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衣袖型演变的结构解析

2017-05-03 08:36孙赵洁邓椿山
纺织科技进展 2017年3期
关键词:楚墓马王堆衣袖

孙赵洁,邓椿山,周 莉

(西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深衣袖型演变的结构解析

孙赵洁,邓椿山,周 莉*

(西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从女式深衣袖型变化入手,分析了袖展、袖缘和袖宽的演变数据并进行统计和重现,以期对深衣袖型的创新运用提供帮助。

深衣袖型;结构特征;袖展;袖宽

中国历代服装的形制主要分为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西周以前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正是深衣的出现模糊了上衣下裳的界限。《礼记·深衣》中孔氏正义对深衣名称的由来也曾进行探索:“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1]

1 深衣的重要历史演变

深衣穿着范围广,流传时间长,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形制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

第1个时期为深衣发展的雏形时期,即先秦时期。深衣出现以前,服装形制为大襟、右衽、上襦下裳、裤无裤裆、蔽膝无法完全遮挡阴处。到周代,深衣出现,方便实穿且对身体起到较好的遮蔽作用。到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和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促进了深衣的发展,直裾深衣演变为袍,其中以楚袍最具代表性[2]。

第2个时期是深衣发展的主要时期,即秦汉时期。秦朝一统天下,官服制度也推陈出新,并没有沿袭周礼,礼服的形制以袍为主,深衣的发展和变化主要集中在汉代。汉武帝时大肆改革,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深衣作为礼服,被称为“五(时)色衣”,冠服典制对深衣的色彩和适用阶级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从此深衣作为礼制,地位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直裾深衣逐渐取代曲裾深衣,在东汉广为流行。

第3个时期是深衣发展的衰落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大规模的迁移带来了服饰的融合和交流,深衣逐渐走向衰落,男子多袒胸赤足,不再穿深衣,大袖衫广为流行。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大袖衫也是深衣演变的一种形式。同时深衣在女装中也逐渐只见于表演服,即杂裾垂髫服。杂裾垂髫服也称杂裾深衣,关于它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记载都很少,但普遍认为杂裾垂髫服仍然属于深衣的一种延伸款式。

第4个时期是深衣发展的后续时期。尽管深衣在魏晋时期已经逐渐消失,但是对后世服装形制的影响十分深远,由深衣演变来的历代服装层出不穷。可以说深衣的发展贯穿中国发展的整个历程,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 深衣袖型演变的结构分析

2.1 深衣的袖结构

深衣的袖结构主要包含横向的袖展长度和袖缘宽,纵向的袖宽和袖口宽,如图1所示。袖展即通袖长,是指深衣平铺后,左袖口到右袖口的直线距离,相当于深衣的实际尺寸,与现代所说的袖长有本质上的区别。袖缘是深衣全身缘边在袖口处的分布,一般认为作装饰用。

图1 深衣袖结构

2.2 先秦两汉时期深衣袖型变化

对于早期深衣的记载,出土报告提供了多方面可供研究的信息。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深衣式袍服。表1、表2以两份出土报告为依据,对先秦和秦汉时期的深衣袍服袖型结构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深衣袖型的变化趋势,并对此反映出的社会现实进行初步解释。

表1 春秋战国时期深衣袖型分析 单位:cm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袍服袖子各项数据中,袖展差别很大,其他各项基本相同,袖宽一般大于袖口宽,袖口宽一般大于袖缘宽,各项数据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其中,凤鸟花卉纹浅黄绢面绵袍袖长应该在手腕至手指末端之间,而报告中的描述仍然为“短袖筒”,小菱形文锦面棉袍袖展已经达到身高的2.2倍。同时袖宽大部分均大于38 cm,按照现代标准体型数据推算(墓主人身高约为160 cm),袖宽均大于墓主人的背长,由此可以看出,早期深衣的外形与现代装有很大差别,穿着在人体上时腋下部分已经位于腰围线以下,衣身非常宽松。据《礼记·深衣》中的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即袖子与上衣在腋下连合处的高低,以可以运肘自如为原则。袖子的出手部分的长度,以反折过来刚好到肘为合度[3]。由此看来,我们对“运肘自如”的定义和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裁剪技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正裁和斜裁之分(正裁即与纱线方向一致进行裁剪,斜裁即以与纱线成一定角度进行裁剪)。斜裁面料弹性较大,巧妙利用的话可以使得衣服更加舒适合体,但同时拼接和缝制工艺更加复杂,用料也更多,素纱绵袍袖缘采用斜裁技术,充分考虑到袖缘圆弧部分的美观性和技术难度,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对于面料裁剪的别具匠心。

从裁片大小看,《周礼·内宰·质人》中记载道:“一匹布广二尺二寸,长四丈。”周代一尺约合今日44 cm,则墓中出土的袍服袖片均不足一个幅宽。关于裁剪方法,出土报告中描述:“裁制时把整幅绣面剪开,每片大致照顾到刺绣图案的主题不被破坏。”[4]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裁片以保证衣服十字型结构和图案完整性而不是人体舒适度和美观程度为首要前提,即“布幅决定结构形态”的特质,反映出当时社会盛行的“敬物观”和节俭原则[5]。

