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皮影的传承发展

2017-05-13 00:05陈亚妮张铃刁宇凡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

陈亚妮+张铃+刁宇凡

摘要:本文对海宁皮影的传承进行了探讨,采用文献调查的方式,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为造成皮影戏传承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皮影的局限性无法与现代娱乐方式巧妙地融合以及传承人员的缺乏。因此提出了对皮影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海宁皮影;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

一、海宁皮影简介

海宁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羊皮戏,影子戏。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即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曲调高亢、激昂,宛转幽雅,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浙江海宁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再则,海宁盛产蚕丝,民间有祈求蚕神风俗,皮影戏也因长演"蚕花戏",称作"蚕花班"。继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后,2011年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皮影传承问题

(一) 传统方式未能跟上时代发展速度

当今,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多元,娱乐方式的多元使得皮影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

(二)皮影本身制作、储存技术上的局限性

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但这也给它带来了极高的制作难度。一个皮影的制作包括了选皮、制皮、镂刻、敷彩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程序足以花掉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这还不包括这一期间因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导致的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导致颜料褪色,温度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

(三)皮影制作人、表演艺人传承困境

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年歲已高,皮影的传承无疑又是一个难题。一位常年拍摄皮影艺术作品的记者这样说:“随着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婚礼更喜欢卡拉OK等更为时尚的方式,也因为皮影戏比较严肃,所以现在只有老人的丧事才会愿意选择皮影戏,其他活动选择皮影戏的人就越来越少了。”[1]群众基础的萎缩,使得传统皮影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逐渐消亡。

三、保护皮影艺术的措施

面对皮影艺术的衰退,海宁皮影戏走出了一条“传承传统皮影戏,创新皮影保护形式”的道路。

(一) 出台政策机制保护皮影资料

2008年,制定《海宁皮影艺术保护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八个一”的具体要求:有一套皮影文字史料,一套皮影剧本、曲谱、曲牌资料,一套音像图片资料,一套道具、头饰、服装等实物,有一本关于海宁皮影艺术研究论文的集子,一本反映皮影人物、动物、造型、场景的专题图集,拍摄刻制一套皮影戏VCD光碟,培养一支皮影艺术后备队伍。截至2016年,海宁市共收集整理皮影文字史料28万字,编纂出版《海宁皮影戏图集》等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皮影戏书籍,并且排练皮影戏剧目94出,征集保护皮影戏实物道具千余件,挖掘收集工作取得的成果远超过预定计划。现在,新的“八个一”保护措施方案启动:制定一个保护方案,成立一个专家指导组,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建设一批传承基地,搭建一批展示平台,整理一套档案资料,出版一册普及读物,完善一套政策机制。[2]

(二)开展师徒带教活动,公开招募学员

2009年,海宁市开始实施“师徒签约机制”,每年挑选有培养资质和发展潜力的学徒和传承人签订师徒传承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等,确保传承工作能够有计划、出成果。同时海宁市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徒带教活动。先后在白漾社区、南苑社区、海宁市文化馆和周王庙镇开设海宁皮影戏传习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学员,进行海宁皮影戏表演和影偶制作的免费培训,为培养海宁皮影艺术爱好者做出极大贡献。

(三)落实皮影戏传承保护基地工作

目前,海宁共有3个皮影戏保护传承基地,分别是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其中,斜桥镇中心小学作为皮影戏的传承教学基地,承担皮影艺术的乡土教育重任;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钱江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则主要担负海宁皮影戏传承保护和市场发展的双重任务。此外还有两个海宁皮影戏专题展示馆:衍芬草堂海宁皮影戏陈列馆重点介绍海宁皮影戏特色,展示皮影表演道具、演出服饰等;江南水乡非遗馆中的海宁皮影戏专题展示馆目前正在陈列布展中,侧重于海宁皮影戏表演场景的再现与活态互动。

四、海宁皮影艺术的未来发展

(一)与现代艺术结合

海宁皮影造型生动别致,制作精美大方,色彩组合上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为有效地将皮影运用到现代艺术中,首先要对皮影元素进行透彻的构思,然后以实际情况为准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尽可能地突出海宁皮影文化的艺术气息,表达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使浓郁的中国文化情结及艺术风格得到充分展现。

(二)产品多样化发展

皮影产品也可以从单一的皮影工艺品向多样化迈进,形成挂历、桌历、工艺地毯等;也可研发仿古皮影、皮影刺绣服装、宾馆装饰品等系列新产品,寻找新的市场,新的途径。

(三)结合科技,发展数字化皮影动画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今时代,数字化技术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皮影艺术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能克服传统皮影艺术的种种局限性,同时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感,赋予它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3】最重要的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皮影在世界各地流传,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五.小结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除了进行宣传式的抢救和保护外,更应该给其一个载体,使之能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去体会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把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向世界展示出来,我相信皮影艺术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一定能够成为令世界瞩目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马东平.行动与反思——对环县道情皮影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02):174-183,207.

[2]王晓莉.浙江海宁:创新皮影保护形式[J].中国文化报(文化科技版),2016(07).

[3]吴琼.我国传统皮影艺术与动画的结合[J].中国硕士论文,2011.

项目基金: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56024);

2.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3.中国计量大学第十九届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陈亚妮,女 ,1997年7月2日出生, 浙江台州人, 汉族,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
中国音乐家通过音乐保存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活力之源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