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2017-04-27 09:1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股骨头股骨有效率

姚 辉

(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499)

三种方法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姚 辉

(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499)

目的探讨加长PFNA-Ⅱ、股骨头置换及DHS三种方法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各70例。A给予加长PFNA-Ⅱ治疗、B组给予股骨头置换治疗,C组给予DHS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最高,并发症发生率最低,B组次之,C组有效率最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股骨头置换及DHS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Ⅴ型;加长PFNA-Ⅱ;股骨头置换;DHS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高能量损伤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发生率逐年升高,导致患者转子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1]。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具有骨折严重、质量复杂,预后不佳等缺陷,其临床治疗研究及方法较多,但均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为此,本文将探讨加长PFNA-Ⅱ、股骨头置换及DHS三种方法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各70例。A组女2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1±5.8)岁,左侧35例,右侧35例;B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3±5.9)岁,左侧36例,右侧34例;C组男43例,女2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2±5.8)岁,左侧34例,右侧36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待研究患者经确诊后立即收入院,完善股骨X线检查、心肺功能检查及相关血生化检验,评估患者麻醉和手术适应症,择期手术治疗。A给予加长PFNA-Ⅱ治疗;B组给予股骨头置换治疗; C组给予DHS术式.

加长PFNA-Ⅱ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于股骨大转子顶端3 cm处行长约3~5 cm的纵行切口,将导针插入髓腔并经C臂X线透视检查确认导针处于股骨颈中下半后行空心开口钻扩髓,即针尖处于关节面下8 mm处,侧位处于股骨颈中央。随后测量长度并选择相应尺寸空心钻钻开外侧皮质,沿导针方向置入PFNA-Ⅱ螺旋刀片,经X线透视再次确认位置、深度和方向,将锁定螺旋刀片拧紧,远端锁钉锁定,拧入主钉尾帽后常规负压引流,逐层缝合,术闭,术后24 h拔除引流。

待患者术后麻醉感消失即可给予适当的肌肉被动或主动收缩练习,术后3天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并根据患者病情康复程度进行患肢部分负重锻炼,根据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三组治疗的临床价值。

1.3 评价标准

本研究主要通过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评估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iris评分法进行评估,有效率为显效和缓解之和,Hairis评分满分100,显效:90~100分,缓解:70~89分,无效:评分<70分。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肺炎、褥疮、关节僵硬、泌尿系感染等[2-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A组治疗有效率分别高于B组和C组,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有效率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逐次降低,分别经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 论

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基本治疗措施是早期坚强固定,改善患者预后髋关节功能,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DHS固定属于髓外固定,其生物力学设计具有加压与滑动功能,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认为DHS仅适用于稳定性骨折的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骨科手术治疗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其技术难度低,应用广泛,尤其在高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观察结果取肯定了其疗效,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治疗费用昂贵,极大制约了其临床应用[4]。

加长PFNA-Ⅱ是基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改进技术,主钉加长并带有弧度,可确保主钉位于股骨髓腔内,操作更方便,并通过减少股骨近端和外侧皮质压力避免骨质损伤与破坏,降低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主钉加长使其弧度与股骨的生理弧度相似,可防止骨折端旋转对位出现髋内翻、外旋畸形,避免应力集中,减少退钉、断钉及钉尾对局部血运的破坏,疗效更为安全可靠[5]。

本研究针对三项治疗进行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综合分析,A组治疗有效率最高,并发症发生率最低,B组次之,而C组有效率最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符合预期结果,充分肯定了加长PFNA-Ⅱ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越的临床价值。

[1] 李继锋,王 晓,宋雨泽.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Evans-Jensen V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6):1383-1384.

[2] 肖柳斌,付朝霞,汪清华,等.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华西医学,2014,29(11):2023-2027.

[3] 米 宁,高仕长.PFNA与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3353-3354.

[4] 杨振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30-31.

[5] 杨同群,张 谦,耿喜林,等.加长PFNA-Ⅱ治疗Evans -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2):254-254.

本文编辑:吴玲丽

R683.42

B

ISSN.2095-8242.2017.02.229.02

猜你喜欢
股骨头股骨有效率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