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林绿化扛起应对气候变化大旗

2017-05-19 06:51
绿色中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绿地林地气候变化

文|本刊特约记者 铁 铮

8月上旬,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率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计划》,并明确了具体任务的落实与分工。

有关负责人称,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建设,大力建设森林城市、海绵城市,补短板解决大城市病,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成为“十三五”时期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回顾:森林资源碳储量稳步提升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平原造林、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森林健康经营、湿地保护与修复、公园绿地建设等多项重点工程,提升了林地绿地资源质量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林地绿地资源碳汇功能实现了稳步提升。

公布的最新数据是:这5年间,新增造林面积140万亩、城市绿地72750亩;截至2015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林木绿化率达到5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森林资源碳储量增加178万吨。

有关部门积极夯实基础,持续推进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研究了北京地区的碳汇营造林计量监测模型和参数,建立了涵盖2座碳通量监测站、33个山区公顷级样地和300个平原样地的监测体系;对百万亩平原造林、近自然森林经营等重点工程开展碳汇计量监测,为相关政策制定及项目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碳汇造林和经营的试验示范区计4.5万亩;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澳门政府合作开发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碳汇项目”,引起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关注。

北京林业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基本建立。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森林增汇经营技术指南、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等系列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性文件、实施细则,完成碳汇造林项目交易试点,理清了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程序,探索出了项目开发的可行性模式。

有关部门大力普及碳汇理念,举办“零碳音乐季及森林音乐会”、碳汇“五进”活动等系列宣传活动百余次,通过零碳会议、零碳车贴、购买碳汇履行植树义务等形式,募集资金1750余万元,参与人数位居全国首位。举办了30多次林业碳汇技术专项培训。

与此同时,从办公、生产和计量统计三个层面实现园林绿化行业节能减排。通过倡导绿色采购与合理用能、电子政务、绿色出行等低碳行为习惯,促进行业绿色办公;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推广节水、节雨低碳技术,促进行业生产运行的节能减排;通过统计行业能耗与碳排放基础数据,初步建立了行业碳排放计量监测网络。

挑战:林地固碳增汇功能仍需强化

生态文明建设为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赋予了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北京时,明确要求落实结构、调整任务,推进园林绿化发展。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中,都把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有关负责人称,在建设“美丽北京”和“和谐宜居之都”过程中,园林绿化不仅在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也在促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作用突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为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拓展了空间。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统筹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有关负责人说,面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北京区位优势,带动天津、河北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共同发展,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而且为北京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冬奥会的筹办,给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一项重要决策。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要筹办一届绿色、节约的冬奥会,要把北京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北京市提出了“疏解增绿、留白建绿”的全新规划发展理念。这要求园林绿化建设中更加注重提升碳汇能力,发展低碳技术,将碳汇、碳中和等当前国际社会认可的生态指标和理念融入其中。

而现实的挑战却非常严峻。数据表明,截至“十二五”末,北京市仍有480万亩中幼林需要抚育,20万亩荒山尚未绿化,10万亩废弃矿山有待修复治理。全市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仅为27.93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1%、世界平均水平的28.0%。

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挑战,林地绿地资源总量仍显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结构不尽合理,固碳增汇功能仍需提升。

一是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亟待增强。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应对极端气候与气象灾害方面的辅助与支撑作用,未能有效发挥。面对雨雪冰冻、大风、雾霾、沙尘暴、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频发的现状,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的预警与响应机制还未建立。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园林绿化适应气候变化潜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与损失。

二是碳汇综合管理体系需进一步优化。北京市林业碳汇综合管理体系存在管理与技术的规范化不完善、林地绿地资源碳汇计量监测与效益评估未全面铺开、社会志愿参与程度不高、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需进一步理顺管理程序,加强技术支撑、公众宣传与人员能力建设,形成完善的林业碳汇综合管理体系。

三是节能减排工作需加大力度。园林绿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传统高能耗与高排放生产经营模式为主、新兴低碳技术与产业推广应用不足、行业能耗统计相对困难、人员仍然缺乏低碳办公与生产意识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措施:增绿地、提质量、保湿地

稳步提升园林绿化资源数量与质量,持续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是整个行动计划的核心。

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建立林业碳汇综合管理机制,力争区域协同发展取得突破,逐步夯实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与人力保障体系,逐渐形成全民参与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积极消除碳足迹的社会风尚。

计划确定的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蓄积量达到1770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60%,森林碳储量较2015年增加150万吨,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到5%。

增加林地绿地资源总量是重点。全市现有困难立地条件的20万亩荒山荒地。“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绿化措施,推广应用抗旱节水新技术、新材料,到2020年全面完成荒山绿化;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平原造林38万亩,到2020年使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形成大尺度城市森林景观。

在提升林地绿地资源质量上,将依托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和市级森林健康经营项目等重点任务,以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对100万亩低效生态公益林进行改造提升,对300万亩中幼林进行抚育,对100万亩中幼林实施封山育林,通过改造、抚育、封育等措施,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效益。

与此同时,北京将进一步加强湿地的恢复与保护。以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大湿地带,以及多个生态功能区域为重点,大力开展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建设。新建湿地4.5万亩,恢复湿地12万亩。到2020年,全市湿地总量达到81.6万亩,占国土面积比例提升到3.31%。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受到重视。计划提出,要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加大松山示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开展保护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开展黑鹳、百花山葡萄、丁香叶忍冬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

