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2017-04-28 06:26陈加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正骨根型错位

陈加云

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陈加云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广州510160

目的分析探讨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门诊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效果。

龙氏正骨手法;电针;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在所有颈椎病中其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后枕部放射样疼痛、颈肩背部不适、疼痛,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酸胀、无力或放射性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对患者的危害较大,病情容易复发,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危害其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就、患者工作和生活。我们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针灸康复科门诊2014年8月—2016年3月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0~67岁;病程20 d至72个月。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0~70岁;病程20 d至76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征诊断治疗标准》(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后枕部放射样疼痛、颈肩背部不适、疼痛,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酸胀、无力或放射性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且其范围与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2)椎间孔挤压试验和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棘突旁侧压痛伴上肢放射痛;(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年龄18~75岁;(3)能完成治疗疗程;(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肩周炎);(2)疑有或已确诊的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者,脑部肿瘤者;(3)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4)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5)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症状者;(6)发育性椎管狭窄者;(7)严重的心、肺、脑疾病患者;(8)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9)脊髓型颈椎病;(10)不愿意接受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常规取穴,按病变部位取相应颈夹脊穴,包括依据X-RAY、CT或MRI的诊断结果,选择患者受压神经根相应节段的夹脊穴、风池、大椎、肩井、外关、合谷、后溪、阿是穴等,对于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选择一侧穴位进行治疗,对于后枕部型及双侧型患者,选择双侧穴位进行治疗。(1)电针:嘱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根据不同穴位选用0.3 mm×50 mm、0.3 mm×75 mm环球牌针灸针,夹脊穴呈75°向脊柱方向斜刺,快速刺入穴位,风池、大椎、肩井、外关、合谷、后溪、阿是穴等按各自穴位常规针刺方法针刺,行平补平泻法,待提插捻转至穴位产生酸、麻、胀、重感时,连接G9805-C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理疗分厂生产),选用疏密波,频率、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仪强度1档至2档左右为宜。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龙氏正骨手法:龙氏正骨推拿疗法为广州军区总医院著名脊椎病专家龙层花教授及其团队创立,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并得到广大临床医师认可[1]。严格按照“三步定位诊断(症状、触诊、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定位、错位类型明确后,以患椎为中心,根据错位类型(旋转式错位、侧弯侧摆式错位、滑脱式错位等),实行放松手法、正骨手法(低头摇正法、侧头摇正法、侧卧摇肩法、侧向扳按法、侧卧推正法等)、强壮手法与痛区手法。手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手法治疗时间20~30 min,每周6次,休息1 d,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2 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取穴、操作、留针时间、疗程均同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治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1.7 疗效判定标准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治疗标准》进行评定。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2]。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本组对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部肌肉、椎体受慢性劳损、外伤或退行性病变导致颈部血管、神经变性损害而引发病的临床多发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神经根受压迫或被动牵拉产生神经根性症状,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主要提出三种学说。即:机械迫学说、化学神经根炎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在各型颈椎病中占60%左右。伴随着工作、劳动方式的改变,使用电子产品的增多,颈椎病的发病率较之前有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广的特点,成为影响青、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痹症”“项强”“颈肩痛”范畴,《顾松园医镜》云:“有因风伤卫气,气凝不行而致者,有因寒伤荣血,皮肤不荣而致者,有因湿伤肌肉,脉理不通而致者”[1]。病因主要为外感邪气,肾气虚损、筋骨失养,跌扑闪挫致痰湿瘀血阻滞经络,致“不通则痛”。辨证分型为风寒阻络型、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气血运行失调有关[3]。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则,治疗取督脉、足太阳上的腧穴为主,配合阿是穴、经验穴。夹脊穴、风池穴为局部取穴,是治疗各类颈椎病的要穴,“穴位所在,主治所及”,大椎穴、后溪穴通督脉,外关穴、合谷穴分属阳明经、少阳经,均所循经取穴,主要是通过疏通经脉经气,使其达到行气活血舒经止痛之功效。龙氏正骨疗法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为颈部外伤劳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导致脊椎关节错位,最终导致颈椎内外力学平衡的失调;颈椎的位态、结构发生改变,使神经根受到挤压和刺激,龙氏正骨疗法是以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伤科正骨推拿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进行革新形成的一套独特的诊治脊椎病及相关疾病的三步定位诊断法与正骨手法。正骨推拿手法是脊椎病的主要治法,以正骨见长,具有准确、轻巧、无痛、安全而有效的特点,根据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要治好神经根型颈椎病必须筋骨同治,而龙氏正骨疗法利用低头摇正法、侧头摇正法、侧卧摇肩法、侧向扳按法、侧卧推正法等手法精、准、巧的对旋转式错位、侧弯侧摆式错位、滑脱式错位等错位起到良好的复位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关节错位、脊柱失稳得问题,要维持脊柱稳定就必须治筋,颈部肌肉僵硬劳损、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正好可以在颈部通过电针来解决。电针通过疏通经脉经气,使其达到行气活血舒经止痛之功效。在缓解局部组织劳损、僵硬、无菌性炎症方面有良好的效果,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各取优势,筋骨同治,大大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及降低其复发率。本研究分别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和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结果发现: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电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说明,采用电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效果,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1]李锐涛.龙氏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黄俊浩.针刺颈三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The Electr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ongshi Manipulation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for 30 Cases

CHEN Jiayun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Liwa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6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lectr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ongshi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MethodsFrom August 2014 to March 2016 in our department,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ere divided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ongshi manipulation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70%,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electr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ongshi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has good effect.

Longshi manipulation;Electro acupuncture;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8.047

1672-2779(2017)-08-0112-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黄应志

2016-12-27)

猜你喜欢
正骨根型错位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有趣的错位摄影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蒙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