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理论下的“微课+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7-04-27 19:52冯秋怡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认知负荷应用型本科翻转课堂

摘 要: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应用型本科生的英语学习认知特点,提出了“微课+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并探讨该模式的本土实施教育价值。

关键词:认知负荷 微课 翻转课堂 应用型本科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研究理论基础

从2000年韦斯利·贝克翻转课堂概念的提出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历了将近17年的历史。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新热点。就整体而言,研究者对这一模式的教学效果予以肯定,认为这一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微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让更多关心和关注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找到了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的契机和兴奋点。最早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rson。他认为,只要在相应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微课程就能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其核心理念是在微课程中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胡铁生,詹春青,2012:65-69)。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然而,研究者们深入剖析了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后,达成以下共识:(1)翻转课堂本土化需求。呼吁在大学及研究生教育中实践翻转教学,必须对其进行本土化改进,解决班级大,学生自控力不强和信息技术条件不足等问题(韩丽珍:2013);(2)翻转课堂要针对性,个性化。不同类型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存在差异性,不能一刀切(王素敏、张立新:2014);(3)翻转课堂要真正实现学生知识内化过程。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时空,但没有翻转接受性学习的实质(王秋月:2014)。[1]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降低了认知负荷,使学习者的认知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学者们对认知负荷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开始关注。认知负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于1988年首先提出来的,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为基础。认知负荷理论自被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地研究者的诸多研究。认知负荷理论有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由于元素间交互形成的负荷称为内部认知负荷,它取决于所要学习的材料的本质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之间的交互,教学设计者不能对它产生直接的影响。外部认知负荷是超越内部认知负荷的额外负荷,它主要是由设计不当的教学引起的。关联认知负荷于1998年提出,是指与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过程相关的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都直接受控于教学设计者。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是相互叠加的。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并且使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个体能承受的认知负荷。

由此,本研究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以及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学生实施的困难,提出“微课+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针对大学英语作为通识学科的特点,探讨如何遵循认知的规律,设计和实践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特点的微课,把微课作为认知手段,翻转传统的课堂时空,翻转教学的流程,实现信息平台,信息资源,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模式,从而使翻转课堂与探究性学习相辅相成,使学生翻转学习实现质的突变。[2]

二、认知负荷理论下的“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课前微课制作具体设计的认知原则和策略

(1)确定认知目标,突出思辨逻辑思维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侧重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而培养大学生的思辨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前改革的热点。因此,在制作微课时,要结合具体的听说读写译模块的要求,突出该技能某一知识点的认知目标,遵循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并在微课的讲解过程中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3]

(2)激发情感,创设认知情境,減少外部认知负荷。结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学生喜欢的微课认知情境,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善于捕捉各种新的信息,上网的渠道及频率也较多,因此,有吸引力的新图片,影片剪辑,歌曲,讲座,故事等都能创设较好的认知情境。

(3)课型分类化,内容主题化,确定重点,难点。大学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可以进行分模块的课型授课,可根据具体的技能模块的输入及输出要求,围绕主题,确定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系列的微课设计。例如,语法系列微课设计,可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语法弱项进行强化型难点语法微课设计:时态系列微课设计,非谓语动词系列微课设计,虚拟语气特殊句式系列微课设计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语法知识微课学习,既能及时扫清语法学习障碍,同时还能及时将重点语法知识系统掌握。[4]

(4)创设知识树图谱,概念逻辑内化,增加关联认知负荷。针对我院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法知识不够系统,英语词汇量小以及英语阅读量不够充分等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要善于将讲解的知识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归纳成知识树图,让学生对知识概念的学习逻辑内化,并尽可能进行该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使知识点间的联系紧密,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达到融会贯通。

(5)任务范例化,活动化,突出认知的输出。大学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达到相应的水平,能学以致用。因此,语言的输入要为语言的输出做好准备,教师设计活动任务时,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语言输入水平,尽可能范例化,降低学生的一定认知难度,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在心理上能轻松完成语言活动任务。若活动任务过难,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2.课前微课制作的具体认知内容模块设计特色

(1)情境导入,有效生动的内容输入模块设计

导入内容模块特色:有效生动,启发感人的情境创设。有效、生动的语言材料导入,包括国际新闻,BBC,VOA,名人演讲,外国名教授微讲坛,电影赏析,名篇朗读,中西方经典名篇解读,写作范例,名家译文,世界文化翻译赏析,中国传统文化翻译漫谈等,强调价值观的培养,用经典哺育心灵,激发学生美感的体验,融合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例如:(1)“听”情境导入输入模块:文化背景挖掘,新闻,演讲,情景对话,影片剪辑等。(2)“说”情境导入输入模块: 主题相关的名人演讲,英语影片剪辑,名人访谈等。(3)“读”情境导入输入模块:名篇诵读,中西方经典推介,名家微讲坛等。(4)“写”情境导入输入模块:原著有声赏析,作文范例有声朗读等。(5)“译”情境导入输入模块:中外文化翻译对比赏析;英汉经典名著译文对照;名家翻译讲坛片段等。[5]

