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乡村公共开放空间的选址与设计

2017-05-15 03:32张伊博
山西建筑 2017年10期
关键词:空间农村建设

薛 杨 张伊博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北方乡村公共开放空间的选址与设计

薛 杨 张伊博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简述了北方乡村的特征,基于北方乡村公共开放空间以人为本、突显个性、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提出了北方乡村公共空间的选址方法,指出开放空间的合理建立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城市化水平的推进。

北方乡村,公共空间,选址原则,可持续发展

1 文化与游憩的空间载体

公共空间指的是基本无构筑物覆盖的公共开放空间,它包含自然公共开放空间和人工公共开放空间这两种类型。它是城乡居民游憩的重要场所,受地域限制,乡村居民无法使用城市的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因此,乡村的公共开放空间承载着继承宣扬乡村文化与情感的使命和内涵。乡村公共开放空间是指乡村建成区内可供居民游憩,承载乡村历史与记忆的空间,包括广场、绿地、公园等。

2 北方乡村特征

2.1 乡村建成区用地分析

北方城乡差距明显,配套设施不齐全,个体空间单一,无文化传承的作用,由于功能单一,空间使用率低,出现很多的无人空间。乡村的空间设计盲目跟风,不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照搬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乡村地域空间不符,不能因地制宜,没有体现地域特色。开放空间稀少,选址与规划布局不合理,缺乏整体感和相互联系。缺乏对特殊人群的考虑,东北地区乡村的常住人口是老人和儿童,缺乏无障碍设施。

随着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乡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在发生改变。青年进城工作,或者定居城市,乡村人口减少而且老龄化严重。在这种现状下,农村有大量的住宅荒废,宅基地浪费。

农村宅基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已经建设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二是已经建设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三是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

2.2 北方乡村形态肌理

乡村宅基地平面形态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区域地理位置所处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对乡村形态的演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方地形地貌主要由山脉,平原,丘陵所构成,故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地形地貌对宅基地平面形态肌理的影响。

平原地区乡村地势平坦,高差较小,易于布置居民点、居住空间,居住空间的分布相对集中,一般情况下,居民点的分布规模也比较大,易形成大面积的村庄,人口规模大,村庄未来发展呈外延型扩张。

丘陵区乡村分布较为分散,农村居民点布点多、规模较小。

山区乡村一般指海拔在500 m以上的高地,起伏比较大,坡度陡峻,沟谷深邃,一般多呈现出脉状分布的趋势。山区布置村庄居民点,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其空间分布比较分散,分布较为零碎。

2.3 北方乡村文化

东北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痕迹,出土的陶罐饰有不同种类的压印纹;同时共存的有细石器。之后有史前玉器出土且分布广阔,其特征也十分显著。东北地区同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最早出现的扶余国到清朝满族政权,形成了多元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化。

后来随着闯关东等人口大规模迁徙活动,将中原不同地区的文化带入东北,奠定了当下东北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格特质——勇猛果敢与粗犷豁达并济,开放从容与保守谨慎共存。

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化区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化区划分表

3 选址原则

3.1 统筹兼顾,以人为本

乡村公共空间是为当地居民服务的,选址要以人为本,从主要使用人群的角度出发选址建设,舒适宜人的空间在选址与建设中除一般要考虑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气象等因素外,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条件,社会发展状况,文化文脉需求,交通便利程度等均要考虑,统筹兼顾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是未来乡村公共开放空间进行选址以及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3.2 因地制宜,突显个性

不同地域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显著或微妙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乡村受气候,地形地貌等的影响,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乡村景象,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多山川名水,少数民族大量分布与聚居,各地域特点相近又有差异,形成了多样文化,南方居民受地域影响,乡村建设也展现了多样性,或婉约,或清扬,体现了南方各个地域地区的个性特点。而在北方,漫长而严寒的冬季是直接影响人们出行的因素,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首要要考虑这一气候特点,加上地形地貌的变化,在选址与设计中,要因地域特点多方面考虑,融入地方特点,建设最适宜的,有个性,有特点的公共开放空间。

3.3 合理的服务半径,使用率高

满足居民的可达性也是农村开放空间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这与农村的土地空间形态有关,如集中发展的农村,若主要的开放空间选址在村子的边缘或脱离村子存在,或带状条状建设的农村,开放空间分布不合理,则大多数村民使用很不方便,故满足合理的服务半径,提高村民的使用率,也是选址建设的重要原则。

