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三种策略

2017-05-20 10:18张钰明��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张钰明��

摘 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是一个很热点的问题,那么数学教师应该运用什么策略,去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精心预设、及时捕捉、善待差错等策略,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40-1

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或学生对感兴趣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那么数学教师该如何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充分预设 追求课堂的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在课前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并找到应对策略,才能“临危不乱”、精彩生成。在教学中只有精心预设,才能把握教育契机,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学课堂,首先应基于充分预设。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吃透教材,做到将整个教材熟烂于心,将与教材相关的知识都要明了于心;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都琢磨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备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已有什么、缺少什么都要清楚的很,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视角去看教材,思考问题,猜测他们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这样,当课堂上出现随机的问题情景时,教师就能迅速判断这种问题对于本课的教学有多少价值,应从哪个角度去把握和引导,以及如何把它整合进本课的教学目标。华师大版九年级下第27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内容,一般分为6个课时。教材从实际问题情景着手,引入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变量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与认识了形如:①y=ax2、②y=ax2+k、③y=a(x-h)2、④y=a(x-h)2+k、⑤y=ax2+bx+c这五类二次函数与其图象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从形式上看,這是五种不同类型的二次函数,学生会刻意分开讨论学习,这样就表现为内容知识点多,表面零碎,孤立没有联系,学习难度较大。实际上,这五种类型是互相联系的。前四种其实都是二次函数的顶点式,而对第五种二次函数的一般式的学习,也是通过转化为顶点式来讨论学习的。因此,我们尝试对教材的内容重新加以组织,尝试以顶点式为中心并贯穿始终。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二次函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实都可以看成顶点式,试图让学生用顶点式的知识解决本节的主要内容,形成关于二次函数的系统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层面上的一次质的飞跃。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在学习了前四个形式之后,适时引导学生这其实都是顶点式,本节内容的学习其实是从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到一般式,再回到顶点式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捕捉课堂意外亮点 追求课堂的有效性

叶澜教授对有效课堂做过精辟的诠释:“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课堂意外”蕴藏着巨大的教学价值。面对课堂意外时,教师应适时把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尴尬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时重构共建,将课堂上的意外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让认知在意外中升华。

一位教师在执教七年级上册《走进数学》一节课中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在3,6,8,9,18这5个数中,哪个数与其他4个数不同?写完题目,根据教学经验,教师认为这个题目太容易了,答案是8,马上就会有学生答出来,可以不用在这里多化时间。当教师在写其他题目时,已有很多人举起了手,不少学生的表情显得轻松自如,于是教师叫了最早举手的学生A回答。“这道题的答案是8,”学生分析说:“因为3,6,9,18都是3的倍数,而8不是,所以当然选8了。”和教师可课前预设完全吻合,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正当教师打算讲解第二道题目,这时平时学习不太好的Z把手高高地举起。“你有什么事吗?”,“我选了3作答案。”Z怯怯地说。顿时,下面有了一些讥笑声。“你能说说自己选3作答案的理由吗?“我觉得其他4个数,它们都是合数,而3是质数,所以选3。”这种说法对不对?对呀,这不也是一种规律!一语激起千层浪,老师,我认为答案应选18,因为3,6,8,9都是一位数,只有18是一个两位数。教师抓住契机,启发学生探索数字规律,把意外当作宝贵资源加以利用,使课堂多一份精彩。

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许多课堂教学中“暴出”的意外情况,其实是教学的良好契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完全与课堂气氛不和谐,但当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却会发现有时这些“节外生枝”中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整个有效课堂的靓丽风景。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敏捷地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信息,随机应变,随势引导,加以判断重组,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形成新的教学步骤,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