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更新的角度看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

2017-05-15 03:32李晶晶廖一联
山西建筑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太古城市更新历史

李晶晶 廖一联 申 敏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从城市更新的角度看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

李晶晶 廖一联 申 敏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介绍了城市更新的历史背景,以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多样性混合、历史情境重组、时代脉络串联等方面,阐述了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发展的要点,在依托已有历史文化资产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街道景观,建筑群

城市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衍生出的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人类走向成熟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城市规模、构架、形态等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其中既包含城市物质空间扩张,又有城市更新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更新已经从单纯物质环境的改善发展到对整体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1 城市更新的背景与历史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历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后,一些历史建筑与街区在城市改造中消亡,针对于此,陈占祥提出了城市的“新陈代谢”概念,其中既包括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也有大量对设施过于简陋地区的推倒重建。90年代,吴良镛提出“有机更新”概念,强调城市历史环境更新过程中“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1]。以上概念都着眼于城市的物质环境改造,而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涉及较少。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的转型与发展面临全新问题,“一方面浓缩了西方过去近二百年城市化过程中的所有问题(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社会转型、环境污染、人口爆炸),另一方面崛起的中国又必须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从前工业(前现代)化社会演进到高度现代化社会”[2]。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提出了“城市再生”“城市复兴”“城市更新”等概念,与“新陈代谢”及“有机更新”相比,开始以更加全面融合的观点来看待城市问题,在城市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城市的空间、景观、视觉、文化生态等非物质环境。

相比之下,西方著名学者ROBERTS认为城市更新是“用一种综合的整体的观念和行为来解决各种各样城市问题,应该致力于在经济、社会、物质环境等各个方面对处于变化中的城市地区做出长远的可持续的改善和提高”[3]。

2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发展要点

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更新与发展是新时代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20年来,善于追本逐利,以地产开发为主导的土地开发模式与城市更新将大量历史建筑与传统街区毫不留情的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千人一面的高端居住区、办公楼CBD、大型购物中心,比邻的摩天大楼占据一个又一个街区。随着历史符号一个接一个的在地图上被抹去,多少生活的印记、隐形的传统、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温度也随之消逝而去。

如何在新时代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依托已有的历史文化资产,创造一个富有活力欣欣向荣的街区,太古里设计师郝琳提出:“在都市综合发展思路上,激励多样性的混合使用,激励面对变化而设计的机制,赋予脉络、创造情境、重组价值、分享串联”[4]。也就是说在处理建筑空间设计等问题前确定多样性混合、重组历史情境、时代脉络串联、文化价值传承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思路。

2.1 多样性混合

简雅各·布斯提到过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商业活动的同时拥有很多其他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各种文化的展示、多彩的街头景观、多样化的使用者。这并不是巧合,促成商业多样化的物质和经济条件与城市或街区其他多样性的存在与产生紧密相关[5]。一般情况下街区物质环境与业态的多样化促成使用者年龄、阶层、活动的多样化,相反地使用者的多样化又会反过来促进街区物质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多样化。

2.1.1 建筑多样化

试想一下,在一片现代风格建筑群中,来访者偶遇风格迥异的30年代的民国时期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时的惊喜。也正因为这个惊喜使得来访者记住了这个不一样的街区,因为这里与其他统一风格的街区不同。不同年代或风格的建筑各自铭刻当时的时代背景,包含着不一样的故事,展露不一样的表情,他们携手在同一个街区内扮演不同的角色。建筑多样化意指在一个街区内建筑风格、年代、材质的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多样化不等同于杂乱无章,各种建筑应当统一在一个主题框架内,也就是所谓的变化与统一。

大慈寺片区成都远洋太古里(后文中简称太古里)就是建筑多样化的代表街区之一。太古里主体以2层新中式建筑风格控制主风格,其中间或多座明清时代传统建筑,分别是大慈寺、广东会馆、欣庐、高宅、马家巷禅院、章华里78号、笔帖式十五号院,地块东南角矗立着玻璃幕墙包裹的现代风格高层建筑博舍酒店(见图1)。他们各自保留着时代的气息与故事,像是跳跃的符号、记忆或地标,启发和引导着太古里的完整意向。