3.4 远近期建设相结合,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尽管如此,农村人口仍占主要地位,农村的发展与建设同样要可持续发展,在不同时期考虑不同需求,近期建设要与农村现状相结合,也要考虑未来农村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为远期建设预留一定的余地和发展空间,坚持贯彻这一原则,则十分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节约资源。

4 选址方法

合理的公共空间选址是提高其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在保证服务范围的同时降低建造成本也是选址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据上述结论得出北方乡村公共空间的选址方法如下。

4.1 结合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选址

通常情况下,镇政府,乡政府以及村委会的位置会成为一个村镇村落的中心。经济较发达一些的乡村,例如城市边缘的乡镇,城市化水平较高,社会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也比较全面,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结合行政中心或者文化中心所形成的乡村公共空间,地理区位上占据优势,作为村落的中心,日常生活活动的集聚地,对村民有一定的吸引力,一般布置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也会相应布置一些乡村商业空间,例如集市、商店超市、农贸市场等等,服务于全体村民,其在地理空间上一般处于一个村镇的中心,对于每一个村民而言,服务半径合理,方便到达。在此选址,不仅要考虑集市农贸市场的开集关集时间,还有人流量大小以及周边环境,如何组织商业交通行为与日常交通行为,车流和人流,停车与休憩的冲突,同时,周边流动人群的结构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条件。

4.2 结合绿色核心空间选址

近些年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地区,为了提高聚落的整体环境质量,出现了自发修建的乡村公园,这些公园环境优雅、内容多彩、有各类游憩设施,便于群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如图1所示)。同时,部分乡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例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镇黎明村,该村主要以小型花卉,节庆活动用花的种植业为主,就要考虑相应的宣传与推广活动,因此特点选址,一方面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美化了环境,营造出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休憩空间,以此吸引村民,成为农村新的活力空间。

4.3 结合乡镇企业工厂防护绿地选址

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支柱,其原料,加工,包装到最后出售各个环节均可形成相应的产业链,都会给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其中像食品加工业等对产品原材料的需求比较大,以及原材料比较特殊不易保存的工业,就会选择就近建设工业厂区,农村作为农业为主的地理空间,会集聚大量的这一类工业,提高该村的经济水平,相应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工厂的噪声,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城市的建设用地分类中,按照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一类工业,二类工业,三类工业,在选址之后也要考虑相应的防护措施,形成起隔离和防护作用的绿地,主要包括防护林、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以及水渠防护绿地等等。乡村的公共开放空间在此选址,与之结合形成防护隔离与休闲游憩相结合的复合功能的开放空间。

4.4 结合人文遗址,自然遗址选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合理开发自然人文遗址,建设乡村人文空间,既能够保护遗址,也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的同时又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结合遗址选址时,要保证能够保存其原始真实的状态,又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一定的开放空间。

5 结语

开放空间的选址是多种因素影响产生的结果,针对北方乡村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人为本规划乡村公共空间,其选址是首当其冲的重任。因此,重视乡村公共开放空间的选址,能够为未来的设计建设提供良好的场地条件和建设优势。选址原则简单清晰,与乡村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结合,注意规避工业区,优先于乡村绿色空间结合,合理运用人文遗址或自然遗址。开放空间的合理建立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和城市化水平的推进。

[1] 徐 菲,范铁明.基于东北区域特色的东北服装品牌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3(9):272-273.

[2]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的统计分析[J].人口学刊,2004(4):49-53.

[3] 张丽先,刘明彦.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创新及对策探讨[J].农学学报,2014,4(4):109-113.

On address selection and design for public open space in rural areas in North of China

Xue Yang Zhang Yibo

(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features of the rural areas in North of China, points out the address selection methods for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area based on the principle for the public open space including the human-orientation, stress of individualism, and sustainability, and indicates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open space so a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culture and promo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rural areas in North of China, public space, address selection princip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09-6825(2017)10-0027-02

2017-01-22

薛 杨(1995- ),女,在读本科生; 张伊博(1996- ),女,在读本科生

TU-024

A

猜你喜欢
空间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