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背后的故事

2017-05-08 10:01王芳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龟唐明皇杨贵妃

我在青春年少的时候,特别喜欢浪漫的诗句。有一首绝句《相思》就常常被我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20 个字,记录了一个小女孩对情感的理解。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好青涩,根本没有理解这首诗背后的深意,仅凭字面意思猜测这是一首寄托相思之情的小诗。如今,我已经年过不惑,再来读这首小诗,感觉更加深刻。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小诗同学们都读过吧?作者王维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王维真的很“牛”,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亚于李白、杜甫。和李白、杜甫、孟浩然比起来,王维的事业还是比较顺利的,少年得志,通过科举考试入朝当官,虽然也经常觉得仕途不顺利,但是一直没有远离官场。

王维和李白出生在同一年——公元701 年,山西运城人。儿时的王维就特别聪慧,和弟弟一起勤奋苦读。15 岁到长安(现在的西安)应试,因为他的诗很有韵味,再加上他擅长画画和音乐,大家都把他当奇才,他很快就名扬京城了。

王维和李白是同龄人,可是让我很不解的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却没有看到他们同框出现过。在那个时代,两人都是如此有名的诗人,又都好交朋友,难道就没有几个共同的友人?嘿,越探究越觉得奇怪,他们都是孟浩然的好朋友,都是杜甫的好朋友,都是王昌龄的好朋友,可就是没有李白和王维的任何交往信息。我想,他们肯定互相知道,互相欣赏,只是他们都是心高之人,也许都在等待对方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吧。当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我不能妄加评定,一切都是猜想。

尽管没有王维和李白交往的记载,但是不妨碍王维有很多好朋友,比如这首《相思》诗。明代有一个版本的《唐诗选》记录,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曾经是宫中的乐师,也就是给皇帝演奏音乐的人,那一定是全国演奏得最好的乐师了。他会吹,会弹,会唱,还会作曲。当时的皇帝唐明皇李隆基特别喜欢音乐,还亲自给著名的《霓裳羽衣舞》谱曲,时常在宫里开音乐会,李龟年就是皇室音乐会的主角。如果明代这个版本记录正确的话,这首诗当年是王维写给李龟年的诗。当然,因为只有一个版本这样记录过,我也不能肯定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实是一首短小精悍并且很经典的作品。

这首诗的前两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是指在南方生长的相思豆的果实,鲜红圆润,当时的人不仅把它作为食物,还有人用它做成项链和戒指的镶嵌材料。为什么说这个豆子有相思的含义呢?是因为生长相思豆的地方有一个传说:古代有个女子,她的丈夫出门时意外去世了,女子很伤心,在树下哭着哭着就去世了,然后这棵树就长出了红豆,所以人们经常叫它“相思子”。唐朝的诗人经常用它来描写思念的情怀,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南国就是南方的意思,红豆生长的地方。前两句诗的字面意思很简单: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发出多少新枝呢?

后面两句很精彩:“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据多本史书记载,当时李龟年逃到南方后,经常吟唱这首《相思》,这是李龟年超级喜欢的作品。

这里就要说说李龟年,他本来在宫中弹琴,为何不在长安待着,却跑到了南方呢?这就是因为那个著名的事件“安史之乱”。我们知道,李白、杜甫都经历了安史之乱。

我希望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同学们讲讲这个一直持续了八年的历史事件,以便大家能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刻理解诗人的这首诗。

唐明皇李隆基刚刚当皇帝的时候,还是很能干的,治理国家非常勤勉。当时他任用了不少人,比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再加上李隆基本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统治期内出现的才子最多,这和当时大力推广文化有关。所以唐明皇执政前期的那二十几年,唐朝的发展非常迅速,当时的年号是开元,历史上称这一段时间为“开元盛世”。

可是皇帝也是人,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他觉得江山稳固了,身边又有了杨贵妃,两个人都喜欢音乐,很快就成为知己。他们经常在宫中开盛大的音乐会,又唱又跳,渐渐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更可怕的是,唐明皇把朝廷大事交给了一个叫李林甫的人,封他为宰相。同朝为官的人都知道李林甫口蜜腹剑、搜刮民财,非常腐败。当时国家已经出现危机,唐明皇却并没有发现。

更可恨的是,唐明皇因为喜欢杨贵妃,就听杨贵妃的,任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做大官。杨国忠是个没什么能力的“搅屎棍子”,这下朝廷更乱了。

当时朝廷有个大将叫安禄山,这个人也不怎么样,他为了巴結杨贵妃,还认杨贵妃为干妈。可是后来他发现朝廷里挺乱的,自己手上又有兵权,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叫手下史思明举兵造反。唐明皇一听说这个消息,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这是我的干儿子,怎么敢造反?”于是战争开始了,这仗一打就是八年,公元755 年开始,公元763 年结束。这八年中最倒霉的是老百姓,连年战乱,好生活一下子没有了,很多人背井离乡,去那些相对安静的地方生活。

