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基本概念,让“数”与“形”结合的更美

2017-05-20 11:53刘学俊��
关键词:对称数形结合

刘学俊��

摘 要:新版数学课程標准中,在“坐标与图形运动中”提出:在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能写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因此,笔者的教学设计就想紧紧抓住本节课所体现的数学知识的本身,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建构。

关键词:数形结合;坐标;对称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48-1

一、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1.对课前预设的情况进行验证:学生对于第一节课的坐标的本质概念掌握的如何?

【课堂片段1】 以回顾旧知为出发点,引领学生从表面感受到理性思考

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平面直坐标系有了哪些了解?请你说一说。

师:给你一个坐标,你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个点吗?

师:那我们试试,请你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4,1)和(4,-1)所表示的点的位置。

学生描好后,师接着问:你是怎样找到点的位置的?

师:这两个点在坐标上有什么联系?在位置上呢?

师:这两个点到x轴和y轴的距离分别相等吗?

2.借助数学概念本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体会“数形结合”。

【课堂片段2】 经历操作、观察、归纳后,进一步回到概念本质,进行解释。

师:观察图中四个点的位置及其坐标,你有什么发现?

师:那么相应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又有何联系呢?

师:直角坐标系中,所有满足这种对应位置关系的点都具有上述的特征吗?你再找几对点试试。(学生经过寻找发现完全符合,这和他们心里想的一样,很高兴)

师:你能总结一下你们刚才的发现吗?假设有一个点P(a,b),你能写出它的相关对称点的坐标吗?为什么这样写?

师:反过来,如果给你2个点的坐标具备上面的对应关系,你能判断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3.借助数学概念本质,灵活迁移,举一反三,拓展提升。

【课堂片段3】 由特殊到一般,形成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图中把线段AB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B′。

师:你能说出A与A′,B与B′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吗?你是如何得到的?

师:如果点D(m,n)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那么当AB平移到A′B′后,与点D对应的点D′的坐标是什么?你能总结一下你的发现吗?

二、对教学设计及实践的再反思

思考之一:教学时间很紧,何不“单刀直入”?但凡上过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本节内容容量较大,时间紧迫,几乎来不及“喘气”,为何还要花费时间巩固旧知?其实不然,教师应该以联系的、整体的观点看待每一节教学内容,并努力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旧知环节,看似“旧知”,其实包含了对“坐标本质概念的强化理解”,为后面新的探索活动打下坚实的地基。同时,老师一句“你是如何找到这个点的?”,就又将学生思考的唯度加深了,促使他们从概念本质去找寻答案。这也就是评委老师们一致认为的:立意高。其实笔者也恰恰是有此意的。这儿看似“牺牲了一点时间”,其实在后面早就“赚回来了”。在“蝴蝶作图”活动中,学生们有了前面的铺垫,操作起来更熟练了,甚至下一个环节的流畅也得益于此。

思考之二: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是否面面俱到?大多数的设计,在后面都设计了3个探究环节,看似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经历,充足的体验时间”,其实这样的设计几乎都讲不完这节课,要么就是“前松后紧”,草草收场。笔者认为,虽然探究性教学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但也不必“事事探究,面面俱到”。如何把握,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学目标,找到核心知识点,抓住思维增长点,挖掘出知识点背后的“数学本质”。笔者认为,本节课的3个探究环节都是一个数学知识:点的位置变化和坐标数量的变化间的相互制约作用,究其本质,还是对于“坐标概念的”本质探究。因此,笔者在第一个探究环节,即“点的位置变化和坐标的变化间相互转化关系”的探究活动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建构,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有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厚实的思维过程中,才能形成基于个体自身结构特征得数学理解。至于,后面两个环节的探究则只需要进行“类比”,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即可。这样,一节课,有的放,有的收,学生才会感觉到达成目标的喜悦,同时又为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立足于学生本身,立足于教材本身,立足于基本概念本身,创造出满足不同情感体验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感受数学本质,不断提升思维。

猜你喜欢
对称数形结合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平面第二类曲线积分的对称性
谈大提琴演奏中的不对称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