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爱心教育工程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7-05-20 16:50徐卫东��
关键词:爱心教育人文情怀健全人格

徐卫东��

摘 要:本文阐述了开展“爱心教育工程”活动的三个类别,并介绍了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而开展的一系列针对性的活动。

关键词:爱心教育;人文情怀;健全人格;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5-2

爱心教育工程,是我校开展的一项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系列育人活动的总称,育人活动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以“人文情怀”为核心,培养学生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二是以“健全人格”为方向,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培养学生做到自尊自律,孝亲敬长,敬业奉献,明辨是非,崇尚自由平等,热爱并尊重自然。

近年来,我校将这项“爱心教育工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载体,全方位、多维度、高品质地开展了下列活动。

一、打造爱心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以校本课程助推学生成长

1.开发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修课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其中,“仁爱”是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也把“仁”排在首位。学校组织专门力量,组编了《明达之爱》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用“仁爱”之心去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

2.构建学生爱心社团精品课程

学校自组建学生社团以来,爱心社团一直是精心打造的亮点项目,先后开展了系列化的校内外爱心活动,并多次在对外公开教学活动中展示。学校进一步将社团活动课程化,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层次,扩大活动影响力,已将其打造成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社团。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内容

学校挖掘各科教材中能够培养爱心的素材,研究通过学科教学培养爱心的规律,寻求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爱心的方法,真正做到在学科教学中培养爱心。学校就这一主题开展专题研讨,确定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制訂相应的教育目标,全面开启爱心教育工程。

4.征集“爱的教育与教育的爱”教学故事

通过向全体教师征集体现教育之爱的教学故事,展现普通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人瞬间,挖掘明达教师群体中的优秀代表,结集成册,弘扬明达校园内的教育正能量,从而让全校师生感受到“爱的教育与教育的爱”的真谛,扩大爱心教育的影响力,形成校园处处充满爱心的良好育人氛围。

二、打造爱心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以地域资源助推学生成人

1.与盐城市社会福利院合作,开展爱心行动

学校在市社会福利院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连续十多年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行动。同学们通过与老人谈心交流、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谛。学校力求每一位同学在其毕业之前至少参加一次关爱老人行动。同时,对特别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进行精准帮扶,在高一年级中征集志愿者,开展持续三年的结对关爱行动。

2.与盐城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合作,弘扬爱国精神

盐城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等场所,已成为盐城红色教育资源的标签。学校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拜祭,撰写心得体会,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征文、演讲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事迹中培养爱国情怀。

3.与盐城好人馆合作,传承优良品质

盐城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入列“中国好人榜”、“江苏好人榜”和“盐城好人榜”的盐城好人事迹,深刻诠释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道德精神。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赴好人馆参观学习,特别是让学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凡人善举,从而形成“人人向好人学习,人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4.与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培养生态意识

盐城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其中,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赴自然保护区调查参观,担任志愿者,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爱自然的情怀。

三、打造爱心教育主题活动品牌,以实践活动助推学生成才

1.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培养人文情怀

各班级每月开展一次以爱心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学生讲述身边的爱心故事,自编自演爱心小品、相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同时,学校每学期开展三次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邀请全校班主任参加观摩,并评选优秀班队会活动,每学期在每年级评选出一个活动品牌,面向全校推广。

2.开展生态环保行动,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校内外的生态环保行动,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环境,关心生态资源,关注和谐发展。在校内,开展为校园树木挂戴标牌、学习植物知识等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在校外,开展义务植树、参观植物园等活动,培养学生植绿护绿的意识。

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学校成立有“盐城市明达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引导市民提高文明交通的素养;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生生结对,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开展文明卫生行动,走进社区,宣传文明卫生知识,义务打扫公共卫生,为盐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开展法制宣传行动,走上街头,宣传法制知识、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市民的安全法制意识。

4.建设爱心主题花园,培育健全人格

学校开辟专门的场地,建设爱心教育主题花園。通过石碑石刻、名人名言匾额等图识,宣传爱心知识;通过领养树苗活动,三年如一日地伴随小树成长,体验生命与青春同步拔节生长的快乐;通过建设爱心书屋,开展爱心图书漂流活动,让全体同学都能享受到阅读好书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在有形的爱心教育载体中,培育健全的人格。

四、打造爱心教育优秀管理团队,以集体智慧助推学生成功

1.搭建最强功能的师资队伍

爱心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被盐城市委宣传部评选为“盐城市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品牌”。2003年开始,学校与盐阜大众报社、盐城市教育局红十字会联合创办了“爱心班”,每年面向全市招生9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免除三年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至今已连续14年,帮助100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学业,成就他们的大学梦,实现人生的理想。爱心班是我校爱心教育工程的核心区,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关爱他人的行动标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正能量。

2.全面培植教师群体的爱心情怀

通过师德论坛、班主任沙龙、教育故事演讲比赛等形式,不断培植全体教师的爱心教育情怀;通过评选表彰“十大魅力教师”、“最美教师”等活动,树立爱心教育的典型,引领全体教师关爱学生成长;通过爱心教育案例分享会、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爱心教育的实践与研讨。

3.强化以学生会为主体的自主管理功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组织校学生会、年级学生分会的成员,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对经济贫困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单亲留守学生等予以帮助和辅导,通过同龄人的视角,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学雷锋月等大型活动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组织和管理各项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爱心教育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成长

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围绕以爱心教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定期举办爱心教育讲座,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爱心教育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充盈生命情感的教育,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多年来,我校正是感悟了这一教育真谛,以爱心教育工程为突破口,把爱当作教育的生命,用心灵耕耘心灵,用情感播种情感,用人格塑造人格,找到了一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务实之路,并且将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向远方。

猜你喜欢
爱心教育人文情怀健全人格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以“爱”为基础,做好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