这个事件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史称“安史之乱”。

其中有个核心事件,就是安史之乱开始后,公元756 年5 月,安禄山打到了潼关,马上就要打到长安了。唐明皇只好带着杨贵妃、杨国忠,还有很多大臣和宫女往四川逃跑。结果路上跟随一起南逃的禁军不走了,有造反叛变的可能。所以唐明皇不得不答应他们提出的一些要求。禁军先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姐姐们,然后要求唐明皇赐死杨贵妃。他们认为国家之所以从太平盛世演变成今日的战乱纷纷,就是因为杨贵妃迷惑皇帝,让皇帝每天吃喝玩乐疏于朝政,才最终导致战乱。所以杨贵妃是罪魁祸首,其罪当诛。迫不得已,唐明皇只好含泪赐死杨贵妃,杨贵妃就在马嵬(wéi)坡上吊了。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省兴平市。

就这样,杨贵妃死了,唐明皇继续逃亡蜀中。太子李亨一直受到唐明皇身边重要大臣的排挤和打压,经过了马嵬坡之变,李亨北上灵武,单方面称帝,国家就这样一直风雨飘摇着。唐明皇进入四川后,迫于形势,颁布诏书,愿意主动让位,成为太上皇,好让太子更好地平定安史之乱。

不过,后来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两个最后都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想得到权力,把他俩给杀了。儿子杀老子,这事也挺奇葩的,可见他俩的为人也不怎么样。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左右,长安、洛阳等北方地区都是主战场,很多文人和艺术家都往南边逃,李龟年就是其中的一个。前边我说了,李龟年曾经那样有名,后来战乱开始,他跑到南方,也只能靠弹琴、唱歌维持生活。看到王维这首《相思》,他心里更不是滋味,经常吟唱。据说当年这首诗被李龟年唱了以后,立刻成为乐坛排行榜第一的歌曲。

其实当年和李龟年关系不错的文人还有很多,比如杜甫曾经给他写过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也是一首绝句。当安史之乱结束时,杜甫已经年老了,在江南突然碰到了李龟年。两个老朋友对当年开元盛世时的情境很是怀念,多年战乱后,还能相见,实属不易。杜甫写下了这首诗: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一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是指唐明皇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岐王超级喜欢音乐,喜欢文学。盛世时也没什么事,天天就是弹琴、唱歌、交朋友。这句话是说以前在岐王的宅子里经常听李龟年弹唱。

第二句“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是唐明皇的一名宠臣,特别喜欢音乐,所以经常请李龟年来家里弹琴、唱歌。崔九在家中排行老九,本名崔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大家习惯叫他“崔九”。这句话是说当年在崔九的府上也听过好几次李龟年的演出。这两句都在表达对当时美好情景的回忆。杜甫当年也因为诗文卓越,而经常被这些名流邀请。所以那个时候,他们都还年轻,没有想到会经历战乱,会国破家亡。

第三、四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字面意思是:没有想到,在这江南美好的季节里,落花时节能碰巧遇上您这位老相识。“落花时节”一语双关,一个是说当时的季节,春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另一个是说当年的繁华落幕了,两位在这个有点悲凉的落花时节相遇了。其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情景,一位老歌唱家和一位老诗人在颠沛流离中相遇了。按照杜甫的才华,他完全可以用长篇大论写当年的盛世,可是他惜字如金,一共28 个字,却感觉一切都在不言中。

这首诗四句话,写尽了40 年的风雨沧桑,而且不着痕迹。

安史之乱在当时给很多人带来了灾难,也让这些艺术家们写出了很多报效祖国、怀念家乡、思念朋友的诗歌。这两首与李龟年有关的小诗,结合上面的故事背景,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节选自年度畅销书《最好的方法读唐诗》,该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有售。在书中,知名主持人、畅销书作家王芳独创大唐诗学习法,首次分享十余种超级有效快速记忆唐诗的方法,让你彻底爱上唐诗。)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内容简介:该书从盛唐诗人李白的人生和诗入手,巧妙地从不同角度切入,认识唐朝诗人,用生动、通俗、有趣的语言带领孩子和家长们重返唐诗的世界。才华卓越而风采各异的诗人纷纷登场,呈现出令孩子们沉醉的独特画卷。作者将扑朔迷离、纷繁复杂的故事以最符合孩子心理的方式轻松讲述;善于将妈妈们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唐詩学习中最苦恼的问题以十余种方法巧妙化解;将枯燥乏味的唐诗、了然无趣的释义、相隔久远的历史、晕头转向的地理神奇串烧,变成孩子们身体里生长出来的知识底蕴,为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唐朝这出精彩的戏。

(编辑 文 墨)

猜你喜欢
李龟唐明皇杨贵妃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杨贵妃死亡之谜
月夜偷曲
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
月夜偷曲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江南逢李龟年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