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伴我成熟

2017-05-20 18:38丁秀芬��
关键词:教学反思

丁秀芬��

摘 要:教学反思对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思课前备课,让我们的备课更充分;边教边反思,让我们课堂教学更完美;教学后反思——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教学反思伴我成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3-1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有效途径。

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一、教学前反思——反思课前备课,让我们的备课更充分

备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教案,所谓备课,也就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案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白金声曾对此做过比喻:“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如根上浇水;在讲课上增加学生负担,似叶上施肥。”

反思备课可以让我们:

1.备好教材,做到心中有书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凭证,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当今,它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只有把握了教材的特色,教师才能准确理解编写者的意图,与教材真正进行对话。要把教材看做一个范本,把握重点难点,而且要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要贯穿三个章节的内容:为了讲清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就要复习初一的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同时为下一章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做铺垫。

2.备好学生,做到心中有人

在备课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单元预习,布置一定数量的配套练习,收上来批一下,通过这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老师可以课前设计几个环节,分小组讨论,分别派代表上台讲解,其他小组点评。不能只讲好或者不好,要讲清好与不好的原因,不好的话要提供修改方案。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可以分这样几组:第1组是探索为何要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一系列的知识点如何理解?3是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关系?4是象限内的点与数轴上的点有何特征?第5、6小组分别讲解2个例题。

3.备好教法与数学思想,做到心中有数

教无定法,教师需要克服各种教学方法的局限,面对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大法必依,小法必活”,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4.备好重点、突破难点

备课时,一定要弄清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的重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中:“学习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标出点的位置,会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学习难点是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标出点的位置,会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为这一课是为下一章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做铺垫的,而画图的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所以为了“描点”,一定要突破这一重点与难点,同时渗透给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备好开头,做到引人入胜,备好结尾,引发探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的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职欲望,而且可以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其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的开头,在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听到一位老师是用情境创设导入法直接导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1.想一想:在教室里怎样确定自己的位置?2.上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票上至少要有几个数字才能确定你的位置?这样,学生就非常清楚地了解了学习这一课的目的,并能激起学生想学下去的欲望。

二、教学中反思——边教边反思,让我们课堂教学更完美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的例题中,分别标出(2,0)与(0,2)所在位置时,学生容易混淆,分不清到底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说明学生分小组讲解时讲得还不到位,那就需要老师重新讲解,并让学生得出结论: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三、教学后反思——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我非常欣赏许传利先生所探讨的课后反思,他提出了“七要”: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内伤”?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