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7-05-03 11:13陈诚曹音覃梦岚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训教学

陈诚 曹音 覃梦岚

【摘 要】本文以中职药物分析课程为例,论述创新性地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训教学模式。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结合实际实训条件,从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方法及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三个层面进行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 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22-03

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当今社会比较注重中职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更看重的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本文以中职药物分析课程为例,从岗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切入,探索并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训教学模式。

一、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药物分析是药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树立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培养学生在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必备的分析检验能力,并具备探索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路和技能。

(一)现有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模式不完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1.药物分析课程设置不合理。药物分析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药物分析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本科型、学科型教学模式,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模式、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必须重新构建。

药物分析直接与药学行业的检验工作岗位所对应,本课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在工作中分析检测的水平和能力。但目前药物分析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容易被忽略,或者只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对待,殊不知中职教育中第 1 学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第 2 学期的天然药物化学,第 3 学期的药物化学都是为药物分析教学做前期知识的铺垫和积累,为的就是第 4 学期药物分析的教学需要。所以应该加强药物分析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特别是实训教学的研究,重视分析检测方面的专业教育和引导,不能只重生产岗位和营销岗位,而忽略了检验检测岗位。

2.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与实际工作脱节。现有规划教材中指定的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宜中职学生进行操作和学习,并没有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实验设计和安排,太过于注重理论化和知识本身的记忆。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改革和选择性创新。

另外,药物分析的工作依据是《中国药典》,但是药典更新快,部分教材编写严重滞后,当中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失去了法律效力,所以需要通过实训配合理论,及时更新检查方法。必须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依据保持一致。

3.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手段有局限性。目前的实训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多采取教师示教、学生依样画葫芦的做法,学生缺乏思考,实训教学缺乏与理论的结合,无法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以岗位为导向,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关键。中职教育应该偏重于实训操作,这点在各大医药院校的护理专业建设中已经得到很好的证明。而分析检测的操作对于中职生来说是可行性非常强的,只需要通过本项目的实训模式的系统构建,就能形成配合理论学习的理实一體化学习模式,从而改变现在单一的传统灌输式教学。

4.药物分析实训教学的评价方法需要改革。传统的根据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往往忽略或轻视对实验课堂过程的考核,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容易在学生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对我们教学工作也起不到检查的作用。如何设置考核指标,通过量化而简便的可操作方式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各方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药物分析课程学习与检验技术岗位无法对接,必须构建以岗位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强调对口输出人才,所以药物分析的教学必须以岗位为导向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学生置身于真正的工作岗位中是学习的最佳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校期间,实验实训中心无非是专业学习的最佳场所,所以应该针对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使得药学的学生能明白药物质量控制应当渗透在 GMP 认证、原料药的合成、质量检验、制剂生产、微生物检验、药品流通、体内代谢产物分析等多个岗位群活动过程中。如果按照目前单一的专业对口实训或仅仅是理论教学,只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不注重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那么学生就无法了解到岗位群内部的辩证的有机关系,无法利用知识群为技术创新服务,就业缺乏弹性和适应性。

二、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结合实际实训条件,项目组从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方法及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的措施主要是对以岗位为导向的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主要对实训基地的配备(包括硬件和软件)、药学专业学生的学情背景、现有教学方法的应用、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对口就业企业的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继而从实训教学内容的整合、实训教学方法的革新、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研究三大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取的主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的分类,药物分析工属于药物检验工职业下的其中一个工种。那么药物分析课程实训教学模式必须基于药物分析工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根据中职生的能力特点和实际工作需求,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为药物分析工(四级/中级),要求能够掌握原料药、制剂等化学药物的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料检验、检查、检定、试验、分析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从事药物分析工岗位工作。

(一)实训教学内容的整合

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对药物检验岗位的任务分析,以药物检验的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进行实训内容重组设计,包括基本技能实验模块和综合检验实训模块两大部分教学内容。

实训中考评相结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实训内容的安排方面,从基本化学仪器的认识到分析化学基本操作的练习,掌握检验工作的基本功是根本。实训中期根据药典的要求分别对真伪鉴别、杂志检查和含量测定进行练习;实训后期设计真正的药物进行检测,体会药品检验的实际程序。整个系统实训前期重在操作的练习和考察,后期重在应用和实践。

1.基本技能实验模块。将实验划分为药物检验基本技能、药物真伪鉴别、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含量测定 4 大实验项目组。每个实验项目组涵盖 1-2 个实验,实验的内容皆以检验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为目标。在每个实验项目中,将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分解,如检验前药典查阅,仪器说明书查阅以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然后是检验前试剂试药及器具准备、仪器熟悉;接下来才是真正进入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和报告;最后是实验清场,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的复核上交,学生讨论结果和教师总结。细化工作流程,完全按照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2.综合检验实训模块。把实训模块分为原料分析、药物制剂分析 2 大实训项目组。将每个药品的全检分成检验前准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原始记录与报告、实验清场等几道大的工序,每道大工序里按检验项目或事项分成几道小工序。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综合的实训,把独立的实验项目全部综合起来,考查学生根据药典和实验室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验项目、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如何和同学团结协作。以快捷、准确地完成一个药品的全部检验项目为目标。

