扩招。为适应时代发展,各大高校为保证教育质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2000年初,浙江大学试行本科生导师制,2002年末在全校一、二年级全面推行。2002年,北京大学试行本科学生导师制,于2003年起在全校实行。2005年,邵阳学院中文系率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2006年在全系四个专业推行本科学生导师制。十年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取得了较大成效,学生在思想提升、专业学习、生活适应、职业规划、危机应对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辅导,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需要,同时增强了学生与导师的情感联系。

一、地方性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

全国许多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实施了导师制,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具有代表性。如:一是有方案、有制度,但未得到落实;二是相关配套制度缺位,尤其是对导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缺乏;三是导师的指导频度偏低,指导内容过于笼统,指导形式也比较单一;四是学生与导师的合作意识差,主动性明显不强,疲于应付,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明显。

二、应对地方性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困境的有效路径

面对本科生导师制遇到的困境如不认真面对,必然会使这种教育模式“形式化”和“低效化”。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路径入手。

1、本科生导师制“活起来”

目前很多地方性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只存在于“墙上”或者“纸上”,有方案有制度,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硬件”(相关制度、资金的支持)基础,更需要“软件”(学校领导的重视、导师的主观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为打破本科生导师制目前的窘境,应该从导师的职责权限、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措施引入量化评分机制,实行多种评价机制,可引入院(系)部评价、导师自评、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从辅导学生的方式、内容、频率、效果等方面加以评价。同时,还可将本科生导师制引入高校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让教师自身对本科生导师制加以重视,避免导师制在部分教師的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

2、本科生导师“动起来”

很多地方性高校在实施本科学生导师制过程中会遇到一个瓶颈,那就是导师难以调动起来,除了对导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缺乏,更多的还是学校相关配套制度的缺位。邵阳学院中文系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系部考研奖金中,对导师进行奖励,提高了大部分导师积极性。同时在学校、系部会议上对优秀导师进行表扬,鼓励了优秀导师,激励了青年导师。当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仅仅依靠一个院(系部)的力量是很难达到效果,还需要学校宏观层面的支持,例如把导师制与教师晋级评定职称挂钩。让本科生导师制“活起来”,关键还是要本科生导师“动起来”,只有导师们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导师制才能最大发挥功效。

3、本科生“学起来”

由于地方性院校起点低以及高校学习环境的特殊性,许多本科生刚入校就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怎样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起来”,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从中发挥有效作用。在现今辅导员、班主任大众化管理模式下,导师制就像私人订制一样,对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一样的教育,师生之间更容易产生“师徒式”的感情,学生更容易在大学找到人生导师和学习楷模。学生一旦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归属感和温暖感,学习就会主动积极,人生计划和目标也自然更加明确。邵阳学院中文系经常性聘请已退休老教授、老专家担任学生导师的举措,就深受学生欢迎。邵阳学院中文系实施本科学生导师制以来,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2007年以来,中文系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获全校一、二名,特别是近四年来一次性通过率均以高出全校平均通过率30个百分点位居全校第一名。近五年来,中文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有55名、62名和45名毕业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4%—18%。

4、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

目前大部分的地方性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导师与学生实行单向分配,即按照既定的方案由院系统一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存在较大的偶然因素,导师与学生不一定能较好地“配对”。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可采取双向选择,即导师可从相关的专业选学生,学生也可通过对导师的了解来选导师,或者整个辅导的过程中,可根据相关的规定变更导师或学生。这样可大大增强导师和学生的师生感情。导师和学生的“配对”成功与否也决定着整个辅导的效果。

5、新型导师“生涯规划导师”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生活、学习、人生迷惘,作为本科生导师,不能把辅导的范围局限于学术研究,这也是本科生导师区别于传统的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导师侧重于如何学习、如何对专业产生兴趣、如何做人、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也是新型导师“生涯规划导师”的要求。让学生在每一步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或者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规划,做到心中“有数”。

三、结语

正如法国现代史教授马蒂亚斯·夏尔曼所说,“在牛津大学,我们不培养绵羊,而是培养具有负责精神的人。这些人今后无论在什么形势下,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地方性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这种教育模式要坚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只有从学校、系部、导师和学生四个层面,多个路径入手,我们才能解决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难题。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新形势下地方本科学生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探讨”(湘教通〔2014〕247号);邵阳学院2015年思政一般课题“地方性院校实施本科学生导师制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 涵. 本科生导师制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8.

[2] 马万辉. 实施本科学生导师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2011,12.

[3] 李 倩.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困境以及应对措施[J]. 重庆高教研究, 2013,3.

【作者简介】

刘海平,教育硕士,邵阳学院中文系学生秘书。

马万辉,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猜你喜欢
系部邵阳中文系
中文系何为?
寻梦
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浅述如何将党建工作与系部建设有机结合
黄振东作品
论高校系部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