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17-05-10 12:26蔡淑惠
关键词:盘古语言文字语感

蔡淑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49-01

语文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能力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能力系统,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語感能力。”但是从我们看到的很多课(其中包括一些优质课,观摩课),都鲜于语感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强调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即听读时能迅速地感受,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丰富内涵;二是能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在说写是能用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毫无疑问,语感属于语言意识,无法用明晰的语言展开教学活动,学习者也很难对自己的进步进行总结评价,因为学习并不会给他留下什么可明确把握住的东西,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

一般来说,语感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实践,一种是外部影响状态下的实践。传统的“读声百遍,其义自见”,属于第一种方式。如今的课堂教学,应属第二种方式。学生如果没有对课文的自觉关注,没有老师的传授与指导,恐怕连潜移默化的效果也达不到。许多教师积极探索,尝试并总结出了一些训练语感的方法。有的强调体会,有的强调研究,有的强调品味………与之相应的有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身体验法。所有的方法都是在逐渐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并逐渐内化为语文学习的习惯。

语感教学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和理解语言文字,加深学生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小学是学生初步接受正式语言训练的阶段,因此,小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本文将从示范、点拨、品尝、想象、交流、深化这六个方面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示范

俄罗斯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语文教师应以自身的阅读与写作为例子,给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怎样揣摩与品味,进而产生模仿的冲动。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的有效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获得语感的熏陶和协调,注意重音,停顿,把握节奏,语气等,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一篇细腻饱满的抒情散文,示范朗读时,我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轻轻的,柔柔的,丝丝入扣,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语言描述的美景之中。

二、点拨

相对学生而言,教师有学识、阅历、语感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学生苦思冥想还不明就里,教师单凭语感就能把握,这时,教师的相机点拨就显得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读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就未必能领会,需要老师的指点,使之开窍。开窍,就会萌发兴趣,就会产生动力,就会主动思考,展开讨论,领悟内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品尝

在品尝中体验语感,欣赏文章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揣摩语言的语调、韵味。例如,我在教《给予树》一课时,学生对最后一段中的“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四、想象

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如同身临其境。我在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盘古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盘古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盘古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盘古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盘古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盘古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为什么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主题不符的,表面的东西。后来,我说:“同学们,盘古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同学们惊“哦”一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了盘古只手空拳打败南疆欲神;一口气把前来阻止分分开天地的灵火神雀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一脚踩死了引诱他的青蛙怪兽;还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锇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盘古对强恶决不手软;对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现出盘古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谁与争锋的英勇气概。

五、交流

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地把讲台让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般的上课流程是:老师根据课标精心设计问题论坛→由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学生讲述→其他同学来点评→老师评论。目的是在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的交流切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原本呆板枯燥、难以记忆的课程增添了色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潜能,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六、深化

语感是学生对语文的内在反应能力,它将最终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说与写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深化语感。勤于动笔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

语感是人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中形成的对语言的直觉以及正确理解语言、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语感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养具有现实意义。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正确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感受语言,触摸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猜你喜欢
盘古语言文字语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盘古开天辟地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盘古
盘古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