分析数据可得,马王堆汉墓出土袍服袖子的各项数据相差均不大,袖型比较一致,袖宽与袖口宽的差距没有江陵楚墓明显,各项数据之间同样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袖型发生了明显变化。袖缘宽开始大于袖口宽,袖展浮动区间,袖宽、袖口宽和袖缘宽均减小,袖型由大袖向窄袖转变。同时,马王堆汉墓出土袍服袖子腋下均成弧形,这与其缝制方法有关,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报告可知,其袍服上衣缝制方法为现将所有衣片缝合后再将腋下缝合,说明其袖裁片腋下原就为弧形,而江陵楚墓中出土袍服腋下以长方形的小腰进行缝合,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腋下形状[6]。

直裾深衣袖缘采用的斜裁斜卷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土报告中关于这种方法的描述是:“用半幅宽的白纱直条,按螺旋方式斜卷成筒状,再由中间折为里面两层,因而袖口无缝。”斜裁所需的面料远远超出正裁,再加上制作深衣的面料之昂贵,可以充分显示出当时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贵族阶级的奢侈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对大量技术工匠的掳掠占有,加速了经济改革,各方面竞争的成就对纺织材料、服装裁剪工艺和装饰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裁片方面,马王堆汉墓的袖片均为一个幅宽或者半个幅宽,但遵循的原则仍然是以保持十字型结构和花纹完整为前提,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生活比较富足,织物精美程度和原材料级别都有所提升。

表2 汉代深衣袖型分析 单位:cm

江陵楚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袍服袖型外观均接近直线型,实际上,小口大袖的“琵琶袖”也是先秦两汉时期常见的深衣款式。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出土的漆绘木佣明确体现出这种袖型。这种衣袖主要是使肘腕行动方便,也可以兼作口袋使用,香袋、手巾、零钱等都可以放在里面。该衣穿着时,双手平放,大的袖胡呈弧形下垂,衣形类似当今蝙蝠衫的外观[7]。比较著名的还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重衣”和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战国帛画中贵族妇女所穿深衣,其袖型与信阳出土彩绘木俑深衣大致相同,均为小口大袖,样式也比较标准,如图2所示。

(a)河南信阳楚墓出土彩绘木俑 (b)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画

(c)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d)演变实物图示 战国妇女曲裾深衣图2 其他深衣形式及其实物比较

2.3 袖型数字建模重现

对于深衣袖型结构的研究如果只停留在二维平面,则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其演变过程和空间实体形状。通过三维建模将历代深衣袖型立体化,构建出具有三维数据的模型,更方便于具体数据的分析和相关学者的后续研究。先将图片导入到前视图中,用直线工具将模型的线条逐个绘制出来,再用直线挤出工具将模型的每个形体挤出合适的厚度,最后用圆角命令将模型进行修正,如图3所示。

图3 3D建模流程

3 结语

深衣演变至今,几乎影响了中国服装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袖型演变而言,先秦两汉时期深衣袖型仍然局限于礼制,宽袍大袖的结构并不以身体舒适为设计前提,直至唐朝出现了窄袖圆领袍衫,经过宋朝大袖短暂回归后在元朝的民族文化融合中窄袖的形制得到确定。从袖型研究的层面来说,对琵琶袖和宽口大袖袖摆弧度的复原制作为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生活习惯奠定了基础。一方面,深衣袖型变化的细节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审美的变化和社会包容度的增加,社会主流思想由儒家学说向崇尚自由和理性转变。另一方面,深衣袖子的制作工艺和用布裁剪方式揭示出古人在服装制作工艺上极高的造诣,对斜裁斜卷和斜裁斜拼制作工艺的研究是当代历史研究者无法逃避的使命。分析袖展、袖缘和袖宽演变数据,并进行统计与重现,对其创新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江 永. 深衣考误[M]//吴省兰.艺海珠尘南汇吴氏听彝堂,1796.

[2] 姜 欣.试论深衣及其演变过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3):94-96.

[3] 邱春林.《礼记》的深衣制度与设计[J].东南文化,2007,(4):81-85.

[4]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5] 刘瑞璞,魏佳儒.中国古典华服解构的格物致知命题[J].服饰导刊,2015,(3):17-20.

[6]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集[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

[7] 万 棣.关于“深衣”之探索[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 22(6):72-76.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hen-i Sleeve Evolution

SUN Zhao-jie, DENG Chun-shan, ZHOU Li*

(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The evolution data of sleeve spread, sleeve edge and sleeve width were studied from the change of Shen-i sleeve typ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reproduction were conducted to offer help for the innovation application of Shen-i.

Shen-i sleev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sleeve spread; sleeve width

2017-02-10

孙赵洁(1996-),女,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

*通信作者:周 莉(1977-),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服装数字化设计与应用,E-mail:397743600@qq.com。

TS941.2

A

1673-0356(2017)03-0048-04

猜你喜欢
楚墓马王堆衣袖
试论战国时期的楚墓人殉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马王堆下有古墓
衣袖飘飘真好看
他的词语 如同独臂男孩的衣袖
衣袖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衣袖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