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2017-04-27 09:12米厚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狼疮红斑狼疮系统性

米厚刚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开发区团山卫生院,湖北 襄阳 441000)

试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米厚刚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开发区团山卫生院,湖北 襄阳 441000)

目的分析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各41例。治疗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取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狼疮活动积分状况和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狼疮活动积分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95.12%>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狼疮活动积分,提高治疗效果,适合推广。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临床常见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造成患者免疫功能衰弱,器官受损,如:肾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疲劳、关节痛、发热、体重减轻等[1]。SLE疾病的高发人群为女性,尤其是育龄妇女,其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以西药为主(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加重肾脏器官功能的损害,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2]。本文研究中,我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了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现将结果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各41例。治疗组中有女31例,男1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为(41.51±4.91)岁;其中,住院时间为10~40天的患者有18例,住院时间为41~90天的患者有23例。对照组中有女30例,男11例;年龄24岁,最大为66岁,平均年龄为(41.97±4.87)岁;其中,住院时间为10~40天的患者有19例,住院时间为41~90天的患者有2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的西药进行治疗,泼尼松(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2020884)25 mg/次,口服,2个月逐渐减少剂量;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静脉滴注,给药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治疗组: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西药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的用药、用量相同,中医治疗采用中医辨证法,气阴两虚型:天冬8 g、丹参12 g、玄参12 g、麦冬20 g、党参25 g;阴虚内热型:紫花地丁10 g、熟地黄8 g、胡黄连12 g、生地黄12 g、地骨皮25 g;热毒炽盛型:黄连10 g、大黄10 g、黄柏12 g、黄芩12 g、野菊花12 g、金银花25 g。清水煎熬,1剂/天,口服,早晚各服一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狼疮活动积分状况和临床总有效率情况。采用狼疮活动积分表(SLEDAI)评定狼疮活动积分状况,0~4分表示基本无活动,5~9分表示轻度活动,10~14分表示中度活动,超过15分则表示重度活动。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疲劳、关节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已消失或基本消失,且相关的检验指标已恢复正常表示显效;患者的疲劳、关节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相关的检验指标有所恢复表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相关的检验指标未达到要求表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狼疮活动积分状况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狼疮活动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狼疮活动积分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狼疮活动积分状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狼疮活动积分状况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12.94±1.62 9.79±1.45治疗组 41 12.87±1.57 5.42±0.48 t值 0.08 13.88 P值 >0.0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17%,低于治疗组患者的95.1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SLE疾病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由于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等较为复杂,增大了治疗难度,而长期的西药治疗容易对患造成不良影响,除了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外,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器官造成伤害,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为了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亟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SLE疾病,可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中,我院对SLE疾病患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泼尼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结缔组织病治疗中,如重症多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该药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的作用,可以防止、减轻组织对炎症的反应[4]。丙种球蛋白具有广谱抗细菌、抗病毒的作用,对SLE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作用,且副作用小。在西药的基础上添加中药进行治疗,可以使两种药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作用。中医认为毒、瘀、热、湿等是导致带状疱疹发生的原因,中医辨证治疗中的天冬、丹参具有养阴生津、凉血消痈功效;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功效;麦冬可以提高免疫力、抑制多种细菌;党参可以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紫花地丁具有凉血消肿、清热解毒的疗效;熟地黄味甘性温,常用于益精填髓、滋阴补血;胡黄连、生地黄、地骨皮等可以善清心火、滋阴清热;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燥湿泄热、泻火解毒等功效;野菊花性微寒,具有消肿解毒、疏散风热等作用;金银花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痈、发疹,具有清解血毒、宣散风热的功效[5]。上述药材共同运用,可以解毒通络、凉血消痈、健脾燥湿,进而调节机理,提高免疫力,以达到“扶正兼以祛邪”的目的。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LE疾病,可明显减少狼疮活动积分,治疗组的狼疮活动积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改善病情,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适合推广。

[1] 邢小中,郑炉萍,董 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患者的血常规影响[J].新中医,2016,7(48):90-91.

[2] 王 夜,许 辉.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6例[J].河南中医,2016,9(36):1603-1605.

[3] 戴冰冰,金香花,雷 蕾.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5(10):187-188.

[4] 黄瑞雷,赵 丹.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4(27):513-514.

[5] 任丽蓉.中西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8(5):111-112.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93.241

B

ISSN.2095-8242.2017.02.259.02

猜你喜欢
狼疮红斑狼疮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狼疮脑病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