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视角下公司治理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

2017-05-10 07:11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财会通讯 2017年9期
关键词:控股公司残差所得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 梅 唐 建

产权视角下公司治理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 梅 唐 建

本文以我国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不同的产权视角下公司治理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公司治理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则不显著。

产权视角 公司治理 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

一、引言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点关注。但是较少文献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直接测度。Preeti&Terry(2016)率先运用Dechow&Dichev(2002)营运资金应计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模型。但是该模型残差会受到财务报告和纳税申报时间差异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影响,最终影响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测量精度;另一方面,Preeti&Terry(2016)模型忽视了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公司长期以来有着持续的较大的残差,那么其残差的标准差就会较小,这反而意味着该公司的应计所得税额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较高。近年来,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作用日益突显(翟华云,2010;姚禄仕,2015;王化成,2007),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监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李嘉明,2011)。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成,国有与非国有控股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不同,导致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最终使得公司治理对企业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一特殊的制度安排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分析

(1)股权集中度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股权集中度指前几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总和。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越容易与管理者合谋,甚至能够控制管理者,影响其经营管理决策。Shleifer&Vishny(1997)在研究中发现,当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大于某值时,大股东基本上能绝对控制该公司。绝对的话语权使大股东可能为了获得私利,利用自己的权力促使管理者出现人为的估算误差或操纵纳税调整项目,进而降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我国特殊的发展背景及一股独大、股权集中度高的情况,提出假设:

H1a:股权集中度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股权集中度越高,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越低

(2)董事会规模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Jensen(1993)指出,如果董事会成员大于7个或8个,董事会的监督效率就不高,经理层出现管理误差的可能更大。董事会人数多,一方面成员之间沟通协调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成员坦率地指出管理者问题的概率。Jensen(1993)指出,现在的董事会工作失去了率直和公正,易受管理者控制。因此,较大的董事会规模会降低董事会的有效性及监督效率,从而降低了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提出假设:

H1b:董事会规模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董事会规模越大,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越低

(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董事会经股东授权经营管理公司,而董事会任命总经理,让其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并对总经理实行直接监督。若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则表示自己监督自己,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失效。代理理论认为,将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相分离,能更好的发挥股东监督和激励企业管理层作用。Xiao&Yuan(2007)认为两职合一将减弱董事会的监督职能,总经理可能会通过操纵董事会,来增加管理者操作误差和人为调整,不利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c: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两职合一将降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

(二)产权视角下公司治理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分析 股权集中度高,所有权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这使得公司对管理者也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公司治理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因此,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者面临决策时,并不过多地考虑客观条件的约束以及潜在的风险,在所得税业务中可能出现较大的人为纳税调整和估计误差,从而降低了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而非国有控股公司具有较合理的股权结构,各大股东有动力监督经理人员,而且高层管理者普遍持股,这样管理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同时会受到其他股东的制衡、监督和约束,从而降低了管理者的操作失误和人为调整,提高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H2a:对非国有控制公司而言,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提高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

H2b:对国有控制公司而言,公司治理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显著,甚至可能降低其质量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7-2015年A股市上市公司数据,以2012-2014年间的样本计算了各年公司的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按如下顺序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2)剔除最终控制人无法判断的公司;(3)由于计算每个公司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时选用的是滞后5年残差的标准差,因此剔除2012-2014年间的上市公司在过去5期内数据不完整的公司。(4)剔除当年ST和PT的公司,最终获得样本1695个。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TaxAQ)模型的构建及度量。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体现为所得税的应计质量,Dechow&Dichev(2002)将应计质量定义为通过应计项目映射出的现金流的实现程度,其模型的思路是衡量经营性应计盈余与前一期、当期和未来一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契合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越薄弱、越不精确,即模型残差的绝对值越大,则应计质量越差。根据Dechow&Dichev(2002)营运资金应计模型,Preeti&Terry(2016)构建了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测量模型,反映应计所得税款映射到与所得税相关的现金流变化范围,运用模型残差测量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即残差越大,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越低。Preeti&Terry(2016)将应计所得税款(TaxACCi,t)和与所得税相关现金流的前一期,当期以及未来一期即CTPi,t-1,CTPi,t,CTPi,t+1纳入模型,见(1a):

