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发展历程及展望

2017-05-12 02:02贾永刚戴钰桀晁阳
中国铁路 2017年3期
关键词:技术设备铁道部规章

贾永刚,戴钰桀,晁阳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我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发展历程及展望

贾永刚,戴钰桀,晁阳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我国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分析第1至第10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法律定位、修订时间间隔与篇章结构变化规律;阐述中国铁路总公司第1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法律定位、篇章结构变化、编制特点与实施效果;总结提出《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在国家铁路技术管理中具有统领作用,在多次修订过程中同时保持了内容的动态更新和结构的稳定性;建议今后在修订完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时,应适应运输组织改革、修程修制改革和铁路“走出去”需要,并注重与国家法规、标准的协调一致性。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发展历程;法律定位;修订时间;篇章结构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是我国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是铁路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总结。建国以来,第1版《技规》发布于1950年,之后原铁道部进行了9次修订,以适应不同时期铁路建设和运输的需要。铁路实行政企分开后,2014年制定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第1版《技规》。通过对我国铁路历版《技规》发展进行回顾,分析不同版本《技规》的法律定位、修订时间间隔特征、篇章结构变化规律,总结《技规》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今后在修订完善我国铁路《技规》时应满足的要求。

1 《技规》发展回顾

1.1 法律定位

在2013年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前,原铁道部属于国务院政府部门,《技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以铁道部部令颁布执行,是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法规,铁路其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技规》的规定。《技规》规定了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验收交接、使用管理及保养维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规定了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在从事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责任范围、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关系;规定了信号的显示方式和执行要求;明确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原铁道部没有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单位、人员都不得违反《技规》的规定。

1.2 修订时间间隔特征

从1950年发布第1版《技规》至2006年发布第10版《技规》,在铁路政企分开前《技规》先后修订了9次,平均6.27年修订一次,最长修订时间间隔为10年2个月(第6版与第7版之间),最短修订间隔时间为1年6个月(第2版与第3版之间)。修订时间间隔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第1版至第5版,在建国初期修订,间隔时间较短,均在5年以下;第2阶段为第6版至第8版,修订间隔时间最长,均在8年以上;第3阶段为第9版以后,修订间隔时间有所缩短。《技规》修订间隔时间曲线见图1。

图1 《技规》修订间隔时间

1.3 篇章结构特征

从前10版《技规》篇章结构变化来看,可以划分为第1版、第2版至第5版、第6版至第10版3个阶段,各个阶段内篇章的构成基本一致,其总体结构变化见图2。

1.3.1 第1版《技规》

1950年,原铁道部颁布了草案性质的第1版《技规》,分为5编,共计466条,铁路限界附图5幅。主要分为总纲、设备、机车车辆、行车管理和铁路工作人员任用及技术审查办法[1]。

1.3.2 第2版至第5版

1954年,原铁道部公布了第2版《技规》,并于1956年根据实施中提出的意见修订发布了第3版。第3版《技规》全文含导言,分为4编,共计536条,附图5幅。相较于第1版,新增“导言”,删除“总纲”,主要分为铁路建筑物、设备及其保养,机车车辆及其保养,行车组织和铁路工作人员的录用及技术审查。其中第一编中增加了总则、信号及通信、电气化和铁路建筑物方面的规定;第二编中删除总则;第三编中删除总则,且行车时刻表和补充规则不再单独成章,增加了为旅客服务的规定[2-3]。

图2 《技规》篇章结构变化

1960年的第4版《技规》,全文含导言,分为5编,共计468条,附件10个,附图8幅。1964年的第5版《技规》仅对部分条款,尤其是对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行办法进行修订补充,第一编中车辆、救援及消防和车站设备不再单独成章;第二编中增加总则,且制动机不再单独成章;第三编中增加总则,且分界点、铁路线路不再单独成章;新增了第四编,信号的显示方式及使用方法[4-5]。

1.3.3 第6版至第10版

1972年颁布的第6版《技规》,全文含总则,分为4编16章,共计333条,附件8个,附图8幅。此版结构较之前版本差别较大,主要分为技术设备、行车组织、信号显示和对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要求[6]。

1983年的第7版《技规》,全文含总则,分为4编17章,共计356条,附件9个,附图8幅;1992年的第8版《技规》,全文含总则和附则,分为4编17章,共计355条,附件9个,附图8幅。这两版相较于第6版在结构上的变化仅为在第二编中增加了房屋建筑设备章节[7-8]。

1999年颁布的第9版《技规》,全文含总则和附则,分为4编19章,共计371条,附件7个,附图9幅;2006年的第10版《技规》,全文分4编19章,共计395条,附件7个,附图21幅。这两版相较于第8版在结构上的变化仅为在第一编中增加了信息系统和铁路用地章节[9-10]。

1950—2006年,《技规》前后修订9次,总体篇章结构基本相同,说明这种结构符合铁路技术管理的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同时,为适应不同阶段的铁路技术管理要求,不同版本的具体章节又有所差别。