(二)实训教学方法的革新

1.双法融合,自主学习。药物分析课程所有的实训教学皆采用“双法融合”(即任务驱动法融合竞赛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遵循以能力目标、任务导向、学生主体的三原则,化被动为主动。改变原有的依样画葫芦,单纯模仿操作的教学方法,采取分小组竞争的模式。以任务驱动法练习新的技能,以竞赛式教学法巩固、纠错、评价,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实训积极性大大提高,新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加快。

2.信息化手段引入,以大赛经验促进教学。从基本技能实验模块到综合检验实训模块,涉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传统教学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进行,学生反映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老师的操作细节。过程中不便于记录笔记,而且无法随时重复观看老师的操作。所以,本次利用了信息化技术,拍摄了规范化的教学微视频,展现了清晰的操作细节,而且可以随时暂停和重复,克服了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

同时,为了避免在实际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颠倒操作顺序、遗忘步骤和细节错漏等问题,避免养成错误的操作习惯,难以纠正。1 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同时指导全班学生。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自主研发了互动仿真教学软件“虚拟分析天平测评系统”。

以笔者为主讲人的团队,以构建新型实训教学模式为契机,大量运用数字化资源进入课堂,改革中的优秀作品“分析天平的使用”荣获了 2014 年全国及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以改革带动了比赛,同时也以比赛的经验反馈于教学,促进了改革。

3.课堂实训与专题实训结合,突破实训时间和人员限制。由于学校班级设置的人数较多,大多数自然班级人数在100-120 人。很多理实一体化教学无法实现全班同时教学,只能采取分小组教学,这样教师的时间压力会非常大,如何合理利用时间、设备和人员是一个难题。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中,采取课堂实训与专题实训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实训是指需要系统性进行练习的技能,采取常规进入实训室完成的方式。而很大一部分简单而独立的技能学习,或者能够示教完成的实训内容,则可以选择在普通教室完成,称之为课堂实训。在普通教室的课堂实训可以对全班进行教学。采取让学生代表进行演示的办法,然后分大组进行轮流操作,完成简单的实训。这是对理论课的强力辅佐,也称之为实训的迁移。药物分析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内容阐述的都是药品检验中的操作环节,有必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训资源,争取让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都有实验实训的辅佐和配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实驗的乐趣。实训实验的时间密切配合理论教学的进程,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应用到实际,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三)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研究

改革实训评价方式,建立多层次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但兴趣维持时间很短、耐性不够、主动性不强的特点,改变考核方式。除了增加实训考核所占的比例以外,还加大考核力度和范围。采取“任务驱动初学技能-小组竞赛巩固考核”的模式。以考促练,学生普遍欣然接受,而且人人都会主动地抓紧时间练习,教学效果非常好。

多层次考核评价体系中,除了采取常规实验小考核以外,还增加了开放式练习、中期考核、讲评操作误区、二次开放式练习、最终考核检验等环节,系统地体现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三、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展望

(一)团队力量必不可少

无论是常规教学改革还是参加比赛,团队的力量是必需的。在此次新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中,一个人的力量哪怕再强也是不够的,改革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好的想法,而是不断的碰撞和改变。团队中的每个人对同一件事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判断,遇到的困难也是不同的。所以只有大家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拿出来交流,整个团队才会进步,成就才能更大。

(二)不断改变,不断前进

本次构建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有太多的优点,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又会发现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变。

1.新教学标准下达,课程被合并。在教育部新下达的药剂专业教学标准中,药剂专业(营销方向)已经没有药物分析课程。这是重营销而弱化检验的一个趋势,也是市场需求的方向标。从课程设置来看,药物分析课程已经并入了医药化学基础课程当中,从内容上弱化了药物的检验而增强了基本分析仪器操作的要求。根据这些新变化,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上也要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所以,改革是一直持续的,不断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中职对口升本科考试的技能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从 2014 年起,搭建了中职升本科的立交桥,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次最好提升学历的机会。在 2015 年的对口升本科的药学本科考试中,中职药剂考生面临的操作技能考试就是药物分析的基本操作考试,本校学生以全广西整体最高通过率完成了考试,这也是我们实训教学模式构建的成果,也提示我们除了考虑职业能力以外,学生的升学考试操作技能也应该纳入学习的重点之列。

3.技能要学好,理论也不能丢。药剂专业的中职生毕业后需要参加药士或执业药师考试才能在职业规划上走出更为坚实的一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强调操作技能而忽视了系统的知识学习,所以每次实训的小结部分应该加强对系统知识的梳理,在实训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加深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综合素质高的优质生。

【参考文献】

[1]陈祥芬,张 磊.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2014(3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中职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GXZZJG2016B053)

【作者简介】陈 诚,男,广西中医学校,讲师,医学硕士;曹 音,女,广西中医学校,讲师,医学硕士;覃梦岚,女,广西中医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实训教学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环境监测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翻转课堂在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