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装饰图教学的特点

2017-05-18 10:05徐军
科技视界 2016年19期

徐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装饰图形的教学,如何对身边司空见惯的形象,并深入理解装饰图形形式原理和丰富多样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传承书法等传统图形。

[关键词]现代装饰图形;自然原形;感受和表现;图形书法性

在我们众多的现代教学中,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当同学们面对自然物象进行写生变化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是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充分利用平面构成训练中培养起来的理性认识和直觉反应,学生们的感受容易陷入盲目性,被自然原形的复杂表象所迷惑而无法从形态整体观察的着眼点上去充分发现和感受,更无法从形式语言的高度和广度上展开想象。这种“感性”和“理性”的脱节,使学生在设计的思路及艺术表现上,缺乏主动性,带来一种画到哪儿是哪儿的严重的盲目现象。

有鉴于此,我们力图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臆想性”的训练,来形成现图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种训练,应该从平面构成的练习中,获得对图形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和形式法则的基本理解,通过对自然实体的观察,感受和抽象,使之从自然形态转化为装饰图形。

1对日常自然现象的形态的感知和联想发挥

在现代装饰形的设计中,首先就必须强调“顿悟”和“渐悟”的结合。当我们面对大自然中的一款石头、一片叶进行写生之初,就应该将原始山形,自然原形有意识地向装饰图形揣摩、变异,这种循序渐进的美感,当然应该在现代图形设计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它是一种臆想思维通过感官的理念的观照。这种感受和想象既依赖于对原形的多方面的观察和感受,也取决于我们已经获得的理性知识。也就是說,在“感性”的实践中,要有“渐悟”的参与和指导。“渐悟”必须通过“顿悟”得以形象化和具体化。两者的反复交错,可以说是装饰图形训练的灵魂和关键所在。

在组成图形的原创貌时,所有这些元素都不是孤立的出现,总是要被统一在某一特定的关系内,所有的元素都是在被制约的条件下出现的,因此就要求我们要对形态构成的基本元素的性质,造型规律及构成方法有所认识和理解。平面构成课并不以表现具体物象为特征,而是反映自然物象运动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基本形象的研究,学习造型规律和构成方法,探索和发现各种造型的语言,并以此来开发创造和构想的智能,以达到理智的。秩序的,开放性思维的训练目的。在平面构成的训练中对于造型基本要素的视觉特征、变化规律的深入研究,将培养学生对于形态的直觉反映和洞察的敏感性。如果有意识的以这种眼光观察自然,就能够透过它们复杂的表象,获得纯粹的装饰图形形态方面的启示,

我们想象平面构成中的“线”的认识:“线”是有粗细,具有方向感,富有变化的。垂直的线具有向上,庄重的感觉,斜线具有运动和重心不稳定的感觉,曲线具有律动,弹性的视觉特征。带着这些主动自觉的思路进行自然实体的观察之中,眼前一切具有线的视觉特征的自然物象,都以线的纯粹形态的价值打动着我们。我们就能从万千复杂的表象中迅速感受到似乎只有这些“线”是某一类自然物象的实质,我们能用最简洁的方法去感受自然形态并把它准确的表现出来,我们的眼睛,大脑同时得到调动:从古塔看到垂直线和斜线共同支撑的力量和秩序:从波光滟潋的湖水中看到曲线的节奏和跳跃的灵活性:叶脉的结构提示着网状发射线的严谨性与寓于秩序中的多变……这些自然原形正是以它外在的视觉特征和借助我们内在的情绪性的激情,刺激着我们对于自然形态的感受和想象,引导我们摆脱那种在创作装饰图形时盲目的,杂乱无章的思维。而获得一种随心所欲、合理的装饰图形的思维能力。

2现代装饰图形的疏密法则的理解力

在现代装饰图形的教学中,深入启发学生对感受成熟的自然山形或动物形状,进行多方面的处理,如:切割、均衡、强化、渐变、局部夸张、透视、共用线和共用边等,在观察中发现、发展、和探求新形象,从而获得无数带有现代图形特质的独特形,这些新形又为我们进一步发现新的发散性思维提供了起点。这里所谓的原形形象,就不仅仅是原形处于自然形态中的自然特征和视觉形象,同时也包括在探索过程中的一系列视觉效果的偶然但独具特色的、整体和局部的形象,包括不同的处理形式对于原形创造性的利用和开掘。

