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设计案例

2017-05-12 06:22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100032
生物学通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遗传物质细胞分裂探究

文 璐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 100032)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教师一遍遍地讲授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率的,而是要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探索知识并达到知识的同化。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教师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境,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2 教学背景分析

2.1 教学内容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各项生理活动,首先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说明生物体的生理活动与细胞是无法分开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界大多数的生物体是多细胞的,而生命的起始是由一个细胞开始的。由一个细胞到多个细胞是怎样实现的?本节课的教学就是探究细胞数目如何增多,过程如何。

2.2 学生情况 本校学生整体学习状况较好,各班之间有微小差异但并不大。尤其笔者所教授的实验班,由于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都有较好的发展。此前已经对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探索,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已有一定了解。

2.3 技术准备 植物有丝分裂的切片、显微投影、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flash、植物有丝分裂 flash、教学 PPT。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切片、动画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比观察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图片、动画等,提高对比观察、分析思维、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观察探究的过程。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过程;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2)教学难点: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5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回顾细胞的结构,使学生意识到细胞分裂时有哪些结构要分开。进而观察细胞分裂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概括细胞分裂的定义。教师设置疑问:在分裂时,哪个结构可能会遇到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会越分越少吗?复制的遗传物质怎样分配?学生产生疑问,并带着疑问观察有丝分裂的装片,通过观察认识细胞分裂的特点。然后再观察细胞分裂的动画,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最后在学生对于细胞分裂的概念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分裂的意义,进一步完善细胞分裂的概念。

6 教学过程

6.1 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模式图,帮助回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接着出示人类从一个受精卵到成人的图片及数据资料。教师提问:人类从一个受精卵发育生长至成人,细胞数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细胞通过怎样的生理活动实现数目的增加?

6.2 细胞分裂的概念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完善、总结细胞分裂的概念。此过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概括概念的能力。

6.3 细胞分裂的特点 教师提出一连串问题: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细胞分裂时有哪些结构需要进行分裂?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也随细胞分裂而一分为二?遗传物质会越分越少吗?分裂前已经复制的遗传物质在分裂时怎样分配?这些问题的提出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思索有关遗传物质的分裂问题。在学生已有大胆猜测的基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如何分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切片,找到处于中期、预后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反馈观察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教师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细胞分裂的特点。然后教师提问: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有什么意义?帮助学生自主生成细胞进行分裂但遗传物质保持不变这一重要事实。

6.4 细胞分裂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分裂和动物细胞分裂的图片及动画,描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并比较二者的异同,从而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分裂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在观察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思维的能力。

6.5 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师通过提问与讲授使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对于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不同意义。

图1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的教学流程图

7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7.1 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

7.2 评价量规 可以准确说出细胞分裂的概念。可以叙述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及这2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点。

8 教学反思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有可以不断完善的地方,总有值得商榷推敲的细节,正是在不断完善、商榷、推敲中教师才逐渐成熟,因此适时的反思是必要的,反思后并不断总结,吸取别人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让教师成长。上完“细胞分裂”这节课,笔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本节课教学思路的反思。在以往教学中,有关细胞分裂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往往是按照:细胞分裂的概念→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细胞分裂的意义,这一思路进行教学设计的。而本节课则是在学生对于细胞分裂的概念进行总结后,从细胞的结构角度考虑细胞分裂有哪些结构要进行分裂,在分裂时哪一部分会遇到问题作为切入点,先对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因为刚刚讲过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从这一角度入手既有利于对前面知识的回顾,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要分裂,同时对于要探究的问题创设了合适的情境。在对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后自然过渡到细胞分裂的过程。

2)有关学生如何有效地构建概念的反思。生物学教学中概念如何获得,是教师直接讲授,还是由学生自己得出?当然学生自己得出的概念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材料,动画、图片、切片,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提问由此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获得知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构建。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完成有效的学习。

3)有关遗传物质平均分配探究的反思。最初设计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自己体验到遗传物质是平均分配的。但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观察效果不好、时间太长、学生对于平均分配的认识也不强。鉴于时间的限制,在教学中调整为让学生找出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进行观察,从而体会已经复制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是平均分配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很好地控制时间,学生的观察目的比较明确,但也明显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不足是学生的探究程度减少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蔡铁权,姜旭英,胡玫.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1.

(E-mail:wenlulu@sina.com)

猜你喜欢
遗传物质细胞分裂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细胞分裂素研究进展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设计
论证式教学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的简单尝试
基于拉曼光谱分析寒地水稻叶片的有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