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适合教育,办学生终生受益的学校

2017-05-13 08:22胡文能
江西教育C 2017年4期

胡文能

摘 要:什么是适合教育?翻开教育典籍,有一种理解笔者非常赞同:适合教育就是学生所接受教育的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手段正好适合于他的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使其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发展。换句话说,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人成才的教育,就是适合教育。

关键词:适合教育 立足当下 放眼未来

近日,读到被尊为“一代文宗”的清代著作家阮元的《吴兴杂诗》,诗云:“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读后,令笔者思考了一阵子,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笔者自然联想到了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人们寻找答案的步伐从未停止。我恍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竟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原来,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笔者顿悟:校长就应该致力于做适合教育,办学生终身受益的学校。

那么,在办学过程中如何实现适合教育呢?笔者以为,那就要做到八个字——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一、立足当前,做适合教育

1.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办学

有什么样的思想,也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学校的一切活动,应以管好人、用好人、育好人的思想为根本,以尊重、信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为特征,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求得效能的最优化。

一是在办学思想中体现以人为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建立在尊重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现代教育是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学校的办学思想一定要体现“发挥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全体学生”的人本思想。

二是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仅仅用制度管人,用纪律管事是不够的,这种管理办法,常常是把人管“死”。除了坚持规范化管理,学校还应追求情感管理,以人为本,努力构建一种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和谐师生关系。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德育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教师的举手投足,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2.以优秀的师资保障办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对于学校,有如太阳对于宇宙,他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运转的力量和源泉。从学校角度讲,发展教师,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适合教育,办学生终身受益的学校的保障。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好品德是教师的第一财富。”师德,是所有教师为师从教的灵魂所在,要扎实开展师德師风教育月活动,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总体目标,努力使全体教师认识职业内涵、塑造职业形象、挖掘教师职业内在的、无法替代的尊严、快乐和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良心育人与责任育人的统一,把学校建设成求真的知识世界、向善的人际世界、美好的心灵世界。

二是教师专业成长措施得力。作为校长,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努力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使学校成为学习型学校。尤其是年轻教师,学校应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加强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高标准、严要求,力争“一年打基础,三年做巩固,六年当骨干,九年成名师”。鼓励全体教师积极争当教学能手、命题好手、解题高手、管理强手、行家里手, 做到备课要“精”,上课要“实,批改要“细”,考试要“勤”,辅导要“全”,研讨要“新”,总结要“深”,提升要“快”。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优质课评比、名师申报、论文评选、课题研究和学术专题报告,为每个教职工提供一个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

三是教师评价体系力求科学。要使教师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建立有效的科学绩效评价体系。要对职称评聘、业务培训、干部选拔、年度绩效考核等制度不断完善,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学校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和客观、公平的评价,保证教学团队的高效运转。在教师团队内部,通过教师竞聘上岗促进专业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优用劣汰;通过民主“双评”等活动推动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教规范化、制度化,为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3.以务实的管理办学

一是以“爱的教育”为主线锤炼学生品行。老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 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学校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爱与被爱。既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德育作用,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又要抓好评价与激励,广泛调动学生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沿着德育目标发展。“好风气是社区的第一追求”,我们还应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锤炼学生品行。

二是以分层教学为抓手保证学生发展。适合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先要明确“适合谁”或“为了谁”的问题。把每个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水平设计相应的分层教育方案,因材施教,尊重和保护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克服“千人一面”的局面。

三是以特色课堂为阵地促进学生进步。课堂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克服“千校一面”的局面,要突出自己的特色,狠抓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生生进步。

二、做适合教育,就要着眼未来

生活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起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任。“授予学生以精髓,锤炼学生以品味,使他们不以时空的变迁而能光辉一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1.以校园文化熏陶孩子一生

一是以精神文化浸染学生心田。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能使学校成为充满思想、个性和智慧的校园,给教师注入成长的动力和自信的勇气,为学生夯实成才的基础,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一定要先进,办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校风、教风、学风要励志,校歌、校训要催人奋进。尤其要注重发挥经典文化载体特有的启迪、渗透作用,让学生与经典为伴,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汲取养分,从而奠基人生。

二是以物质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校园内的各种建筑物、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壁画等,包含了其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及其他社会寓意,这种沉淀了一定文化观念的物质存在物,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持久抗蚀。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而且又能以其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三是以制度文化引导学生规范。学校制度将师生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以保证学校办学的正常运转和校园秩序的良好运行。要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所具有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作用,使师生激发出潜能、激情,朝着理想境界不断努力奋斗。同时,对不符合学校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和免疫,增强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将来才能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和生活。

2.多彩活动影响孩子一生

一是以健康教育健体强心。要实实在在地开好健康课和青春期教育课,加强学生生理、心理教育,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常规体检,针对性地对某些重点学生进行健康追踪调查,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开辟“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咨询电话,针对不同年级反映出来的共同性的心理热点问题开设心理教育课和系列心理讲座等,使学生既健体更强心。

二是以文体活动磨练意志。重视文体活动的教育功能。通过开展校运会、篮球赛、乒乓球賽、冬季长跑,铸造了学生的健康体魄,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毅力、集体荣誉感及勇敢的拼搏精神。通过文学社、校园刊物定期出刊、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推陈出新,文、理科学生以文会友。

三是以艺术活动展示真我。通过科技节、艺术节、迎新文艺汇演、诗歌朗诵赛、个人书画作品大赛、摄影作品大赛、手工制作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展示。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发现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同时,对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有一种潜在的感化作用:我要努力,我要发奋,将来有一天我也能上台,我也能出人头地。

3.良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是学生的第一成绩”,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一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读书既是智慧之源,又是道德之基。让学生体悟到如穿衣、吃饭、行路一样,阅读的存在应该是让生命保持活力的一种内在体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学生自然就能感悟人生,增添智慧。如脚下的一块基石,越是沉重,扎在土里的根基越牢固,站在上面就越感觉踏实,也许正是这种踏实感,让我们体悟到读书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中去寻求人生的方向。

二是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思”了,才可能会有“惑”,有了“惑”,才会促使你进一步“思”,在“思”与“惑”的交替中,智慧的火花迸发了,心中的疑团化解了,思维的广度拓展了,认识的高度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大长了。

三是让勤奋成为一种习惯。“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古今良训无数。当今的孩子衣食无忧,优越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性格缺陷,他们缺乏吃苦的精神,缺少奋斗的动力。学校应该通过社会实践、评先评优、总结反思、主题班会等活动教育培养他们,让勤奋成为一种习惯,让勤奋成就孩子梦想。

卢梭在《爱弥儿》中的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教育是世间最伟大的事业,怎么办教育?怎么办好教育?我们仍然在不断地思考着、探寻着。◆(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金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