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新闻发布会中语言的言据性研究

2017-05-11 00:17南北
中文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汉语言发展

南北

摘 要: 随着汉语在全世界的普及,其言据性(Evidentiality)的研究也逐渐成为语言学中的热点,然而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言据性当前还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总结了言据性的定义及其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发布会中语言的言据性进行了探索,有助于培养我们对新闻发布会的话语进行批判性理解的能力,并促进了言据性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言 新闻发布会 言据性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57-01

一、引言

语言的言据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发布者对信息及其信息的真实程度的一种说明。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国外相关学者对语言的言据性进行研究,如Boas、Sapir、Swadesh等。到了80年代之后,国外的言据性研究快速发展,研究成果更加突出。我国对语言的言据性的研究起步较晚,90年代初期胡壮麟首次将语言的言据性引入我国,他的“语言的言据性”中概述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语言的言据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严辰松分析了英语是怎么将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表达的,指出我国虽然没有对语言的言据性进行系统分析,但是也不是一点也没有研究过;牛保义概述了西方言据性研究的相关成果及其发展状况;房红梅研究了言据性的相关分类及其定义等。有目共睹,新闻发布会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的特點,本文通过新闻发布会的语言研究语言的言据性。

二、言据性的定义及其分类

1.言据性的定义

至今,言据性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定义大体上分为狭义的定义和广义的定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言据性仅仅研究信息的来源,其主要从推测、亲眼看到、听说三个方面的来源进行探索。例如Willett通过对三十八种语言的研究,将言据性定义为得到信息的证据,其证据又有直接的证据与非直接的证据之分;无独有偶,Aikhenvald将言据性定义为明确信息的来源,并认为其他方面的定义都是这种定义的延伸部分。广义的言据性指的是语言使用者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可靠性的态度。假如将语言使用者所叙说的信息设为A,则当语言使用者并不肯定A的真实性的时候,就会在叙说A的时候,加上自身对A的来源说明,并表明对A可靠度的态度。

2.言据性的分类

由于言据性还没有被公认的定义,因此其分类也有不一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公认的分类标准。比如Chafe将言据性分为信念、可靠度、一般预期、传言、推导5种形式;Aikhenvald将言据性分为“目击型”与“非目击型”2种类型,所谓“目击型”就是信息是通过自身的感官器官获得的,而“非目击型”是指语言使用者本身没有第一手的材料。还有许多语言学家将语言的言据性进行分类,但不具有代表性,这里就不再叙述。

三、从新闻发布会看语言言据性

1.直接来源的言据性

正常来说,我们主要靠我们自己的感知器官来获取信息,这也是最直接、最原始获取信心的方式,因此是可信的。我们的感知器官包含听觉,例如(1);味觉,例如(2);视觉,例如(3);触觉,例如(4)等等,它们在语言中具体表现,例子如下:

(1)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在发布会上说,许多群众在12日晚突然听到爆炸声,事发地点位于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目前爆炸原因正在调查。

(2)北京食药总局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强调,水果被腌制后能够软化肉质,能够使排骨的尝起来滋味酸甜,但不宜长期使用。

(3)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在发布会上通报,事故发生后通过区域17个空气监测点、5个水质监测点时刻关注爆炸污染情况。

(4)国家电网如东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发展迅猛,树线矛盾日益突出。从近年国内安全生产情况来看,因树线矛盾引起的电网事故屡见不鲜,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导致线路跳闸,重则导致电网失电、企业居民停电、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甚至引发群伤群亡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间接来源的言据性

人们出了从自身的感官获取信息外,还能从“他物”或者“他者”获取信息,“他物”即是通过推导来获得信息;“他者”即是通过报导获得信息。通过推导来获得信息还可以分为“二手的”与“三手的”,“二手的”例如(5),“三手的”例如(6)。

(5)奥巴马的发言人卡特在发布会上称,奥巴马分别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德国总理默克尔、韩国总统朴槿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加拿大总理哈勃、俄罗斯总统普京、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进行了电话交谈。

(6)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称,朝鲜最高领导人特使崔龙海向习近平转达了金正恩的问候。

四、结束语

研究语言的言据性有助于我们快速掌握语言使用者怎么表达自己所提供信息的来源,进而有利于我们从心理或者社会的视角,分析语言使用者,愿意为语言的交际作出多少投入,愿意为自身提供的信息承担多少责任。本文总结了言据性的定义及其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发布会中语言的言据性进行了探索,有助于培养我们对新闻发布会的话语进行批判性理解的能力,促进了言据性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辰松. 语言如何表达“言之有理”——传信范畴浅说[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2]桑紫宏. 现代汉语中的言据性表现-以新闻语言为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5):9-11.

[3]杨林秀. 国内言据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6):64-68.

猜你喜欢
汉语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