运用模型回归残差作为衡量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TaxAQ,认为TaxAQ捕获了应计所得税款与其相关的现金流的映射精度,残差越大,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越低。但是由于Preeti&Terry(2016)的模型(1a)残差会受到财务报告和纳税申报时间差异的影响,这种由于时间差异引起的在一年内不能扭转的递延所得税负债(DTLS)和递延所得税资产(DTAS),将导致更高或更低的所得税费用,增加或减少应计所得税款的计算结果。由于这种差异没有体现在管理者估计误差或因会计准则导致的没有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捕获的部分中,会影响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测算值的精度,因而,需要从模型(1a)得到的TaxAQ估计值中删除。于是本文将上一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DTLt-1)及递延所得税资产(△DTAt-1)纳入模型(1b),模型残差表示应计所得税质量不能被相关现金流和递延所得税解释部分,残差越大,表明管理者估计误差和因会计准则导致的没有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捕获的部分越大,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越低。模型具体如下:

为了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所有变量均除以期末总资产。其中,CTPi,t-1,CTPi,t,CTPi,t+1反映的是公司前一期、当期及未来一期现金缴纳的所得税款。由于财务报告未直接披露现金缴纳所得税款(CTP),本文用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代替;应计所得税款(TaxACCi,t)由TTEi,t(总的所得税费用)-CTPi,t计算获得;δit为模型残差,表示没有被变量解释的那部分应计所得税款。

同时发现,(1b)模型忽视了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公司长期以来有着持续的较大的残差,那么其残差的标准差就会较小,这反而意味着该公司的应计税额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较高,因此本文以滞后5年的回归残差为基础,计算残差标准偏差,以残差标准偏差σ(δi,t)作为应计质量的衡量值。为方便计量,本文用残差标准偏差σ(δi,t)乘以-1表示,记为TaxAQi,t,该值越大,代表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越好。(2)公司治理(Gover)的衡量。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限制管理者机会主义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措施主要是从监督和激励两个角度而采取的。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并广泛观察反映公司治理水平的各种因素后,选取了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即两职合一(Dual),董事会规模(Boards),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三个变量,以便于从三个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3)产权性质(state)的衡量。由于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不仅体现了委托代理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委托代理差异下公司治理水平的差异,因此,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实际控制人类型来判定公司的产权性质,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赋值为为1,否则赋值为0。(4)控制变量。研究表明,公司特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了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以及企业规模作为反应公司特征的控制变量。所有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三)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4)分别考察公司治理机制中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及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了比较不同产权的差异,本文按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对模型(2)-(4)进行分组研究。具体的估计模型如下:

四、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其中,国有控股公司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均值为-0.018,低于非国有控股公司-0.009,说明国有控股公司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更低,初步验证前面的假设;国有控股公司股权集中度0.681显著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0.549,说明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股权集中度高,一股独大现象严重,符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同时非国有控股公司两职合一均值为0.552,说明大约有45%的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存在65%两职合一现象;这些数据初步表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优于国有控股公司,同时更有利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表3是公司治理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分组回归结果。从回归结果来看,在总样本中,两职兼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该结论在国有控股公司中也成立),验证了假设1c,同时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了高度集中地股权不利于监督约束管理者,不利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假设1a成立(该结论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成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规模与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均不显著,验证了假设2b;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规模和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符合假设,但两职兼任5%的水平下正相关,与假设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具有较合理的股权结构,各大股东有动力监督经理人员,而且高层管理者普遍持股,因此在自身利益考虑和其他股东的制衡作用下,经管人员会谨慎活动,减少管理失误和人为操纵。总的来说,公司治理对国有控股公司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对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至少在10%的水平下显著,提出的假设基本得到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以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对回归结果做了进一步检验: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限制管理者机会主义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措施主要是从监督和激励两个角度。在本文选择的相关变量基础上,加入了监事会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前三名高管薪酬进行了检验,得出结论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相对较好的可靠性。

五、结论

研究结论为:在国有控股公司中,两职兼任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均不显著;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规模和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说明了高度集中的股权和规模较大的董事会不利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合理的股权集中度和适度规模的董事会规模才有利于公司治理功能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要提高公司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李嘉明、陈琴:《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所得税逃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年。

[2]戴德明、唐妤、何力军:《会计制度变迁背景下所得税会计信息的市场效应检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15期。

[3]侯立新:《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4]盖地、路娜.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5]Preeti choudhary&Terry Shevlin.Measuring Income Tax Accrual Quality.Rev Account Study,2016.

[6]Dechow,P&Schrand,C,Understanding Earnings Quality: A Review of the Proxies,TheirDeterminantsand Their Consequenc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

(编辑 文 博)

猜你喜欢
控股公司残差所得税
基于残差-注意力和LSTM的心律失常心拍分类方法研究
基于双向GRU与残差拟合的车辆跟驰建模
基于残差学习的自适应无人机目标跟踪算法
基于深度卷积的残差三生网络研究与应用
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等部分表单样式及填报说明的公告
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等部分表单样式及填报说明的公告
大型企业集团对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措施
浅谈如何完善控股公司的行政管理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浅析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所得税处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