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观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17-05-17 23:42金虹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素质教育

金虹

摘要:本文围绕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及其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等主题,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重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思维能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教育。长期以来,作为培养高精尖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便成为高校诸多人才培养任务中的核心所在。

一、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1.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教育的主体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教育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彼此影响的过程。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双主体性决定了只有教育双方的主体共同发挥作用,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2.创新性。素质教育的创新性,主要是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上来。素质教育创新性的最终目的在于实施全方位、多领域的教育,是高层次的人才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工作,重点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方面的培养,也包括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知识的积累。

3.发展性。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主要指培养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其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拥有学习的自觉行为,教师是否拥有教會学生学习的意识和教学策略。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用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即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需要知道交际用语的语法结构正确与否,还需要知道交际用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可行性、适应性和目标性。也就是说,交际能力使本族语者能够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交际。对于本族语者如此,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语学习者也是如此。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产物,二者密不可分,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中对外来文化及本土文化的传授重视不够,忽视了文化的继承和传授。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往往无法顺畅地沟通与交流思想,导致交际失误屡屡发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语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际,所以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和发展与二语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一种立足于目标语国家文化的教学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文化素质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一直围绕语言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人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中西方文化了解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了解不够,对一些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不够熟悉;另一方面,学生对西方文化也知之甚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障碍重重。

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教师可以以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人文素养为诉求,以创新能力为动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高校外语教学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王胜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语言综合素质教育[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66-68.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素质教育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