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风险及其与年龄、肥胖的关系研究

2017-04-27 09:12赵希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亲属空腹葡萄糖

赵希兵

(京东中美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廊坊 065201)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风险及其与年龄、肥胖的关系研究

赵希兵

(京东中美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廊坊 065201)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风险及其与年龄、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亲属的年龄、身高、体重、颈围、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2 h后的血糖、以及体重指数等进行详细的统计。结果年龄≥55岁者糖尿病患病率26.83%,年龄<55岁者糖尿病患病率12.84%;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21.43%,非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14.81%;空腹血糖正常而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异常者共26例,占所有受试者的23.9%;BMI、NC、WC相关系数r均>0.7。结论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包括年龄、肥胖以及家族病史等,但是有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例如肥胖。因此,只要对疾病发生提高警惕,积极开展2型糖尿病预防工作,对一些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糖尿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关系研究

糖尿病的发病初期没有任何的症状,很多人因为一些外界因素不能够及时进行抽血化验,等到出现一些并发症之后在进行就诊就已经为时已晚了。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简便的方法对糖尿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对不同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年龄、肥胖和遗传是当前医学界公认的糖尿病发病因素。基于此,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风险及其与年龄、肥胖的相关指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探究糖尿病与年龄和肥胖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亲属的年龄、身高、体重、颈围、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2 h血糖、以及体重指数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53±3.21)岁,父母中只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如果有兄弟姐妹,那么要求入选率必须要≥75%。

1.2 测量方法

身高:患者脱鞋后测量身高,单位为cm;

体重:将患者的外衣以及厚重的衣物都脱掉后进行体重测量,单位为kg。

颈围:将皮尺放于患者的喉结正下方,能够与颈的长轴呈垂直状态,单位为cm。

腰围:两脚站地与肩同宽,挺胸抬头、自然呼气,双手呈自然下垂状态,选择髂前上棘中点与两侧肋骨下缘水平连线,紧贴但是不要压迫皮肤,进行测量,单位为cm。

臀围:水平测量患者臀部的最大周径,单位为cm。

血糖:应该对患者进行空腹>10 h的血糖测试,以及在饭后2 h的静脉血糖。

1.3 临床诊断标准

糖尿病前期: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7.8 mmol/L≤OGTT 2 h血糖<11.1 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OGTT 2 h血糖≥11.1 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 果

2.1 年龄与血糖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共选入150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年龄分布在35~60岁,各年龄段的人数分布比较均匀,故为年龄及血糖排轶,计算出年龄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研究的样本数量过少。年龄与血糖值之间虽然没有相关关系,但是不能够排除其他相关关系。见表1。

表1 150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年龄与血糖情况(n,%)

结果显示,通过对相关数值的计算,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在55岁以上患有糖尿病的几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肥胖与血糖相关性分析

体重指数正常值为18.5~22.9 kg/㎡,超重值为23~24.9 kg/㎡,肥胖值为大于25 kg/㎡。以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是否肥胖为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和分析,见表2。

表2 150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体重与血糖情况(n,%)

结果显示,通过对相关数值的计算,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相比较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空腹及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统计分析

对150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空腹及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进行研究和分析,见表3。

表3 150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体重与空腹及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分析

结果显示,只有非常少数的人空腹血糖异常、2 h后血糖正常,在本次研究中仅有11例,占总人数的7.33%,并且空腹血糖都有轻度的升高。空腹血糖正常、2 h后血糖异常31例,占总人数的20.67%。在当前常规的检查中只检查空腹血糖,不进行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检查,这就是漏掉异常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原因。

3 讨 论

糖尿病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在身体代谢异常方面的综合征,糖尿病的病因包括年龄、肥胖、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其中,年龄和肥胖是引发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的相关性。并且有糖尿病史的家庭也是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的关键因素之一[3]。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很多的临床研究都显示了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以及家族病史等,但是有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例如肥胖。因此,只要对疾病发生提高警惕,积极开展2型糖尿病预防工作,对一些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糖尿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1] 刘宋芳,龚 媛,刘圆圆,宋 洁,田浩明,陈 涛,冉兴无,喻红玲,张祥迅,龙 洋,任 艳.成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15,02:177-180.

[2] 马 虹,龚 媛,刘圆圆,宋 洁,田浩明,陈 涛,冉兴无,喻红玲,张祥迅,任 艳.成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02:264-268.

[3] 沈洪兵,徐耀初,喻荣彬,钮菊英,陶太珍,姜维平,郝 超,陈文宇,王亚龙.2型糖尿病的遗传和环境病因及其相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06:26-29.

本文编辑:吴 卫

R587.1

B

ISSN.2095-8242.2017.02.239.02

猜你喜欢
亲属空腹葡萄糖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空腹喝水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