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生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研究

2017-05-18 22:04孙廷林沈一凡翟一凡庄乾营于毅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孙廷林 沈一凡 翟一凡 庄乾营 于毅 周仙红 张文平

摘要:2014年3—12月采用挖根取样调查法和色板诱捕法,对不同年生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各个虫态种群发生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3年生和4年生韭菜田发生量最多;3—6月温湿度适宜,是各个虫态的发生高峰期;10—12月是第二个发生高峰期,但明显少于3—6月份;12月中下旬以老熟幼虫和少量蛹于韭菜鳞茎周围土中越冬。

关键词:不同年生韭菜;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

中图分类号:S436.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4-0092-04

Population Dynamic of Bradysia odoriphaga in Leek Fields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Sun Tinglin1, Shen Yifan2, Zhai Yifan1, Zhuang Qianying1,

Yu Yi1, Zhou Xianhong1, Zhang Wenping1

(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Virology of Shandong,

Jinan 250100, China; 2. Agricultural Bureau of Tancheng County, Tancheng 276100, China)

Abstract By the methods of root-digged sampling survey and yellow sticky trapping, the population dynamic of Bradysia odoriphaga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in leek fields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from March to December in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of B. odoriphaga was the most in 3- or 4-year-old leek field. From March to Jun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ere appropriate, all stages reached the peak. From October and December, the second peak occurred, but the quantity was more less than that in the first one. From the middle to late of December, the matured larva or pupa of B. odoriphaga overwintered in the soil around the leek.

Keywords Leek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Bradysia odoriphaga; Population dynamic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俗称韭蛆,是我国特有的害虫种类[1]。该虫可为害百合科、菊科、藜科、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等6科30多种蔬菜,还能为害食用菌[2-4]。韭菜迟眼蕈蚊以幼虫群集为害,主要蛀食韭菜嫩茎和鳞茎,造成植株枯黄倒伏或死亡,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韭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5,6]。

韭菜是百合科葱属单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气味芳香、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7-12]。近年来,随着韭苔经济价值的提高,韭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面积种植加之良好的水肥管理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种群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掌握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是准确制定综合防控方案的先决条件。目前,韭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的调查已有相关报道[4,13-17],但未见对不同年生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种群动态调查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分别对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和5年生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发生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明确各年份生长的韭菜对其种群动态消长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制定韭菜迟眼蕈蚊合理的综合防控方法提供数据支持,从而降低其对韭菜生产的危害。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试验地点

调查时间:2014年3—12月。

试验地点:山东省聊城市肖庄镇朱启虎村、小胡村,试验地块为潮土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15 g/kg。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调查期间试验田不使用任何药剂处理,小区面积100 m2。

1.2 韭菜品种与种植方式

供试韭菜品种为中华韭王,种植密度为行距20 cm、墩距20 cm。不同年生供试韭菜采用小拱棚栽培模式种植,12月上旬覆盖塑料薄膜和草毡进行保温,掀棚时间为翌年4月上旬。

1.3 试验方法

1.3.1 韭菜迟眼蕈蚊卵调查方法 在供试韭菜田内每小区随机选取3墩样点(20 cm×20 cm×20 cm),连同韭菜根附近的土壤一同挖起,分装带回实验室,解剖镜下镜检卵数量,不同年生韭菜重复3个小区,每隔30 d调查一次。

1.3.2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蛹调查方法 采用挖根取样调查方法。于供试韭菜田内每小区随机取3墩样点(20 cm×20 cm×20 cm),将韭根挖起,记录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和蛹数量。不同年生韭菜重復3个小区,每隔30 d调查一次。

1.3.3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调查方法 成虫调查采用色板诱捕法。在高于地面10 cm处每小区随机水平悬挂3块黄色粘虫板,不同年生韭菜重复3个小区,每隔10 d更换粘虫板,每30 d检查并记录粘虫板正反两面成虫数量。

黄色粘虫板:基板选用0.30~0.35 mm的PP材料,双面涂有耐酸、耐碱、耐腐蚀、无毒、无异味的热熔不干胶,光波值为577 nm,规格是200 mm×240 mm(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2 结果与分析

2.1 卵种群动态

如图1所示,卵的发生数量随季节及韭菜生长年份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卵在一年中5—6月份数量最高,7—8月份数量降低,9月份数量逐渐回升,10—11月数量较高,但仍显著低于春季高峰值;5—6月份,2~4年生韭菜田中卵数量较多,超过20粒/墩,秋季11月份3年生韭菜田卵数量最高;1年生和5年生韭菜田卵发生数量比其它年生韭菜田较少。

2.2 幼虫种群动态

由图2可知,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在春季和秋季发生较重,3—5月幼虫发生数量达到高峰,7—10月份发生量最低,11—12月份节发生数量略有回升,但数量明显少于春季高峰;其中以3年生和4年生韭菜田发生最为严重,发生数量最多可分别达到661头/墩和514头/墩;2年生韭菜田春季4—6月发生数量较多;1年生和5年生韭菜田发生数量相对较少,其中5年生韭菜田幼虫发生量比1年生韭菜田高。