那么,这些不同形式的处理怎么进行呢?例如:用分割的方法来对原形进行一系列不同内容的处理。由于比例,方向,位置的不同关系,分割数量的增减变化,整体与局部的不同利用,原形为合理分割提供了契机,合理结合其他处理形式的契机以及不同的描绘方法,所有这些因素,都将产生装饰图形训练中的各阶段的效果,这就为我们有秩序、广泛探究的训练活动提供了可能。这类基本训练的反复进行,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图形设计的能力。

事实上从这个图形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对自然原形的处理,一方面与结构方法有关,一方面与参与变化的构成元素有关。在实际的运用中,应该具有对特定的原形有一种或几种独特处理方式。要求学生对于原形所具有的变化倾向,作出敏感的判断:还要求学生对原形情调投入具有独特性的自身情感及理解。另外,装饰图形设计的变化,体现了学生对形式原理的理解。“调和”,“虚实对比,疏密对比”,“知白守黑”,“均衡”等这些法则都应该在设计图形中自觉的运用。在图形设计制作过程中,有时会有和当初的想法不同的效果,有意外的惊喜,如:颜色的水性和覆盖,有厚薄颜色同时对比产生的粗狂和含蓄的效果,这些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效果的产生,给我们的设计增色不少,

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给学生多方面的训练,布置学生用多种处理手段。使同一个原形在黑、白、灰的处理上;在分割错位的处理上;点线面的互相转换上,把握各种形式语言对情调的反映能力,积累各自装饰图形设计的经验。或者,用相同原形或不同原形。采用一种处理形式,但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以山为例运用分割错位的设计手段:有的以山水本身的结构,运用旋转的骨骼做穿越嫁接,形成具有强烈律动感而又暗示其山的特征的,也有保持山的外轮廓,用其花心作切割高低错位的排列,同样也是错位,有的可以采取大小渐变为前提的分割错位,又是一种效果等。总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通过图形设计中前人今人摸索的法则,采用已具象的,对比的各种表现方法,来增强图形设计创作的视觉冲击力

3要重视装饰图形的书法性特点

现代装饰图形一直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从近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较普遍地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上,如何继承我国的国粹文化,让优秀的书法艺术传统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使学生在创作设计中体现出宏大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时代风格,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的问题,显然重视不够。

一个民族有特点,一定要有它自己的书法文化,在自己独立的文化背景下衍生出的艺术一定有它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对我国民族传统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足,似乎一提到传统,就是梅兰竹菊图形,没有从本质上分析、研究经数千年积累形成的艺术特征。传统图形的本质在于积淀,凝聚了炎黄后代的概念、观念、心理、生活、习俗及审美理想等的民族特征,并如实地反映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智慧的,它的独特性、循序性、传承性,是东方艺术的典型。我们流传下来民族的抽象,在其当时也是有很当代,有和时代紧密联系的特征。所以说,我们的民族艺术从来就是和自己的时代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始终积极纳入新的艺术成分,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艺术。

一般人认为,图形只是肌理上的,其实中国的艺术图形在其他方面也是无所不在的。比如狞厉庄严的书法楷书艺术,它的圖形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因为书法的演变,就是中国文化慢慢演变的过程,因此它的图形就应该是很正统、神秘的特征。汉代隶书质朴,唐代的楷书有庙堂之气等等,这些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遗产也是也是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十七世纪中叶,中国书法传人法国,以后又相继传到德,意,西班牙等国,形成所谓《孔子风范”,对欧洲的装饰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有一个例子:在一所中国很有名的艺术学院。有一天,一个外国的艺术代表团来,对我们的油画没有兴趣,而对我们的用中国书法的图形作品却爱不释手。看了又看,流连忘返。在座谈会上,他们说:“你们国家,民族传统如此悠久,我们的毕加索都受你们文化的影响”。这里没有说油画不重要,而真正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图形,只有和中国特有的文化相融才能完成。

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光辉灿烂。要继承才能发展,在学习民族传统的图形中,先临摹,这种先学习先人总结的成熟的技法,然后再在这基础上发展加入自己的新的技法内容,这是事实证明比较合理的方法。中国图形教育的先驱们如朱屺瞻,在生前多次谈到学习图形要重视民族传统的重要性,临摹民族民间的传统作品,更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先辈的身教和言传,不应忘怀。

今天,我国已进入文艺复兴的时代。实用的现实艺术也朝着独特化的方向发展。现代装饰图形设计的教学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我们通过这些图形设计的基础训练,借鉴外来图形设计的精华,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发扬民族传统的价值,设计出中国特色的和时代风格的紧密结合的图形,使我们的设计产品、艺术品能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并独立而自豪地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