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合作课堂操作中的难点总结及应对策略

2017-05-10 16:33黄岑
关键词:自主合作问题

黄岑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结合本校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中学英语教学3+1合作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既要在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的同时,又要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尽量通过自主学习在英语的课堂上减少“学困生”,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31-01

《“3+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是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点评—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结构四要素为基础,创设构建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本文就本人在3+1合作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双方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

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早已经在日常教学中深深扎根,教师常常采用“讲授法”而学生处在“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形成了一种教与学的习惯。这种习惯的打破,需要一个过程才可以改变。而新的学习方式又没有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因此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未能成为师生一种自发的、主动的思想和行为。

二、客观上存在的困难

1.学生合作不主动

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主动地开口进行语言表达活动,达到训练学生英语思维和口语表达的效果,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许多学生没有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小组练习时,他们羞于开口表达,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合作,开口的机会往往集中在组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达不到人人开口锻炼的预期效果。

2.学生参与不全面,导致部分学生滥竽充数

有的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又力不从心。自主学习将学生看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探索与自主实践.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但这并不等于老师就可以全部不管学生,让学生放任自流.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做才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到充分备好教材,利用教材创设更多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可执行性强,利于展开讨论和合作的话题。

3.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组中的角色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格等差异而分配小组,因此各小组成员没有得到合理搭配,加上小组成员分工不到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成了各小组的常任报告员,没能达到每个学生都主动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因此,本人认为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英语基础较好的组长,由组长按每个组员的基础给他们详细分配任务,从而达到人人参与,自主学习的效果。

4. 由于新教材容量大,课文篇幅较长,而中学英语课时紧缺,所以大多数高中英语课堂都是在赶进程,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的发现及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法靠短期的訓练形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解决问题,引导和启发一旦失败,为了赶进度,大部分教师干脆将答案全盘端出,因而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依赖或被动接受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弱,未能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无法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5.大班制的教学使得合作学习难以开展

本校基本每个班级人数都在70人以上,大班制的教学给合作探究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是学生人数多了,习惯和能力难免不齐。同一问题,有的学生能自主解决,有些学生可能需要合作才能解决。有学生能立刻解决,还有的要花些时间。二是大班教学分成的小组较多,在一节课上如果所有小组都轮流发言,将会耗费更多时间,导致教材教学无法开展,这也是更多的老师无法开展合作课堂教学的原因。

三、能力和角色的提升与转变

1.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需要的是智慧型的老师。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开放的,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主要依靠学生进行。这对教师也提出了一种考验。教师对问题的解决要预设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应对学生的质疑。学生能向教师“发难”,本身说明学生在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相反学生如果提不出疑问,可能是参与度和思考不够积极,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那么好的效果。相反学生如果能够大胆思考和质疑,正好证明课堂效率高。

2.教师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于课堂展示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深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共同合作,难免也达不到揭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学习方法的深度,因此最后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和解析。因此,老师必须把自己定位成“引导者”,课前认真备课,把握教材重难点,预测学生易错的地方和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预设解决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没有能自己发现错误时及时提出并改正。

3.教师不该再一手包办。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应该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应该由学生完成的总结、、归纳、反思的机会剥夺掉,取而代之以教师自己的归纳总结,其理由是“学生答不到问题的关键”,“教学任务进度紧”,“耗时间”……这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的翻版。

新的“3+1”课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既做学生的引导者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需放下身段,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回归师生平等的对话状态。师生之间相互质疑,探讨,给自主,合作,探究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环境,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参考文献:

[1]鲍里齐 著,易东平译.2002.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廖晓青. 2001.任务型教学地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 [].中小学外语教学.

[3]王坦.1994.合作学习论 [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4]俞红珍.2005.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本质,内容和方法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5]姚利民.2005.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问题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