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处理

2017-05-03 11:41蔡二勤
现代交际 2017年3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肢体语言

蔡二勤

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意愿交流中与语言表达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鉴于日本文化中非言语肢体行为特色鲜明,有计划地将非言语交际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日语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将言语教学与非言语行为培养有机结合,是提高日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方式。

关键词:日语教学 非言语行为 肢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29-02

外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竭力培养适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复合型人才。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效交流在两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际活动中需求明显。这对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语言教学,尤其是日语教学活动中,以言语培养为主,侧重语言本身,较为强调词汇、语法和读写能力的重要性。而在交际沟通能力的概念中,以肢体语言为代表的非言语交流具有重要的地位。

非言语行为与言语媒介相比,具有开放的不确定特征,也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可变性。母语的习得是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完成的,很多非言语的表达方式的学习也是不自觉地就达成了。而外语的学习通常是以课堂或网络的教学视频来进行的,其重点在于语言形式而非内涵。[1]对非言语行为的无视直接造成了实际交际中的尴尬困境。

受到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日本人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不同的肢体動作,辅以简单的言语,透射出的是其民族文化的内涵。[2]鉴于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有必要强调,日语教学不能仅以文法、词汇为中心,只有熟知其非言语肢体动作的内涵,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准确理解对方并有效表达自我。

一、日本文化中含蓄的肢体语言

日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具有强烈的谦卑和隐忍特点。[3]受其文化的影响,日本的肢体语言内容丰富,从礼节动作的鞠躬、微笑到头、手、腿部的示意都有着各自的内涵。

1.鞠躬

无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日本人很少握手,鞠躬是两人见面时最常用的问候方式。鞠躬的幅度从点头示意到低头弯腰的深鞠躬,礼仪正式程度因人因事而异。一般来讲,一句“ぉはょぅ”,搭配简单的点头致意,便足以完成同学同事间的友好招呼。而在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时,则要用45度的弯腰程度,较为正式地表达致意。如果在正式场合,特别面对的是师长、领导等辈分较高的人,则需要致以90度弯腰的郑重鞠躬。而这种非常正式的致意方式更多地用于致歉的场合,比如在新闻节目中见到的公司高层因产品质量问题向消费者致歉的场景。

鞠躬致意被日本人认为是基本的交际礼节。同事小聚、老友相逢需要鞠躬,接待客户、出入会场需要鞠躬,甚至夫妻道别、亲子互动都有鞠躬的意味。所以,日本人每日鞠躬过百的说法并不为过。

2.微笑

微笑在日本被奉为基本社交义务。日本人常常是满脸笑容,彬彬有礼,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然而,他们不仅在高兴时微笑,在处于窘迫发怒时,也会发笑,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日本人的微笑》是英国文学家,拉夫卡迪奥的随笔,其中对日本人微笑的描述耐人寻味:“日本人的微笑给人的第一印象大体上是非常愉快的。在开始时觉得日本人的微笑很有魅力。但以后有时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苦恼、羞愧、失意时的微笑让人不知所措……即使是心乱如麻,脸上也要凛然地微笑,这在日本被认为是社交上的义务。”

日本人的微笑和日本品牌都是全球闻名的。特别是日本的服务行业,面带微笑的服务人员都是出了名的亲切;而着装干净,谨慎仔细,常带微笑的日本游客,也给其他国民以良好的印象。在微笑面孔的遮掩下,欧美国家大都无法理解中国和南北韩为何对日本多有指责。他们忽视了这些笑容背后日本曾带给亚洲近邻的可怕历史往事。

3.拒绝/否定

日本人的表达多委婉含蓄。尤其是自己的观点可能与别人的看法不一致的时候。日本人选择在胸前交叉双手表示“不可以”,却不会轻易将“不”说出口。在日常交流中“……けど”或“……が”的半句表达频率非常高,这里没有说出来的后半句就是反对的意见了。

日本教育家高桥敷在这个问题上曾表示:“日本人一味地隐藏自己的意见和思想,唯恐与别人的观点相违……”日本人在表达个人立场时的做法比较委婉。他们非常在意对方的感受,所以在决定发言前,大都会试探对方的感觉和立场。只有准确把握了日本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才能避免在与日本人的交往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日本人用双手交叉于胸前的肢体语言则明确地表达否定的意图,既避免了言语冲突的尴尬,又达到了传意的目的,发挥了超出语言表达的作用。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通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个日本人没有拒绝我啊,我要争取一下啊。其实,对方的表情和语气已经早就表明:不可以。

例外的情况会出现在级别不对等的两人之间。比如,父母对孩子就是个例外。在制止熊孩子的无理取闹时,“だめ”也常有出现。而在陌生人之间,永远不会出现这个词汇。

以上的三类列举是日本人较为常用的非言语肢体表达方式。进行更多的日本文化学习,则可以了解到这些行为产生的背景及其深刻内涵。日语课堂,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场地,重视非言语行为认知的培养,准确把握交际者的完整内容,增进相互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活动。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非结构、无符号和非连续性等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需要更多的技巧。

二、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

非言语交际和语言交际在交流活动中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是有机的统一体。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组织:

1.教师的认识与自我约束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己在思想上的认识,抛弃完成语言培训就可顺利交流的错误认识,充分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其次,在知识积累中注重对日本文化和习俗的学习,提高自己对日本文化中非言语行为的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日语文化修养。最后,利用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日本文化交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交际能力,并有意识地规范使用非言语方式进行意愿表达。

2.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教材为中心,却不能以课本为全部。结合课程进度,有计划地增加日语文化背景的知识含量;结合阅读训练,适时进行俗约、习惯及文化禁忌的介绍。为了使得非言语教学的设计不显的突兀,所设计教学内容需要与相应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以日常交际场景为基础设计练习环节,课堂教学与交际实际紧密结合。可采用音像资料充实教材,拓展交际训练环节的深度,结合场景故事将非言语交际知识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3.教学方法的恰当选取

鉴于非言语教學的无结构、非连续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小组交流、场景应用等教学手段效果较好。融入角色的场景教学过程形象,带入感强。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如音频、视频资料的加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然、真实的学习题材,达到有效学习和领会语言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差异的培养目标。

4.试炼机会的充分给予

面对面与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方式是最直接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手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教师和学习应尽力给学生创造实际锻炼机会。将学生送出去和聘请高质量的外籍教师都是捷径, 但教育投入成本太高,无法满足多数普通高校学生的需求。不过,在国际交往频繁, 外籍人士增多的今天,应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条件,走向社会,寻找机会,尽可能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提高日语交流水平的一种方式。如与外国留学生的各种联欢交流活动,参加涉外导游活动或涉外宾馆的接待活动,以及中外学校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学生交流活动等。

三、结语

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熟练的日语交流能力,仅停留在词汇和文法的训练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肢体语言等非言语内容,有助于提高日语工作者的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非言语行为培养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提高日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悦.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李晓英,张波.非言语行为在日本礼仪教学中的定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12):93-95.

[3]吴丽艳.中日非言语行为的差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5-8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肢体语言
浅析日语主语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焕发生机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肢体语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