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冲突下对“纯洁”苔丝的剖析

2017-05-18 13:54王首艺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苔丝功利主义悲剧

摘 要:哈代笔下苔丝形象是道德冲突下的悲剧反应。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是英国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贫富差距加大,阶级分化严重。本文从伦理学视角下,把功利主义道德观与义务论作为方法论,试图以不同角度比较分析苔丝在不同的道德标准下,度过了悲惨的一生,“一个纯洁的女人”怎样走向毁灭。功利主义道德观追求个人道德自由和最大幸福的结果与行为本身,而义务论立足于全社会人民群众利益动机。

关键词:苔丝;悲剧;功利主义;义务论;道德

作者简介:王首艺(1995-),女,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2

在伦理学领域中,道德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尤其在道德标准方面,西方学者也是各抒己见。于是在道德层面上伦理学家们产生了两种相对的理论,功利主义与义务论,功利主义作为典型的伦理学说,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时代产物。哈代笔下的苔丝,正生活在这样有着道德标准的社会。

一、道德的冲突:功利主义道德观与义务论

功利主义道德观以边沁为主要代表,认为人们一切行为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或是减少幸福的指数。这里的幸福不是个人幸福,是最大化的社会幸福,社会幸福是指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来衡量的。简而言之,该流派把道德归为“人”的幸福,追求行为的有效性和效用性,共同维护彼此之间的利益,强调结果。而义务论则以康德为代表,认为一个行为道德与否,在于行为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否是道德的,即为了道德而道德,而与行为结果无关。义务论强调理性,道德是一种责任,不会因为感性的失误而改变道德原则。二者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义务论强调的是世界上的真善,这种善不会在任何情况下有所改变,如果善被迫与某种动机和结果相连,则不能称为善,也就是说是不道德的。而功利主义是先选择结果,而随后选择的行为,主观认为是理想的结果。同时也有可能偏离这一结果,强调动机,是不计动机,不在乎结果的。哈代笔下的苔丝被定义为“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在当时社会的苔丝的经历却被视为不可原谅,有伤风化的罪恶行为,是不纯洁的。纯洁与不纯洁是对立的,也是道德观的冲突对立导致,苔丝悲惨的一生说明了当时社会在各方面都存在冲突以及双重标准。

哈代是橫跨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和20世纪的跨时代作家,因此他的大部分创作灵感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传统。在大多数情况,文学风尚往往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是英国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显著提高,工业化如此迅速的发展不断从城市向农村深入。工业化时代逐步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来源;传统的习俗被打破。乡村建立了工厂,机器同样也随处可见,往日宁静的田园风貌也在慢慢消失。农民的生活逐渐以工业为生存基点,农村经济不断瓦解,工业逐渐发展。哈代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被工业革命所改变的英格兰西南部多塞特郡的一个村庄,他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故乡为背景。在乡村,人们对宗教的信仰是很虔诚的,尤其是基督教传统一直在农村的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社会文化的传播,也使哈代在思想意识上发生了改变,在《苔丝》这部小说中体现了作者对宗教的质疑以及对宗教的本质信仰之间的冲突。苔丝一生的悲惨是与当时的法律、宗教、伦理下的冲突息息相关的。

二、苔丝的功利主义道德观分析

苔丝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乡村姑娘,在父亲偶然得知自家是古老贵族的后代之前,生活虽然清苦,可还算得上稳定。自从这个消息传出,苔丝的命运从此改变了。母亲希望苔丝凭借美貌可以在这个古老贵族的阔本家捞取一些好处。自尊心极强的苔丝本不情愿,可苔丝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把家里的唯一收入来源老马弄断气了,苔丝看着家里的弟弟妹妹,不想让父母伤心,最后决定去自己的老本家碰碰运气,她本不抱有希望,可还是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去拜访老贵族,不料被老贵族女主人的儿子亚雷克·德伯维尔看中并被亚雷克诱奸,生下了未受洗礼而夭折的婴孩,曾经以为再也得不到幸福的苔丝遇到了克莱尔,与他的相爱到分离,最后以杀害亚雷克被捕而结束悲惨的一生。苔丝一步步的选择,一步步的失败,命运的玩弄,对于她来说是万般的无助和委屈,而在他人看来却成了不可饶恕,罪孽深重的女子。

苔丝是家里的大女儿,有一个酗酒而并不健康的父亲,收入仅靠一匹老马做点小生意,老马一死,家中的生活算是一贫如洗了。苔丝必须采取行动改变这一状况。他去德伯维尔家攀亲戚就是这个原因,被亚雷克诱奸后的苔丝,一直被他当作宠物玩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她选择接受是因为她认为这是父母所期望的,嫁到一个阔绰的家族,为父母和姊弟们生活能好一些,她尽管不爱亚雷克,但是她认为嫁给他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一个纯洁的女性被邪恶的男人玷污,亚雷克从没想过与她在一起,成为亚克雷的情妇,她不愿意成为别人的玩物,任由他人摆布。苔丝决定回到自己的家里,把亚雷克埋下的邪恶的种子生下来,但可怜的婴孩却不久后夭折。经过这一切的苔丝,不希望在家里增加负担。她必须出去工作,在牛奶厂与克莱尔相识。她起初的想法是不会爱上任何一个男人,同样她认为自己也不配和其他男人相恋。可在克莱尔心里,她是那么的完美,纯洁无瑕。克莱尔也是她遇到的最正直有魅力的男人,她承受不住克莱尔给与她那么多强烈的爱,无数次的纠结与思考,她都不能与克莱尔在一起,她认为这样对谁都好,苔丝怕他受到伤害,怕他知道了她从前的事而失望,这一切是自己咎由自取,不想再连累任何人,可最后还是接受了克莱尔。功利主义认为的最大幸福,在苔丝身上深深的验证了真善,她委屈自己希望身边的人可以过得幸福,她以为接受克莱尔的爱可以使他未来更幸福,最后因为父亲去世,家庭破碎,受亚雷克的愚弄重新回到他的身边,这一切都源于她希望她世界中的每一个人可以过得幸福,母亲老有所依,孩子们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这是她唯一支撑下去的全部动机,她的全部观念都在为别人着想。而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总是存在偏差。

