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脚竞速男子60米起跑和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2017-05-11 00:27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云南景洪666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脚蹬腿竞速

□刘 辉(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云南景洪666100)

高脚竞速男子60米起跑和加速跑的技术分析

□刘 辉(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云南景洪666100)

高脚竞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二维摄影法、影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第九届民运会高脚竞速男子60米的起跑和加速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脚竞速起跑的预备阶段,拐与地面的夹角和膝关节的角度都应较小,后蹬腿角度却相对较大;起跑时甩拐距离不宜过长,甩拐落地与地面角度在60度左右最佳;加速跑阶段,第2、3步的距离差应控制在0.12米为宜,后蹬腿膝关节角度越大,蹬地越充分,后蹬拐与地面角度越小,压和提拐越协调;摆腿膝关节折叠越充分,对下一阶段步幅和步频更有利。

高脚竞速起跑加速跑技术

1、引言

高脚竞速,俗称“高脚马”,又称“竹马”,是一项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O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高脚竞速比赛分个人赛和接力赛两大类。云南省虽是少数民族大省,但在高脚这个项目的发展相对是滞后的,在最近的几届云南民运会上可以看到高脚竞速的身影,但在全国范围的比赛中,云南代表团的成绩并不理想,主要是技术方面的差距。本文对高脚竞速短距离项目的起跑、加速跑技术进行分析,为高脚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参加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会高脚竞速60米项目的五名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平均成绩为8.03秒,基本情况如下: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研究方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检索相关理论资料,利用Sony摄像机定点进行平面拍摄云南省第九届民运会上参加高脚竞速的5名运动员,采用Dartfish4.5对录像资料进行解析对摄影视频进行图片剪切,然后解析。

3、结果与分析

3.1、高脚竞速的技术特点

高脚竞速作为一项在田径场上进行的运动,其技术要求比较复杂,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高脚竞速运动需借助道具,它要求双脚踩在高脚杆的踏镫上进行奔跑,这对参与者的平衡、协调能力要求极高。跑动中运动员同侧腿、臂的一致运动有别于一般走、跑的自然运动,对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是一种特殊的锻炼能明显改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运动中为了较好地控制所驾驭的“高脚马”,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臀部力量和手部握力。高脚竞速运动对人们的影响和健身价值,与现代田径中的短跑、中长跑相似,但其运动强度和难度又大于它们。它是集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运动中肌肉活动达到最大强度,整个机体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中,尤其是大脑皮质兴奋抑制过程要迅速频繁地转换交替。在竞速过程中人体地位觉感受能得到有效改善,对锻炼人体平衡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而高脚竞速的起跑特点就是用力甩拐的同时借助拐向前的动力来带动身体向前的动力,为加速跑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起跑和加速跑过程中一直都是有同顺运动完成动作,由此与其它运动技术有很大区别。

3.2、高脚竞速的起跑技术

高脚竞速的起跑分“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运动员在听到“各就位”的口令后,手持杆走跑线后,将先要踏上踏镫脚一侧的杆的底端置跑线后,另一侧杆稍靠后,两只手握紧杆上部,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听到“预备”口令后,将一只脚踏上踏镫,踩身体稍向前倾,重心前移,重心主要放在踏上踏侧的腿上,另一只脚仍立于地面,注意力集中,发令枪的鸣放声;听到发令枪的鸣放声后,立于地面的脚蹬地,踏上踏镫,并向前上方提膝前迈,同侧臂配合用向上提杆前摆,向前跑出。

表2 男子60米跑预备时运动员和高跷的情况

起跑技术还分为“原式起跑”和“站马式起跑”两种。“原式起跑”:各就位,运动员两手持高脚马立于起跑线后;预备,运动员一脚踏上马镫;鸣枪,另一马迅速前伸,同时另一脚上马,向前跑进。“站马式起跑”:各就位,两手持马,两脚踏上马镫,走至起跑线前,一只马脚位于起跑线前,另一马脚在后,成前后站立姿势,前马脚在起跑线前固定不动,后脚可以前、后、左、右轻微调整,以保持身体平衡,重心落在前脚上;预备,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如平跑的站立式起跑姿势),停止不动1-2秒钟;鸣枪后两腿蹬地迅速向前跑出。