与太古里相类似成功案例是宽窄巷子,街区保留大量明清时代北方青砖传统合院的基本框架,对内部空间与外立面进行适度改造,强化窄巷子中段空场与西式洋楼,作为异质空间,在整体统一的建筑风格中突出局部的变化(见图2)。街区之所以富有魅力而且被记得住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它能够恰到好处的在统一的秩序中寻求变化的惊喜。

文殊坊的人气显然比不上前两位,就建筑多样性这个视角去探索,我们会发现传统老建筑文殊坊不是没有,而是被隐藏在成都书院里面,被大量的纯粹仿古的建筑淹没,与主要动线的设计没有任何交集。没有跳跃的特殊性就没有被记住的可能性,尤其是民众物质水平大跨步向前、艺术审美要求普遍提高的时代,文殊坊这片钢筋水泥内核的“历史文化街区”受到冷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1.2 街道景观多样化

理想的街区设计应当在建筑基本结构与围护结构的框架之上完善街道景观要素,例如街灯、座位、雨遮、树木、水池、艺术品、活动设施等,这是城市设计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出色的艺术品能够提升街区品质;合理设计的活动设施与座位可以为来访者提供留下的理由;优美的树木、街灯能够营造氛围,它们共同打造充满活力、引人流连忘返的外部公共空间。

太古里在这一点上做的尤为出色,街区各主要节点设置充满时代意涵的优秀艺术品,每个作品都有一个与这个街区相关的小故事,不仅美化空间而且与历史发生关联。例如出自法国艺术家之手的雕像“父子”位于无印良品旗舰店东侧广场处,“父”在静止招手寓意传统,“子”做奔跑状象征新生代,代表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融(见图3);大慈寺路与纱帽街路口雕塑“银杏”以钢制银杏叶片组成一个镂空球状,呼应街道上成都代表树种银杏。还有多个以人、自然、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在“露天艺术馆”中凸显艺术之美,也与建筑展开对话。此外,街巷座椅、树池、灯箱等都在细节上透露出艺术与时尚的气息。

宽窄巷子的景观浮雕墙是人气最旺的几个地点之一,老成都生活被还原到墙壁上,凸出墙面的部分显得栩栩如生,使得游人可以与墙壁上的人互动起来(见图4)。恍惚间,人们好似回到几十年前,参与到成都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中。文殊坊的景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前两者差距较大,街区景观只有单一的大型盆景树池,座椅与大型树池结合起来,且数量少,仅仅提供休息的功能,缺乏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味道与主题相关的设计感,与成都某些街头巷尾树池座椅无异(见图5)。

2.1.3 业态多样化

街区业态多样化是保证各个时段人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历史文化街区主要业态包括餐饮、休闲、购物、住宿等,他们共同组成街区的经济文化生活。

太古里业态为两个层次,“慢里”内圈围绕大慈寺,主要是创意生活品牌与精致美食,针对来太古里休闲会友的时尚潮人;“快里”外圈主要是高端奢侈品牌,为成功人士打造低密度开放式消费环境,东南角则是精品酒店。精致美食主要集中在围绕大慈寺的广场处,大量人群坐在店面室外空间处享受美食的同时参与街巷空间的公共生活并成为其中一份子,这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活跃因子。

文殊坊人气最旺的地点无疑是项目西端的洞子口张老二凉粉与成都名堂以及东端的宫廷糕点铺,永远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街区核心区域主要布置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住宿、休闲茶饮三大类,对来访者的吸引力明显不够,显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问题出在人气最旺的小吃类业态与其他功能的相对分离,尤其是街区的核心区域缺乏活跃因子,项目整体热力不足。宽窄巷子街区三条平行街道的小吃、购物、高档餐饮、酒吧等业态基本分布均匀、组织合理。