總的看来,苔丝看似松散的道德观正是功利主义的核心,与道德抉择联系密切的问题是她的烦恼之源,她希望得到或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幸福。她为了家人的生活接受亚雷克,可以视为轻薄吗?她为了克莱尔的爱而决定抛开痛苦的过去,可以视为罪孽吗?哈代认为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苔丝这样的善良,从功利主义道德观的角度出发,她希望身边的人最大化的幸福,苔丝是纯洁的女人。

三、义务论下苔丝的道德分析

19世纪的英国,尤其在乡村,以基督教为基础的宗教意识极为浓重,但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人们对理性的重视越来越突出,伴随工业革命带给部分人的消极影响。导致在这一时期,对基督教原有教旨做出全盘反思。但有其想法的人甚少,毕竟在宗教出现以来始终是以维护道德教化作为主要核心,宗教是信仰者的主要精神依托,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宗教的影响导致女性的地位有了相应的标准。例如:“我是在罪孽里生的,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篇》51:5)在社会人的眼里,苔丝被迫成为亚雷克的情妇,没有结婚却生下了他的孩子,以宗教的道德教义来看,从怀胎开始就有罪了,所以孩子和母亲同样被视为罪人。因此,上帝是不会接受这个小生命的,没有被洗礼的孩子是罪孽的,是违背教义的行为。所以从这时开始,苔丝就已经被社会认定是有个有罪的女人。这就是她一生也改变不了的现实,在她的身上印下了大大的标签,她不允许再被幸福包围。在当时,基督教的教义也深深地影响着女人的地位,圣经中提到:“创世纪时,上帝说,男子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由此可见,女子依附于男子,处于从属地位。在那一时期的法律也明确说明,妇女的财产地位是不能够独立的,任何妇女的财产和收入都由其丈夫所有。严格的婚姻制度,虔诚的宗教信仰者是不允许离婚的,因此即使克莱尔知道了苔丝的过去,也没办法在法律上抛弃她,因为他的教义不允许这样做,她的过去对他来说,从他的价值观上看,就是罪恶的女人,肮脏,轻浮,“纯洁”这个词汇根本不配与她相关。社会道德标准是不能容忍这样的女人存在,不道德,是恶行。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苔丝未婚先孕,被克莱尔的抛弃,被亚雷克的愚弄,最后因杀人罪被捕,一切就像命中注定的悲惨,一步步走向毁灭,却得不到社会上的帮助以及他人的一丝怜悯,这样的苔丝可以坚强地活下去,用意志去进行抗争。在社会大环境的道德观念中,苔丝的形象是没办法改变的,从当时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苔丝的选择就是不道德的,社会不会在乎感性事物,而是从理性出发,是理智的道德,为道德而道德。这完全符合伦理学角度的义务论道德层面的观点,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不同的道德标准,苔丝是否纯洁的问题必然会引起争论,对于义务论者,社会的大环境视角下评析苔丝,她成为一个“不纯洁”的女人。

四、道德冲突下的“纯洁”苔丝

哈代一直是以矛盾的心理来刻画苔丝,她把苔丝的行为、经历描写的那么不道德,罪孽,但是在文中标题确把苔丝定义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如此微弱,却仍评断一个失了身的女人仍旧纯洁,由此看出哈代对社会的道德标准也存在质疑。在功利主义与义务论在道德层面的冲突,酿成了苔丝悲惨的一生。但是我们不能去评判义务论下的道德观好与坏,那是理智的、信念的道德,是贤人的德,从社会物质利益出发。功利主义道德观是情感欲望的道德,从动机出发。因此,哈代在结局设置的反转情节,道德偏见的克莱尔可以原谅苔丝的过去,迫切希望回到苔丝的身边爱着她,可以证明,即使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一个人的心灵不能与肉体相混淆,即使在纯洁的肉体有一颗肮脏的内心,可以视为纯洁吗?唯有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在如此的道德冲突下,苔丝结束了一个纯洁女人的悲惨一生。

参考文献:

[1]秦岭.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J]. 南都学坛,2005,05:80-81.

[2]吴微. 苔丝悲剧的必然性[J]. 中国科技信息,2009,02:207+209.

[3]李有华. 论苔丝悲剧之根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3:58-62.

[4]罗建文. 简论当前社会思潮中的功利主义道德观[J]. 学术交流,1999,02:168-171.

[5]刘云鹤,赵子旭. 康德的义务论与边沁的功利主义之比较[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1:313-314.

[6]王延. 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女性主义解读[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54-58.

[7]高建梅.维多利亚时期家庭理念对英国妇女地位的影响[J]. 现代妇女(下旬),2015,01:45.

猜你喜欢
苔丝功利主义悲剧
伟大的悲剧
蜂鸟——致苔丝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