(2)专题讲解,重点难点知识输入模块设计

专题讲解内容模块特色:多方位,多感官的立体专题知识讲解。针对单元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启多模态感官体验,让学生感知与识解碎片化的主题模块知识,使知识讲解图谱化,并根据需求,有选择地配以音乐,图片,小视频,小故事,影片剪辑,英文歌曲等和文字讲解说明同步进行生动讲解, 满足个体学生多模态的认知需求,真正提升微课堂的实效,达到教学目标。例如:(1)“听”知识讲解输入模块:课文听力材料训练,听力理解的技法知识系列指导,听力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同类材料听力拓展讲解等。 (2)“说”知识讲解输入模块:说的主题分析,常用表达示例,演讲示例讲解等 。(3)“读”知识讲解输入模块:重点词法与句法专项讲解,篇章结构剖析知识树图谱化,篇章语言修辞表达示例赏析,篇章主题意义提炼与阅读方法指导等。(4)“写”知识讲解输入模块:作文范例讲解;写作技能知识系列指导;语言概念表达分析与示例表达专题等。(5)“译”知识讲解输入模块:课文难句译文赏析与讲解,翻译技法系列指导,常见翻译问题讲评等。[6]

(3)任务布置,激励启迪、個性化的输出模块设计

任务布置内容模块特色:激励启迪,展现自我的虚拟舞台模拟任务。对应的激励、启迪的语言运用输出,包括新闻播报,新闻讲评,一分演讲,英语主持,名篇诵读,作文分享,经典阅读交流,微电影拍摄,经典英文电影对白模仿秀等虚拟舞台展示,使个体学生的具体知识概念内化的提升和应用得到个性化的满足与发挥,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例如:(1)“听”任务布置输出模块:归纳复述;回答问题;谈论探讨;发表观点;一分钟演讲等。(2)“说”任务布置输出模块:英文电影自然、地道对白模仿;主题谈论探讨,发表观点;舞台角色扮演;微电影拍摄;英语主持等。(3)“读”任务布置输出模块:词汇与语法联想;问题探讨;主题思辨探究;分享阅读经验心得等。(4)“写”任务布置输出模块:优秀作文技法模仿,有效生动修辞应用;语言表达示例分析等。(5)“译”任务布置输出模块:翻译文化沙龙交流,译文大比拼等。[7~9]

3.“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及其流程图

(1)“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课前:(五步实施法:教师制作微课— 教师发布微课— 学生观看微课 — 学生实施任务 — 学生线上反馈)

步骤一:微课制作聚焦化,特色化,课型化。微课作品需针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和大学英语综合技能课的内容特色进行细分“听、说、读、写、译”五大模块,设计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坚持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的原则。

步骤二:教师借助QQ,微信平台(例如“雨课堂”)等发布微课,平台监控。

步骤三:学生观看和学习微视频,增加关联认知负荷,进行自我概念知识内化。

步骤四:学生实施微课任务,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降低外部认知负荷。

步骤五:学生及时线上反馈,借助QQ或微信平台(“雨课堂”软件)等发布作品。

课中:(三步曲:作品展示,活动设计,情感激发 — 答疑解惑,作品评析,概念内化— 激励评价,完善不足,促进进步)

步骤一:收集问题,讨论,答疑,互动交流;

步骤二:小组合作或个人视频作业,口语或书面作品展示与评论,进一步概念内化;

步骤三:多模态评价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

课后:(两阶巩固法:作业完善法 — 能力拓展法)

步骤一:视频作业或作品的修改等,第三次概念修正内化;

步骤二:拓展作业,针对有余力的学习者进一步概念内化。

2. “微课+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流程图:

由上图的教学模式很明显地突出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概念内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由认知和理解阶段,进入应用和反馈阶段,最后是修正和深化阶段,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而使其学习效果达到最佳。[10]

三、“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

“传统教育的教育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但是,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教育过程已经不是由上述三个要素构成,必须增加教育技术这个要素”(顾明远,1993,转引自邬美娜,1994)。当前, 在新的信息技术革新背景下,作为新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我院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挑战,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压缩,我院学生的课堂英语的学习量明显减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其二,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依然是大班授课,教学内容与进度统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受到限制,成绩优异或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为互动的主角,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被动,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其三,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学生接触各类信息的途径与数量扩增,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要求显著提升,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微课+翻转课堂”的理念在世界各国的大学得到广泛重视,并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多元化的发展特色。研究者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从院校到系科层面的大规模推行到具体专业科目课程的小范围实施,多种层次规模的实践形态并存。“认知负荷理论下的 ‘微课+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有效性,以及具体的创新设计理念和实践,将为今后开展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其主要教育价值体现如下:[11]

首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学习过程比较自主,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更主要的是,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表现和参与机会。

其次,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线上和教室内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该模式使教师有时间和学生进行深入指导与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提升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质量和数量,改善师生关系。

其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微课具有时间短,容量小,情景化,主题突出,趣味性强,多样传播,自主学习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的需求。该模式可以解决学生大班授课,教学一刀切的问题,可兼顾不同性格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学習的需求。

其四,模式本土化和校本化,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需求。该模式以校本为研究范例,结合我院学生活动能力强,追求时尚,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将大学英语的综合技能课具体化,模块化,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结合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设计出海经院特色的微课作品,并通过一些软件平台(如,QQ群,微信平台的“雨课堂”等)的创建,实现“微课+翻转课堂”有效运用和推广,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翻转课堂的学生英语知识技能有效内化与输出。

最后,构建自主学习型的校园文化,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大学英语是一门全院的通识课,其受益面广,“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必定会推动我院校园文化的建设,使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8.

[2] 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

[3] 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

[4]胡杰辉,伍忠杰,基于 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

[5]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6]李福印,高远,吉尔斯.富康涅认知语义构建十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03.

[7] 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07。

[8]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

[9] 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3.

[10] 杨红云,陈旭辉,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高教探索,2016:4.

[11] 张维鼎,意义与认知范畴化[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07.

作者简介

冯秋怡,女,海南海口人,汉族,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海口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认知负荷应用型本科翻转课堂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翻转课堂
浅议认知负荷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