2 总公司第1版《技规》

2.1 法律定位

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为加强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确保国家铁路能够提供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的运输服务,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总公司在原铁道部第10版《技规》《铁路200~250 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等基础上,制定形成了总公司第1版《技规》,于2014年6月29日发布,201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铁路实行政企分开后,总公司《技规》的法律地位、效力范围以及与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总公司《技规》作为国家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定位为企业内部的基本技术规章,统领总公司各专业技术规章、企业标准等。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技规》的规定。

2.2 篇章结构

与前10版《技规》相比,总公司《技规》的最大变化是分为高速铁路部分和普速铁路部分两册,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基本技术规章的空白,对原铁道部涉及高速铁路的8个技术规章进行全面清理,新增加了高速铁路内容,并独立成册。每册分别包含总则、技术设备、行车组织、信号显示、附图、附件、缩写词对照表、计量单位符号等几个部分。第一编技术设备规定了国家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验收交接、技术性能、使用管理及保养维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第二编行车组织规定了与行车相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在从事铁路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责任范围、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关系;第三编信号显示规定了信号的显示方式和执行要求;附图规定了铁路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与原铁道部第10版《技规》相比,总公司《技规》主要增加了200 km/h及以上铁路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信号显示、限界等方面的内容,补充了200 km/h以下铁路新技术设备配置和行车组织方式变化的要求[11]。

2.3 主要特点

(1)符合企业规章定位。总公司《技规》作为企业规章,不再对社会企业和人员在铁路线路影响范围内的活动进行规定,这些内容按《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执行,删除了第10版《技规》中的“严禁在影响路基稳定的范围内挖沟、引水、耕种、取土和采石采矿”等内容。

(2)适应技术设备的快速发展。自2006年原铁道部第10版《技规》颁布以来,我国铁路技术设备特别是高铁技术设备发生了巨大变化。总公司《技规》大幅度增加了高速铁路技术设备的内容,同时对普速铁路线路、桥梁及隧道、通信信号、车站枢纽、机车车辆等设备提出了新要求,以适应铁路技术设备的发展变化。

(3)安全第一、兼顾效率。总公司《技规》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如120 km/h及以上铁路要求全封闭、全立交,高速铁路确认列车开行,高速铁路车站不允许设平过道,以及防灾监控系统、安全线设置、施工维修防护、临时限速管理、列尾装置使用、救援设备配备等直接涉及安全的内容,力求全面、准确、规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铁路技术装备发展的新情况,在技术设备配置、行车作业方式等许多方面还兼顾运输效率。

(4)注重内容的科学规范与协调一致。总公司《技规》强调要从源头上避免规章不一致的情况。作为企业基本规章,总公司《技规》在统领专业规章、企业标准的同时,注重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一致。在具体条文编写过程中,对于应由《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严格按条例编写;对于需与设计规范相协调的,相同条款内容保持一致;对于应由专业技术规章规定的,《技规》只作原则规定[12]。

2.4 实施效果

总公司《技规》发布实施后,一是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如针对高速铁路线路延续进路、确认列车开行、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速度统一等100余项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明确意见和解决方案。二是从源头上解决了规章协调统一的问题,抓住《技规》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个铁路运输、建设最高层次的规章和标准,保持2个文件相同条款完全一致,从源头上进行规范;对于每一项专业技术,《技规》和专业系统规章、专业单项规章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对于应在专业规章中规定的,《技规》不作规定或只作原则要求,具体内容由专业规章如《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等明确。三是进一步推动了技术规章体系建设,总公司《技规》实施中,各铁路局相应制修订了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简称《行细》)和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各部门也修订整合了部分专业技术规章,清理废止了大量临时及失效技术规章;总公司《技规》、铁路局《行细》和《行规》的发布施行,标志着总公司、铁路局层面的基本技术规章已基本健全完善,有利于促进总公司、铁路局两级专业技术规章和站段技术规章的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适用于总公司铁路企业管理特性的技术规章管理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3]。

3 启示与展望

3.1 启示

(1)《技规》在国家铁路技术管理中具有统领作用。在铁路政企分开前后,《技规》作为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是铁路技术规章体系的核心,国家铁路技术管理文件都需要符合《技规》规定,国家铁路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同时,各版《技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在铁路技术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总公司第1版《技规》为例,自2014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较好地发挥了企业基本技术规章的功能与作用,适应高速铁路的发展需求,承接企业转型时期的过渡和发展,保障国家铁路客货运输的顺利进行,有效指导与保障了全路运输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

(2)《技规》注重内容的动态更新和结构的稳定性。从《技规》的发展历程来看,一方面适应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变化、技术设备的升级以及运管修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针对列车提速和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的需求,适时对《技规》相关章节内容进行修订;另一方面,保持《技规》总体结构的延续性,《技规》自1950年第1版正式发布实施以来,经过多次修改,有分有合,但其基本结构、章条款项、主要内容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只在内容上为适应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技术设备水平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

