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与文言文课堂

2017-05-10 17:03王小燕
关键词:语文实践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王小燕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文言文课堂;朗读;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56-02

文言文课难上,文言文难学,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这应该是很多一线教师共有的心声吧!文言文确实不好上,这除了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有关,与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来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现成的答案、有结论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理解得越好,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文言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整节课就只听见教师辛苦讲解的声音,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与记,很少看到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文言文一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串讲式”,串讲的好处是能做到“字字清楚,句句落实”,而弊端则是整堂课死气沉沉,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给讲解得支离破碎,根本体会不到文章内蕴的那种人文性和艺术性。这也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恶感,如此乏味,又如此艰深的文章,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特别是在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尤为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合作的具体实践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在精神上有一种满足感,并能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因此变得更主动,积极起来。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组内找到自信,也增强了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一、课堂上朗读方式的变化

语文课堂教学很大一方面是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所以朗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文言文课堂中,学生都不太愿意读课文,因为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读起来又很拗口,一点都不像现代文那样生动,形象朗读方式也比较单一。有的老师上课除了采用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之外,不会再用其他的方式了。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上都是这样老一套的朗读,感觉不到新鲜的感觉,他们的学习劲头会高吗?显然是不会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灵活地改变方式,除了以上朗读方式,我们还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老师与学生合作读。通过学生动脑、动手、 动口,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去想象相应的画面,再让他们小组内自由朗读,再去体会画面内容。或者教师边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相应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小组内也进行尝试。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不会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了,课堂氛围也更活跃了。

二、改变了传统的“串讲式”教学

文言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整节课就只听见教师辛苦讲解的声音,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与记,很少看到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教学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向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要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提高其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要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把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把以教师讲解为主变成以学生、活动、质疑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尽量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自求理解,不懂的地方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解决,教师作适当的点拨指导,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运用工具书、看注释或相互讨论解决的问题,尽量少讲,只对重点、难点及易出错处加以点拨。另外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用更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学生对文言课文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课堂展示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画的不错,对课文理解得也很不错。而且这样一来,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了,学生都争着上来展示、上来讲。后来在《醉翁亭记》中也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在说。这样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会使学生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不再依赖教师的讲解及资料的注释了,课堂上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了。

三、通过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只有在合作交流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阅读教学中,文章作者、教师、学生三方面同处教室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进行多向交流,多重对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要发言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书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岳阳楼记》《鱼我所欲也》等文本,我放手让学生去读,分小组讨论,先找出文章的疑难之处, 学生找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教师抓住时机加以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经过几次的训练之后,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中不在沉默,会在小组中、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因为理解的不同,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样, 在学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既让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内蕴,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又使文言课堂的沉闷一扫而光。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因为老师的辛苦讲解,学生一味地听和记,整堂课死气沉沉,师生关系自然融洽不到哪里去。但是有了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不用再那么辛苦的满堂灌,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者,而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 ,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空间,尊重独特见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知识能力价值的转化,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记得有次上《陋室铭》与《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学生把课文弄懂之后,我让他们进行小组背书比赛,之后,学生要与我进行背书比赛,原因是我在一上

课的时候进行示范朗读是背来的。后来更有学生在我讲新课之前就把课文背下来了,这让我很意外,也很开心。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起来不是更积极,更有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提高了成就期望,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合作学习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小组合作学习使得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小组间的交流使每个人都有機会表明自己的思想,并与别人相比较,倾听别人的声音,感手别人的心情,同时能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个人友谊。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教育星空)

[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太小:鲁明会 )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大同六中语文组)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