推进环北京绿化建设,也是重要任务之一。将重点推进环京6县绿化建设,造林50万亩。对通向津冀的30余条交通干线和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等四条重要水系进行全面绿化建设,形成生态廊道。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是关键。加强林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等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损失。加强森林防火瞭望塔和检查站建设,完善通信指挥系统,使全市林区整体监测覆盖率由70%提升到85%以上,通信覆盖范围由68%提升到90%以上。全面开展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加强对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及山区生态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加大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推广航空作业防治技术手段。到2020年,建设市级试点3个,区县试点16个。

为广大市民供给良好的生态产品和空间,是行动计划的宗旨。园林绿化部门将发挥林地绿地在休闲、疗养、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优势,研究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合理布局疗养、体验教育的空间布局,分析不同林型和树种的疗养特征和作用。推进森林疗养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建设10处功能多样的森林文化示范区,开展低碳园林社区试点建设与技术推广,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拓展空间。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平台,开展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认知和参与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具体措施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做出了具体的部署。

行动一:开展园林绿化适应气候变化机制研究与示范。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主要树种和植被的分布变化情况,开展气候变化与园林绿化交互影响机制的长期监测与评估;引进和集成国内外园林绿化节能减排与适应性提升的新技术,建设5处不同区位与功能定位的园林绿化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基地。

行动二:推进“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使节水型园林绿化工程节水达到30%。重点开展集雨型绿地建设,开展植物材料覆盖、节水植物品种选育、节水植物配置等园林绿化水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应用及示范,量化园林绿化用水定额,建立节水抗旱标准体系,缓解生态环境需水压力,发挥城市森林生态涵养功能。

行动三:完善林业碳汇综合管理体系。规范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碳汇的计量监测工作,监督林业碳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开发流程,推进项目的开发与市场交易,引导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结合志愿交易碳中和市场的发展,制定林业碳汇志愿交易项目管理办法,完善网上申报和交易管理流程,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碳中和活动。将大数据平台融入林业碳汇的综合管理,提升林业碳汇的信息化水平。

行动四:构建京津冀碳汇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京津冀林业碳汇项目合作开发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促进以林业碳汇为切入点的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以冬奥会生态建设为契机,研究搭建三省市联动的林业碳汇志愿项目交易平台,初步形成跨区域社会志愿参与履责体系。

行动五:开展基于碳汇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建立基于森林碳汇功能消涨的生态补偿动态评估、管理及操作实施程序,估算北京山区森林经营管理产生的碳汇价值、成本和所能获得的生态补偿数额,研究加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大气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标签作为附加指标,积极开展生态补偿试点与示范,为森林多重生效效益的价值化补偿探索路径。

行动六: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碳补偿。鼓励社会单位和市民通过购买碳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开展有效的传播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参与营造林增汇活动,实现企业和公众碳中和。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的生活、生产、消费行为和方式。

行动七:计量与监测园林绿化重点工程碳汇量。研发北京市主要树种和森林植被类型生物量模型,为科学评估测算全市林地绿地资源碳储量和碳汇能力夯实技术基础;充分利用样地调查方法结合遥感技术开发,对全市“平原造林”、“荒山绿化”、“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等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开展碳汇计量监测工作,科学分析计算工程碳汇量,在全市环境评估体系中体现林业碳汇重要地位。

行动八:建设全市碳监测站点网络。以建设7个生态监测站和52个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监测点为依托,配备碳指标监测基础设备和设施,配套形成北京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的碳监测网络体系。使该监测网络成为林地绿地碳汇功能实时报告与预测的科研依据,为全市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政策决策、经营策略规划、经营技术制定、科研、科普及信息储藏提供科学支撑。

行动九:促进行业办公与生产节能减排。继续倡导绿色办公行为习惯,推行绿色采购与合理用能,减少机关日常运行耗能。建立行业用能耗能的登记管理办法,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机械使用及水、电资源浪费。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推动生物和物理防治逐渐取代化学防治,以生物质肥料替代化肥,减少面源污染。开展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及碳排放量统计,确保“十三五”期间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的目标的实现。

行动十:发展园林绿化低碳产业。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大果树、花卉、种苗、蜂产业发展中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产业用能节能水平。加强经济林产业的碳监测,结合10万亩高效节水果园建设、25万亩老残果园更新和25.5万亩低效果园改造,大力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措施,选育抗旱抗病优质苗木,推广剩余物循环利用,全面推进产业节能减排。

行动十一:资源化利用园林绿化剩余物。坚持山区、平原园林绿化剩余物就地粉碎处理还土、城区集中处理的原则,大力推广园林绿化剩余物收集利用机械设备和园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园林绿化剩余物相关产品的先试先用,建设30处园林绿化剩余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园林绿化剩余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

保障:力求将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为了使计划从纸上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发展,协调推进。把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考虑,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保持和增强全市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促进低碳城市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减缓适应,同举并重。加强适应性研究,提升林地绿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提升现有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减缓气候变化趋势。

三是科技创新,制度保障。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用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措施来支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完善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顶层制度设计,促进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公众和碳排放大户积极主动参与,建立多元化园林绿化生态建设融资渠道,推进林业碳汇交易。

有关部门表示,要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的投入力度,强化林业碳汇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健全市场机制,推动碳汇市场发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稳定的经济政策体系。

林业碳汇智库建设将得到加强。整合首都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增强政策研究、营造林方法学与应用技术开发、计量监测与审定核证技术研发与实操、林业碳汇交易研究及管理等方向的研究,打造专业、权威的林业碳汇专家库。结合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需求,开展跨区域人员能力建设,为津冀地区林业碳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培训、咨询与技术支撑、推广服务。

在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有关部门将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及时把握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和动态信息,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先进理念、管理模式,与林业发达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重点引进其在园林绿化增汇减排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增强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猜你喜欢
绿地林地气候变化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图片新闻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