(1)预备时运动员的拐与地面角度、后蹬腿和膝关节的角度进行对比。

从表2的数据显示:5名参加男子60米高脚竞速的运动员在预备阶段,成绩更好运动员的拐与地面的角度相对较小,膝关节的角度也相对较小,而成绩好的运动员后蹬腿角度却相对较大。

(2)甩拐距离与甩拐落地时拐与地面角度进行对比。

表3 男子60米起跑运动员起跑第一步情况分析

从表3不难看出,成绩好的运动员甩拐距离并不是很长,但拐落地与地面的角度却比成绩较差的运动员小,说明他的重心压的更低。这与徒手短跑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特别是重心低而频率快。为加速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高脚竞速的加速跑技术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指向前迈出的高脚杆着到进入途中跑之前的这一段距离,其任务是在较间内尽快获得较高速度,迅速转入途中跑。起跑后向前迈出的第一步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身体重心靠后,不利于第二步的前迈。加速时两腿交替用力后蹬和前摆,同时两臂配合,小臂上提高脚杆,两根高脚杆着地点的距离基本与肩同宽。逐步加快步频,逐渐加大步长,当加速到较高速度时即转入途中跑。

起跑后加速的第一步,自甩拐侧那只腿用力蹬离地面踏上甩出得拐上瞬间后一只脚及其拐以最快速度向前甩踏动作。此时身体重心接近以蹲踞试起跑,加速跑时大腿过分抬高并无好处。第一步的摆动腿应积极下压,前2-3步着地点在身体投影点的后方;随后几步在身体重心上;往后,则在总重心点前面着地。还有当拐着地后并迅速过渡到有力的后蹬结束,这一衔接动作越快,越有利于下一步快速有力的完成。正确和积极地完成起跑后的最初几步,取决于躯干较小的倾斜角度以及运动员的力量和加速能力。总之,起跑后加速跑断身体前斜角度是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逐渐接近于途中跑姿势,加速跑的距离一般约为30米。在加速跑断中,从时间因素分析,任何年龄和性别的运动员,他们之间没有多大区别,都能在5-6秒钟达到或超过本人最高速度的96%-98%。

(1)加速跑前2-3步的距离。

表4 男子60米加速跑第二步和第三步步长统计

根据表4可以看出,第二步成绩更好的运动员距离更短些。五名运动员的第三步较第二步更长,第一名增长0.12米,第二名0.12米,第三名0.20米,第四名0.22米,第五名0.19米。从数值上看,前两名的增长距离稍短些。

(2)后蹬腿膝关节角度和后蹬拐与地面角度。

表5 加速跑第三步蹬腿膝关节角度和后蹬拐与地面角度统计

从表5可以得出,加速跑第3步蹬腿膝关节角度越大,蹬地越充分,后蹬拐与地面角度越小,压和提拐更协调。这对运动员的成绩有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重心的迁移和向前加速的动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也是运动员在加速跑阶段最为关键的。

(3)前摆腿膝关节最小角度。

表6 加速跑第三步前摆腿膝关节最小角度统计

表6是加速跑第3步前摆腿膝关节最小角度,数据显示膝关节折叠越充分,为下一步前摆越有力,对步幅和步频更有利。加速跑阶段与短跑的要求相当,对运动员的拉拐频率及重心都要求很高,因此膝关节充分折叠再加之重心前倾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4、结论

(1)高脚竞速起跑的预备阶段,拐与地面的夹角应控制在74度左右为宜,运动成绩好的运动员膝关节的角度也相对较小,后蹬腿角度却相对较大;

(2)高脚竞速起跑时甩拐距离不宜过长,成绩较好的运动员第一步相对短10厘米左右,甩拐落地与地面角度在60度左右最佳;

(3)高脚竞速加速跑阶段,第2、3步的距离差应控制在0.12米为宜,后蹬腿膝关节角度越大,蹬地越充分,后蹬拐与地面角度越小,压和提拐越协调;摆腿膝关节折叠越充分,对下一阶段步幅和步频更有利。

[1]王锦.高脚竞速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5).

[2]张旭.高脚竞速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1).

[3]白晋湘.从高脚运动的演变历程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

G822

A

1006-8902-(2017)-04-ZQ

猜你喜欢
高脚蹬腿竞速
《春的歌》
氢能“竞速”
美的历程
啜饮
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专项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竞速大挑战
论正蹬腿
哺乳的母亲
蛙泳的配合时机──躯干呈流线型时再蹬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