3.2 展望

(1)适应铁路运输组织改革创新的要求。近几年,随着我国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货运组织改革、客运产品创新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铁路行车组织不断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如长大干线开行高速铁路动卧列车、组织与运营零散白货快运班列、快速发展中欧货运国际班列等,都将对总公司《技规》在行车组织等方面的规定提出新要求。因此,需要根据运输组织方式的变化定期研究修订《技规》,纳入新的行车组织规定与要求,从而更好地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2)适应技术设备修程修制改革需要。随着我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同时传统设备的运用维修管理制度也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运用以及现有设备运用维修管理制度的变化,要求不断完善《技规》,以适应设备用管修的变化情况。例如,根据总公司党组关于运输设施设备修程修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为降低机车全生命周期费用,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在坚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总结分析机车运用维修数据、调研对比国外机车修程修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装备制造工业水平和机车运用检修实际情况,总公司发布《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公布<和谐型交流传动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方案>的通知》(铁总运[2015]30号),要求自2015年4月1日起对和谐型交流传动机车修程修制进行改革,总公司《技规》也应及时将机车修程修制的修改内容纳入,真正发挥基本技术规章的指导作用并保持权威性。

(3)注重与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的协调一致。总公司《技规》相关条款应遵循国家和行业有关法规、标准,保持与国家和行业要求的一致性。以关于电力线路电杆内缘至线路中心距离的规定为例(高速部分第189条和普速部分第209条),《技规》规定电力线路的电杆内缘至铁路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杆高加3.1 m。但国家标准GB 50545—2010《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规定,无法满足杆塔高加3.1 m要求时,可通过双方协商确定,线路交叉条件下,不得小于30 m。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的开展,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受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客观因素限制而难以满足《技规》规定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一方面铁路建设主管部门应注重在设计与施工阶段维护《技规》的权威性,确保工程建设符合《技规》要求;另一方面,应对《技规》相关条款进行研究论证,分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内容保持协调一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确保《技规》条款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4)适应“一带一路”与铁路“走出去”战略需要。当前我国铁路“走出去”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已启动先导段建设,标志着我国第一条全系统、全产业链对外输出的高铁项目正式落地。此外,我国与欧洲、非洲、亚洲、拉美及美洲等地多个国家的“走出去”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技规》在境外铁路线路完成建设交付中方运营之后,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铁路运营管理的纲领性规章,必将成为“走出去”项目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指导,因此需要加快《技规》及规章体系国际化相关工作的推进,包括适应境外铁路的技术规章目录清单、《技规》及相关专业规章内容与国际化接轨、技术规章的翻译等,为推动铁路运营管理“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

4 结束语

《技规》是国家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是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总结。从发展历程来看,在铁路体制改革前后,《技规》在国家铁路技术管理中具有统领作用,并根据铁路技术设备的变化与行车组织方式的创新进行定期修订,同时,在修订过程中基本保持了篇章结构的稳定性与延续性。总公司第1版《技规》在法律定位、篇章结构上具有一定变化,具有符合企业定位、适应技术设备快速发展、注重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关系、注重内容的科学规范与协调一致性等显著特点,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总公司《技规》修订时应适应铁路运输组织改革创新需要,适应设施设备修程修制改革要求,注重与国家与行业法规、标准的协调一致,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不断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技规》国际化工作的推进,以满足铁路运营“走出去”的要求。

[1]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草案)[M]. 北京,1950.

[2]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6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6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11] 中国铁路总公司.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12] 中国铁路总公司.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条文说明[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13] 吕岳. 加强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实践[J]. 中国铁路,2015(9):1-4.

责任编辑 李凤玲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Outlook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Railway in China

JIA Yonggang,DAI Yujie,CHAO Yang
(Transportation &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Technical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Railway is the fundamental regulation of railway technical management in China. The analysis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Railway, 1st edition to 10th edition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terms of legal status, time interval of revision and change rule of paragraph structure. The legal status, change rule of paragraph structure, compi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Railway, 1st edition wa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In summary,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Technical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Railway shall serve as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railway technical management. The dynamic update of contents and stability of structure have been maintained during many times of revi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futur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Railway shall be adapt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reform, repair class & repair system reform and ‘go global’ strategy, while attention shall be paid to the coordination and consistency with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Technical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Railway;development history;legal status;revision time;paragraph structure

U29

A

1001-683X(2017)03-0045-06

10.19549/j.issn.1001-683x.2017.03.045

2016-10-14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5D002-E)

贾永刚(1982—),男,副研究员。E-mail:jyg@rails.cn

猜你喜欢
技术设备铁道部规章
中国(上海)国际灌溉与温室技术设备展览会
铁路局基本技术规章编制规范化思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一般接受的国际规章”解析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现代汽车维修现状、技术设备与质量管理
浅析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
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的工作现状与对策
杭州出台国内首部规范网络交易政府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