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品读,“擦”亮素材

2017-05-16 13:40万安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事例示例观点

万安

梅兰芳先生曾说:“好和坏是比出来的,眼界狭窄的人自然不能知道好的上面还有好的,不看坏的也感觉不出好的可贵。”我们引之到写作中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阳一阴、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对比分析法呢?

方法一:假设对比法

在运用事例时,从反面或正面提出与事实材料相反或相对的假设,并引申出与例举事实截然不同的结论,从而在客观事实与假设结论的正反、优劣、是非等对比中,揭示观点的正确性。由于事实材料的性质不同,假设对比又有正例反设、反例正设两类情况。通过假设的方法来处理素材,一是易于形成正反对比,容易揭示事物本质;二是有利于各种句式的使用,比如反问句、设问句、否定句等,可以让文章内容更丰富,对比更鲜明。

1.正例反设,假设对比。具体用法是首先围绕主题列举正面的例子,然后从反面假设说明如果不这样会怎样,从而在对比中揭示观点的正确性。

示例1: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很多人都预测魏楠可能成为演艺界的大明星,但魏楠不亦步亦趋,盲目走明星之路。因为他知道,剪辑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之路,更能展示自己的用武之地。他退到机房打杂,学剪辑,充分发挥自己几十年的影视、音乐底子,最终因替《三枪拍案惊奇》剪辑出国内前所未有的预告片而名噪当下。一位好莱坞导演说,中国国际化的导演有了张艺谋、李安;国际化的演员有了成龙、章子怡;但在剪接电影预告片方面过去一直是空白,现在终于有了作品很霸道的魏楠!假如魏楠和众多的人一样选择走演艺界明星之路,他有可能与张艺谋、李安、成龙、章子怡这些大腕比肩吗?

——2015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文段先提出分论点,接着运用魏楠的名人事例从正面论证观点,然后从反面假设如果魏楠走演艺之路的后果,通过这种正例反设的假设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论点。

示例2:

许家印,在别的地产商只守着地产界时,他选择了打造恒大足球俱乐部,在别人的嘲笑中,四年间夺取亚冠、称雄亚洲。如果许家印不学会选择,那么他便不可能在足球界奇迹般崛起。褚时健,昔日的烟草大王。在他保外就医时,不选择颐养天年,而是选择承包山地种橙成为“励志橙王”。假设褚时健没有选择承包山地种橙,那么他也不会收获人生第二次的成功。

——2015年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学会选择》

文段运用许家印、褚时健的事例从正面论证,然后从反面假设另外一种情景,通过这种正例反设的假设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学会选择”的论点。

2.反例正设,假设对比。如果文章例举的事例是反面的,就要从正面来进行假设说理,从而在对比中揭示反面做法的不良结果,由此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示例3:

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为了快速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的快乐。殊不知,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如果这些教授能如钱钟书、屠呦呦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又怎么能迷失自我,深陷“抄袭门”的漩涡?

——201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文段例举的是一则反面的材料,在概述反面材料后,从正面假设,引申出某些教授因为缺乏正确人生价值导致迷失自我的不同结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价值观念决定选择的观点。

方法二:事实对比法

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通过一正一反两个事例的对比,揭示出深刻的主题。这种事例的对比,可以是古今的对比,可以是两个人或两种事物的对比,也可以是一个人或事物本身不同阶段的对比。

1.两类不同事物的对比。在论证时,我们可以横向拓展,相似联想,把两个材料做对比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佐证观点,加强论证的力度。比如,經典古文篇目《师说》的一段文字:“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这段文字就是围绕观点“师道不传,人而有惑”,把“圣人”和“众人”作对比分析,抓住圣人从师、众人耻师的对比点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示例4:

古之成大事者,必经历过一段沉默积累的时光。曹雪芹“批阅十栽,增删五次”终成红楼巨著;歌德用一辈子的岁月酿造《浮士德》的书香;卢米埃尔兄弟十几年反复试验揭开电影放映的秘密;师昌绪青丝化为白发给祖国插上飞翔的翅膀。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成功的背后是长久的努力积蓄,他们耐住了寂寞,忍住了孤独,拒绝了浮华。

反观当下,胸无点墨的伪大牌们大放厥词的新闻屡见报端,天才神童不思进取,空将天赋化为“仲永之伤”。他们不知,这个世上没有不经过厚积的薄发,没有不经过沉淀的辉煌。人生很长,现在的我们是十七八岁的年龄,拥有大把的青春曼妙好时光,理应花时间静心积累,提升自我的能力,为光明的未来打下牢牢的根基。

——2015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泉眼无声惜细流》

两个文段把古之名人曹雪芹、歌德等努力积蓄和今之青年不思进取展开对比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有力突出了“厚积薄发”的观点。

2.同一事物的正反对比。在论证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材料,从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作类比分析,辩证说理,加强论证力度。比如,经典篇目《伤仲永》,开篇写仲永生五年,即能写诗四句,“传一乡秀才观之”,且从此“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是此后他父亲即带着他四处去拜见同县的人,以求取钱币,不再让他学习,因此到十二三岁时,他便不能像先前那样作诗了,到了二十岁时,更是像普通人一样毫无特色了。应该说,方仲永的天资是聪颖的,非常人可比,然而即便是这样天资过人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如果离开了勤奋刻苦,也是断然不可能成才的。方仲永前后对比的过程,正有力地说明了“天才在于勤奋”的道理。

示例5:

元好问曾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有时并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梵高的画绚丽奔放,却癫狂割下左耳,我们能说他品性恶劣吗?卢梭在《忏悔录》中极尽猥琐之能事,而谁又能否认他卓然脱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与人当面的背离,有时乃内心更坚定的追索啊!

当今社会人们热捧的“雅作”,却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无知;而耻于那些外表粗鄙之人,浑不知其作品华关天成、淳朴自然。悲哉!悲哉!而我坚信,那些枯灯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剑指连营而无畏,笔削春秋而令乱臣贼子畏惧,定会与作品一同矗立于民族之巅。

——2015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

文段先引用元好问的名句引出议论的话题后,接着运用梵高、卢梭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人物分析,有力地论证了“作品与做人”的辩证关系。

总之,针对一个事件探讨虽然能让论证走向深入,但是材料单薄缺乏说服力,如果我们能运用正反对比分析法,思考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通过比较来辨析事物的差异,从而提升文章的深度,这定会成为你“擦”亮素材的有力武器!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事例示例观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观点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