2.3 蛹种群动态

图3可知,韭菜迟眼蕈蚊蛹春季和秋季发生较重,3—6月发生数量达到高峰,8月份发生量降至最低,9—10月份节数量回升;其中3年生和4年生韭菜田发生最严重,明显高于其它年生韭菜田,最重时蛹数量超过35头/墩;2年生韭菜田在春季4—6月发生较重;1年生、5年生韭菜田发生较轻,其中春季高峰期5年生韭菜田发生量显著高于1年生韭菜田。

2.4 成虫种群动态

图4可知,韭菜迟眼蕈蚊成蟲在春季4—6月发生数量最多,其中3年生和4年生韭菜田发生最严重,成虫数量最高分别为140头/墩和116头/墩;1年生和2年生韭菜田成虫发生较少;5年生韭菜田6月份发生较重,其它月份发生较少。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调查发现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发生数量与调查地块温湿度变化和韭菜生长年限有密切关系。在整个韭菜生长过程中韭菜迟眼蕈蚊各个虫态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于温湿度适宜的春季(3—6月)和秋末(10—12月),7—9月份发生量骤减,12月中下旬调查发现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老熟幼虫于韭菜鳞茎周围土中越冬,这些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15]。不同年生韭菜田中,3年生和4年生韭菜受韭菜迟眼蕈蚊为害最为严重,远高于1年生、2年生和5年生,分析原因可能是1~2年生韭菜田是新种植地块,韭菜长势较弱,加之韭菜迟眼蕈蚊原始虫量较少,导致韭菜迟眼蕈蚊发生数量较少,不会造成严重危害;3~4年生韭菜田经过前两年良好的水肥管理,加之前两年韭菜迟眼蕈蚊虫量较少,韭菜生长健康、旺盛,田间小环境适宜,韭菜迟眼蕈蚊经过2年繁殖虫口基数累积到一定数量,在适宜的韭菜田中数量大肆爆发,形成严重危害;5年生韭菜由于前两年韭菜迟眼蕈蚊大规模危害,导致韭菜生长受到严重损害,或出现植株长势不健康、缺苗、断垄等情况,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取食繁殖,加之种群密度过大,导致韭菜迟眼蕈蚊种内竞争加剧,最终导致韭菜迟眼蕈蚊虫口数量降低,韭菜田危害相对减轻。

通过对不同年生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各个虫态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掌握其在1~5年生韭菜田中的种群消长动态,从而在确保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同时确定准确的防治时间、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来做好韭菜迟眼蕈蚊的综合防治工作。例如:田间韭菜定植两年时,加大田间韭菜迟眼蕈蚊防控管理,及时清除植株周围的杂草、土堆以及石块等藏匿场所;3年生和4年生韭菜田在7—9月非收获季节减少浇灌,降低土壤含水量从而减轻韭菜迟眼蕈蚊危害;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发生期内,在韭菜田中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18],既监测了种群动态,也降低了下一代虫口密度。鉴于把控不同虫态韭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尤其是幼虫发生规律在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性,本研究调查统计1~5年生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各个虫态的发生时间以及虫口密度,为韭菜高产量绿色生产及高效、安全防控韭菜迟眼蕈蚊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托。

参 考 文 献:

[1] 杨集昆,张学敏. 韭菜蛆的鉴定迟眼蕈蚊属二新种(双翅目:眼蕈蚊科)[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11 (2):153-157.

[2] 薛明,袁林,徐曼琳.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及不同杀虫剂的毒力比较[J]. 农药学学报,2002,4(2):50-56.

[3] 梅增霞,吴青君,张友军,等.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J]. 昆虫知识,2003,40(5):396-398.

[4] 冯惠琴,郑方强. 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8(1):71-80.

[5] 卢巧英, 张文学, 郭卫龙, 等.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初报[J].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15(2): 75-77.

[6] 杨景娟, 孟庆俭, 许永玉, 等. 韭菜迟眼蕈蚊的性别分化及其生态与进化意义[J]. 昆虫知识, 2006, 43(4): 470-473.

[7] 高敏丽, 张宏伟, 贾承祥, 等. 四季苔韭高效栽培[J]. 北方园艺, 1999(1): 51.

[8] 吕凤琴, 柯梁. 韭菜高效栽培[J]. 现代园艺, 2006 (7): 37.

[9] 胡志敏, 刘正华, 王建威. 韭菜高效种植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4 (11): 17-18.

[10]胡志敏, 王建威, 刘正华. 韭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 2014(7): 12.

[11]吴刚, 陈旭光. 徐州韭菜越冬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8): 122.

[12]陈炜, 张瑜萍. 四季苔韭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09(4):213,216.

[13]潘秀美,夏玉堂.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动态及其防治研究[J]. 植物保护,1993,19(2):9-11.

[14]任芝仙. 韭蛆的生活史及其防治[J]. 北方园艺,2005(4):89.

[15]党志红,董建臻. 不同种植方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为害规律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4):65-68.

[16]王承香,刘建平,刘振龙,等. 韭菜设施和露地栽培中韭蛆的发生和防治对策[J]. 北方园艺,2014(22):113-117.

[17]滕玲,童贤明. 杭州市郊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蔬菜,2000 (6):39-40.

[18]马晓丹, 李朝霞, 薛明, 等.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诱杀技术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1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