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农村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17-05-18 23:43范爽丁秀莲
时代金融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范爽+丁秀莲

【摘要】当下,教育的改革成为各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核心素养”是继素质教育之后的更加深入的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为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注重学科与核心素养理念的融合、创设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现实情境、提倡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类评价作为发展农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策略点,力求在课堂教学当中提升农村中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农村中学生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也是在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所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素质教育的施行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步,也使得我国的教育得以与国际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形势相接轨,使得教育适应了国际化的需求①。然而,由于不同的地域存在着差异,教育的发展也有失平衡,城乡之间对教育理念等的把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都产生了极大的差距。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由我国教育部印发出台,其中将“核心素养”置于基础要位,并强调课堂教学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们究竟要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承担的任务是及其沉重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信息化社会,面对不断革新的社会局势,如何才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被社会所接受,推动他们自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推力,这是对全国教育,更是对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教育提出的巨大挑战。

一、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驱,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育行为产生的源泉。②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充当知识载体的角色,学生被动的选择输入式或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我国课改的不断演进当中,教师角色逐渐的发生转变,由课堂的支配者逐渐转变为指导者以及评价者,但这种角色并不被所有的教师所认同,更多的农村中学教师并不能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扮演好这类角色,教师过多的倾向于讲授主义,将知识视为绝对真理,并认为学生对知识技能越熟练,才能掌握越多真理,使自己学识渊博。知识的灌输在短时间内使得部分学生“收获颇丰”,但这是对教学的异化,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伴随着学生知识技能的熟练,学生的素养反倒逐渐降低,常年的“记忆训练”使得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懂得分析,不懂得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往,更不懂得如何适应社会。虽然在我国核心素养提出的时间较短,但对我国教育而言应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尤其是农村的学校。很多农村教师对于新提出的教育形式均报以拒绝的态度。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对知识进行研究,对知识的构建应是靠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而非靠外人的添砖加瓦。教学活动应是探究活动附加创造活动,转变知识观,将学科知识作为问题去探索研究,给予教师自己和学生更多的权利和空间对现有知识进行探索和创造,只有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这一切才得以实现。

二、注重学科与核心素养理念的融合

核心素养并非是学生生来就具备的,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应经过适当的规划和设计来进行,并且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来养成。学生的成长分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他们具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只有在合适的阶段接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具备的叛逆心理更为突出,许多学生更想要随自己的意愿行事,我们在尊重学生个人想法的同时,更要为其发展起到引航的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就必然要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不同的学科具备不同学科的特点,掌握学科逻辑,结合学科过程的特点,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供符合学科逻辑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特点融合,使得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得以体现。

三、创设与学科知识相融合的现实教学情境

核心素養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它是因生活情境的需求而产生的。③核心素养的养成实质上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适应现如今的信息社会,能够面对社会所发出的种种挑战,解决不同的情境出现的各类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使得个人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简单来说这是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现实、社会情境所对我们提出的需求。核心素养的养成服务于我们自身,服务于社会,因而其养成就绝对离不开情境。张华教授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为几类,分别为: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现实情境、观念环境、虚实环境。④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由老师来进行设计,这种情境的创设不是简单的以学科知识为基本来设疑,而是要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来创设教学的情境。贴近生活的现实情境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便于理解。例如语文课,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没有见过北京天安门,让他感受天安门的庄严肃穆,单一的看来自书本的彩图,或许在学生的眼中那只是一个看起来有些特别的建筑物,他们又怎么能真正得到情感上的感悟,产生爱国情怀。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能过很好的理解所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知识,融合现实、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提倡探究式教学

21世纪所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这对现代教育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农村课堂教学对此类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更是极为薄弱。赶着记,紧着学使得学生逐渐对知识失去了探索欲望,没有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学会了知识。这种思想意识对处于转折期的中学生来说是及其不利的。灌输不是万能的,对于有一定思辨能力的中学生来说,灌输是低效或无效的,这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⑤探究式教学可以打破这一局势。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指让学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盲目的寻找问题答案,而是由教师提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情境和问题,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探究,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探究为学习的方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探究活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主体地位以及主动性也都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素中,学生的创造性、在不可测的情境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都是重要内容,学生自己进行的探究活动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自己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积极的解决所遇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当中逐步的养成自己钻研、自主管理的良好习惯,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所具备的优势。⑥合作探究使学生乐在彼此的交流讨论活动中,知识的共享有时也会碰溅出火花,这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所以说,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五、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渗透核心素养评价

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所实施的评价多数都是可以进行量化测量的评价,所以实施起来较为容易。但核心素养的评价,涉及到的评价内容更多属于非认知类,例如学生的创新意识,交往能力等。而这些核心素养的评价,是难以用简单的几道问题来检测得到的,这些素养的评价更多需要从学生日常的表现所呈现出来。课堂是学生可以展现自己最多的地方,也是教师最直接观察学生的地方。核心素养评价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展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而不仅仅是依靠量化的数据来评判自己。21世纪所实行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立德树人,德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成才,首先要让学生成人。课堂当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应仅仅的局限于学生是否记得住答案,而是涉及学生的德行、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意识等,真正的好学生应具备崇尚科學的品行、发现问题的眼光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将发展学生的眼光放的更长远,对学生施以全方位的评价,才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于我国教育而言,推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将是一场长期的研究战役。此项工作的开展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通过对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

[2]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16(4):48-51.

[3]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上海教育研究,2015(4).

[4]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教学研究,2016(6):80-81.

[5]洪明.我国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素养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6:73-78.

[6]马克-登斯库姆.互联网怎么了[M].易容.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2.

作者简介:范爽(1993-),女,满族,辽宁大连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读,小学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