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实践

2017-05-10 00:08邓林青
关键词:课例教研组研讨

邓林青

【中图分类号】G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88-01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得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感到缺乏专业指导,完全靠课程改革学者、专家来指导是不可能也是不实现的。把学校全部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参观考察,在一些小学校财力又是难以承受的。尤其在一些办学规模小的学校,这些学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得不到信息的交流。大部分教师观念滞后,教研力量单薄。如何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解决课改过程中碰到的困难,这是摆在许多教育教学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校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安吉街道办事处大塘村内,校园占地面积554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64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39名教师,693名学生。实践告诉我们,要解决这些课程改革中日常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很重要的途径可以依靠“校本教研”来完成。

二、对“校本教研” 和“课例研讨”的认识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要求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中的“课例研讨”,即以发生在课堂的典型教育、教学实例为载体而展开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讨论。主要是先确立鲜明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研讨。它具有贴近大众、即时方便、交互性强、实效显著等优点。

三、实践研究经过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全校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领导分派到各组中参与活动,具体做法为:

1.小问题,大作为------认真落实小专题研究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开放性、创造性的探索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和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倡导教研“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研究策略,严格做到“小题大做”,迈好“四大步”。

第一步:学校在年初召开全年教科研工作会议,在综合各学科需要的基础上,共同商定学校的校本研究形式为“课例研讨”,从宏观上引导教师的研究行为。

第二步:将权利下放到各个教研组,由教研组牵头引导教师们及时发现和提炼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从而来确定研究专题。例如,新课程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为了帮助大家理清“生成”的内涵,明确“生成”的策略,我们就可以确定“课堂教学的生成”这一主题进行课例研讨。

第三步:制定研究方案。要求各个教研组针对该问题的原有认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行动等作出研究计划,以此来把握研究方案。研究计划上交学校教导处备案。

第四步:在行动研究和反复实践中寻求解决方法,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及时反馈改进,提炼为理论意义的经验。学期末,组员上交经验总结。

2.小课堂,大视野——认真进行课例研究

在“校本教研”中,把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上升为科研课题来研究,这类课题往往最有价值,它的解决能够推动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因此,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围绕教学实践的需要,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课例研讨”实践中,我们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研究过程。第一轮教师自行备课,同年级教师修正。第二轮组内上课、反思,课后评议。第三轮修改后在另外班级再上,再评。在听课时,教师们除了有目的地带着研究问题进行课堂观察与记录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填写评课表。围绕专题的研究进行深度思考。评课时,既注重集体研讨,又有随时随地的交流,每个人的发言要围绕专题,让事实说话。有了“宁挖一口井,不开十条沟”的认真态度,加上每个学年都有专题,这样有效地克服了校本教研“走过场”或“随意性”等的缺陷,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小天地,大舞台——认真实施《每天进步一点点》教师成长手册写读书笔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工作随笔等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录教育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要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为此,我校践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教师成长手册。《每天进步一点点》里既有校长的寄语,又记有教师个人的读书笔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工作随笔等。为了督促教师的成长,学校把《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教师成长手册每个学期所要求的篇目、数量、具体要求等引发到每个教师的手中,并把它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期末进行检查反馈,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全体教师会议宣读、交流等途径推广示范。我们深感:教师只有真实记录工作中所作所为、所感所悟,才能真正地品位到教育的真谛。

4.小评比,大进步——精心组织优秀教研组评比

近几年来,学校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每到年末都要进行优秀教研组评比。优秀教研組评比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先由各教研组长向全体老师对本年度的教研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接着进行材料展示,组长、组员积极向大家推介本组的亮点,然后填写自评表,最后由学校考评小组综合大家的意见,评出年度的优秀教研组。以评比促进步是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最终目的。

四、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实践成效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近两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加强校本教研,让教师伴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取得了显著成绩。

1.初步形成具有“三定、三有”的学校校本教研特色。活动能认真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整个教研活动有创意、有重点,形成我校的校本教研特色。

2.校本教研达到了“专业合作、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的目标。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共同的课题或者普遍性的困惑,面对同样的课题或困惑,单凭个人的能力也许难以解决,这是就要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校本教研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实现了教研为教学服务的目的。通过校本教研,原有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不存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得以全面铺开。学校坚持每年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检查评比活动,以校长为组长的评比小组深入课堂对全体老师进行听课、评课。从课堂听课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我校的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良好。

4.直接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实践两年来,我校共有二十多篇论文荣获市级、区级的一、二、三等奖。3位老师荣获南宁市 “教学骨干”称号。1节说课比赛获城区一等奖,4节课赛荣获城区一、二等奖,1节赛课获南宁市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在城区开展的“纪实性教研”录像评比中,我校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

猜你喜欢
课例教研组研讨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课例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