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寻“静”之旅

2017-05-20 18:37鲍文斐��
关键词:培养习惯创新方法

鲍文斐��

摘 要:学校能够静下来,老师能够静下来,学生能够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必然会出现。我们需要让“静”成为一种习惯,让“静”成为一种方法,让“静”成为一种气质,从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文化,创造一个适切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培养习惯;创新方法;提升气质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2-1

“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有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这是特级教师吴非在《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中说过的话。的确,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绚烂,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动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静。惟平和,才见生命的广大;惟平静,才见生命的深远。静是一种品格,可以沉淀浮躁。静是一种智慧,能够感悟真谛。在教育界的喧哗嘈杂中,学校能够静下来,老师能够静下来,学生能够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必然会出现。

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笔者整天面对的是一群活泼烂漫,天真无邪的孩子。有过欢笑,也有过烦扰;有过欣慰,也有过无奈。如何才能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文化、创造一个适切的成长环境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启了教育的寻“静”之旅。

一、让“静”成为一种习惯

众所周知,低年级小朋友热情、活泼、爱表现,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班级里只要有个“风吹草动”,他们立刻就会炸开锅,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学生小Z是一位聪明活动的孩子,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小嘴巴,想到什么脱出而出,看到什么张口就来。排队时说,做操时说,就连吃饭的间歇也还是在说,整天像个小小麻雀似的。每次教育之后,他总会好那么几天,但是时间一长,又依然如故。于是我改变策略,让他当前了班级的纪律小干部,专门负责管理同学随便说话的事情。想不到这招“以静制动”,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一天,他悄悄告诉我:“鲍老师,现在我不随便讲话了,因为我要管别人,自己先得有好的表现。”听了他那稚嫩的“肺腑之言”,我会心地笑了。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在班级开展了“看看谁最安静”的评比,每天一评,每周一奖。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的变化可大了,遇到随便乱说的现象,大家竟然不约而同地帮助改正。俗话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让学生静下来,不是去束缚、压抑学生,而是让他们在集体的生活中,学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做一个有涵养、有修养、有素养的人。

二、让“静”成为一种方法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对待学习不能浮于表面,而要静心沉思。班级有学生小W,是个很爱写作的孩子,他常会把在家写好的习作带到学校让我欣赏。他的文章选材独特、构思巧妙,尤其是好词佳句频频跃入眼帘,真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是每次在学校里进行命题作文时,他的习作虽然能洋洋洒洒写很多内容,但文章的用词造句却是平平淡淡,一点儿也不精彩。经过几次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提笔就写,不加思索。每次进行校内习作时追求的是快,总希望自己能第一个完成。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光图写得快,而不管写得好不好,这样的写作显然是事与愿违。于是,我让他打开自己的校内习作,逐句引导他修改起来。他写道:“有一条小河,水很清,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我提示他:“表示水很干净可以用上什么词语呢?”他静静得思考了一会儿说:“清澈。”“用成语来说呢?”“清澈见底。”“这个成语我们早就学过了,那你怎么没有用上呢?。”我话音刚落,他忽然就明白了。于是,我趁机指导起小W:“写作要慢工出细活,有时不要急于表达,要静心思考,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更好。”的确如此,有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与其说“静”是一种学习环境,倒不如说“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多学生爱上写作,我还在班级里开辟了一个专栏——“下马看花”。希望大家对待语文学习要有仔细,认真的态度,不要“走马观花”。“下马看花”专栏里呈现的是学生的优秀作品,被贴成花朵的样子,供孩子们欣赏。刚开始,大家看的时候还争先恐后、吵吵闹闹。但是时间一长,欣赏佳作的人多了,吵闹的人少了,因为大家知道要想细细品味,就得静静阅读。

三、让“静”成为一种气质

常言道:“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往事如流,但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杂念,便可寂静安然。”在学校这片净土中,让孩子们时时接受“静”的熏陶,处处感受“静”的环境,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宽容、善良、博学、高雅的人。浮躁的心做急急忙忙的人,安静的心做心平气和的人。低年级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打闹、斗气的现象难免会发生。因此只有让学生先把心静下来,他们才会慢慢学会静心。我们知道阅读使人宁静,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在班级开展了阅读漂流活动。每学期初,我都会让孩子把家中闲置的图书带到班级,充实地班级的图书角中。接着,我就会利用课间、午间休息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中,同学们与书中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对话,净化心灵;与书中一个个智慧的方法共振,完善自我。在阅读活中,同学们还轮流担当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当好班级的小主人。老师则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会,鼓励大家畅谈阅读感受,交流读书心得。通过阅读,孩子们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在心智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气质。

“静”是一种习惯,“静”一种方法,“静”更是一种气质。我们只有深刻领悟“静”的含义,才能“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显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務,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静”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培养习惯创新方法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论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引领自主阅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