2.2 历史情境重组

历史文化资产不仅指物质资产,更应指软性的文化资产,可能是某种特殊的环境、味道、习惯或回忆。故此,保留传统建筑与街道只是表层,软性资产的再现更需要重视。不同于街对面的IFS国金中心一类的现代购物中心,当新时代的消费与休闲活动搬到太古里或宽窄巷子这类传统观小尺度、低密度、开放式街区中时,这种与众不同的空间将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蒙太奇(Montage)在艺术领域指按照作者观点与倾向将画面按照一定逻辑、顺序以及美学原则连接拼贴在一起的手段。当这些手法运用在太古里时,不同时空的建筑或构筑物被组合拼贴在一起。传统建筑物或构筑物各自携带不同的故事与文化背景,经过保护与修复被设计师有意的放置于城市场景或新中式建筑群中。各年代、风格的建筑功能互补、建筑语汇画面对比、场景交融,历史情景的重组表达出古与今、新与旧、传统与国际的和谐对话(见图6,图7)。同样的方式,在宽窄巷子,现代立面设计语汇、新材料与传统合院建筑构架的完美结合也是一种历史与现代的拼贴。

与之相比,文殊坊由清一色现代建材支撑的以川西传统为表皮的建筑组成,加之空间变化单一,景观小品风格一体化。虽然物质元素贴近传统,却在空间、氛围等软性要素上处理不足,历史情境单一。

2.3 时代脉络串联

城市需要灵魂、街区需要脉络。街区脉络需要场景与商业活动共同构建,类似虚拟游戏中预设的游戏地图与故事线索,等待玩家的探索。一流的游戏场景精美、画面丰富,预设的故事线索与活动处处充满意外与惊喜。

太古里的现实场景中,新建筑精美洗练、老宅院历久弥新,由尺度适宜的街道穿插,间或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空间节点。其中的异国餐饮、时尚潮牌、本土创意,奢侈名品、名寺古刹,共同交织出紧扣时代的高端潮流脉络;宽窄巷子老宅换新颜,与其中本土小吃、庭院、会所、创意小店描绘出一副年轻大众喜闻乐见的成都市井生活,被称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文殊坊里,清一色传统仿古建筑承载了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佛教主题住宿与购物、休闲茶坊,商业构成与层次定位模糊,脉络不清。

3 结语

从已确定城市更新发展思路的角度出发,对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分析可以看到,在优秀设计中业态混合多样化、景观优美且创意十足、室外空间舒适宜人、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展开对话。传统不该被复刻,更应被传承焕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玩耍的孩子、散步的老人、购物的青年,仿古探秘的游客、聚会的三五好友,多样化的人群与街区物质环境共同构成一副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街道景观。

[1] 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张京祥,胡 毅.给予社会空间正义的转型期中国城市更新批判[J].规划师,2012(12):92-93.

[3] ROBERTS P.Evolution,definition and purpose of urban regeneration[Z].2000.

[4] 郝 琳.未来的传统——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都市与建筑设计[A].“城乡复兴·美丽厦门”秋季高端峰会[C].2015.

[5]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On thre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n Chengdu from urban renewal★

Li Jingjing Liao Yilian Shen Min

(CollegeofFineArt,SichuanConservatoryofMusic,Chengdu610000,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urban renewal, illustrates the points for the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from the diversity mixture, reorganiz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connection of the times, and creates the energetic and flourish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sse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urban renewal, block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group

1009-6825(2017)10-0003-03

2017-01-21

李晶晶(1986- ),女,硕士,助教

K928.5

A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从都市更新的角度谈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项目编号:CY2015164)

猜你喜欢
太古城市更新历史
太古长输供热管线温降统计及分析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客改货”市场广阔 山东太古大有作为
TOD/城市更新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