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隐性课程与后现代思想的关联性研究①

2017-05-10 03:31王乔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关联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王乔亮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江苏南京 210089)

体育隐性课程与后现代思想的关联性研究①

王乔亮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江苏南京 210089)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体育隐性课程理论对体育课程观的审视视角有不谋而合之处,两者之间有着自身特征关联性、背景关联性、视角关联性和发展关联性,这些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建设有着独特的功效并起到指导作用。后现代思想能够带来启发,体育隐性课程本身也需要受到重视。

体育隐性课程 后现代思想 关联性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已经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进程中有了自身的发展并发挥了其功效,比如对现代教育弊端的批判,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和远程教育的实施。既然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教育与课程产生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教育与课程的发展,那么后现代主义思想也必然对体育课程中的体育隐性课程发挥着其独特的功效,因为二者有着它们内在的关联性,见表1。

1 体育隐性课程与后现代思想的关联性分析

1.1 特征关联性

两者在自身特征方面的关联性首先是消除“中心论”, 后现代主义无论是利奥塔的“消解元叙事”,还是王宁所归纳出的消解“中心”的表述中,都表现出这一明显的特点;而体育隐性课程方面,这一概念的提出消解了原本体育课程中的体育课的中心地位,也就是体育显性课程的中心地位,可以说在校园内,包括体育课在内的所有体育课程资源与校园体育文化都是体育课程的表现,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着作用。其次,两者都同时具有解构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所表现出的各种弊端进行质疑,并进行解构与建构,使得人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和多样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以往的话语;体育隐性课程中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与此不谋而合,同时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的两重性教育过程正是对以往体育显性课程进行解构,表现出,即使是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显性课程与体育隐性课程同时相结合,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既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安排,更要利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促进他们的学习。

1.2 背景关联性

后现代主义的形成源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而这种批判则来自物质生产的高度发展与精神生活的相对贫乏的矛盾,而具有社会价值传承功能的学校,也不免会在其教育过程中表现出这一矛盾,比如强调自然科学的价值,有所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学科建设中的表现出了缺少人文关怀和功利主义思想,忽略了知识的生成是一个社会的理性和非理性相结合的过程,知识的创造不是纯粹理性的过程,要注重人性的培养和道德的完善,要构建学生理性与道德相协调的完整的精神世界。如果说体育显性课程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理性文化,那么体育隐性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获得体育态度、价值、规范等非理性文化,对学生施加情、意方面的影响,培养他们的人性、完善他们的道德同时,促进理性知识的学习,这不得不说是两者之间极其重要的联系。

表1 后现代主义与体育隐性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1.3 视角关联性

体育隐性课程概念的提出,无疑指明了研究体育课程,不单单要对体育课教学,也就是体育显性课程进行研究,更要放开眼界,认识到体育课程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从显性课程到校园体育文化,乃至学校体育规章制度的建设,都确确实实的影响着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教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体育生活。可以从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中看出,不论是隐蔽性、无意识性、非强制性,还是长期性、深刻性和普遍性,体育课程实施的主客体在发生着变化,培养着的是在学校感受并经历着的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打破以往主客体的概念,打破二元论,正是体育隐性课程所提倡的,它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也重视学生的在校生活经历,重视每一个个体的体验、感受和发展,消解了教师的决定性权威。这种视角的转移也是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不确定的本体性和注重个体性的思维。

1.4 发展关联性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出现的包括体育隐性课程、学校体育资源等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一方面说明以往的课程中心理论的片面性,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说明需要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来贯穿到体育课程改革当中来。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的特点,指出了在改革和发展中要充分的发挥多方位的力量,考虑多方位的影响,而目前“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的提出也反映出了这一特征。后现代主义从最早的哲学思维,到对建筑、美学、艺术等整个文化领域的影响,再渗透到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那么在目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也需要受到正视和关注。而从体育隐性课程的视角来看,它具有着体育课所力不能及的教育作用,作为一种客观的教育现象,既发挥着促进理性文化的作用,更发挥着它的非理性因素的功能,在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方面,要发挥体育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那么这两者的结合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

2 结语

用后现代主义思想和体育隐性课程建设来思考体育课程的发展及其对它的影响,原因有3个:(1)作为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体育隐性课程在整个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应得到重视;(2)后现代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在进入其他的各个领域和理论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学和课程理论,要求我们重视,并且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思想在方方面面能够影响着体育课程理论;(3)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思想与体育隐性课程的四种关联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体育隐性课程所要求的,也是后现代主义思想所提倡的,两者在体育教育理念中有不谋而合之处。两者的思路和视角能够为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建设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方向,既丰富课程理论、促进课改研究,又能够与时俱进的倡导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体育国策。

[1]Jean-Francois Lyotard: The Postmodernism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J].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pp.xxiii-xxiv.

[2]王宁.后现代主义:从北美走向世界[J].花城,1993(1).

[3]杨文轩,陈琦.略论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1995(4):65-66.

[4]参阅汪霞著.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57.

[5]管水法,夏积仁.对目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1(6):32.

Research on the Relevance of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ostmodernism

Wang Qiaoliang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10089,China)

There are various common angles of view towa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between postmodernism and the theory of hidden curriculum. And there is relevance of both, such as trait relevance, background relevance, view relevance and development relevance, which has unique effect and guidance fun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Postmodernism brings inspiration and hidden curriculum needs attention.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Postmodernism; Relevance

G80-05

A

2095-2813(2017)03(a)-01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196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010521614)。

王乔亮(1981,2—),男,汉,河南郑州人,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体育课程资源、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关联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燃气热水器性能与关键结构参数关联性分析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