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初探

2017-05-20 14:27龚慧叶��
关键词:教研儿童幼儿园

龚慧叶��

摘 要: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在重新认识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学习“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并不断努力推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园各类活动中呢?本文从课堂、自主游戏、特色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阐述用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各种策略。

关键词:游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84-1

现阶段,各个幼儿园都在全面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紧紧围绕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力求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让孩子每一天都能充分玩、快乐玩、享受玩,但又不仅仅是玩。而作为老师,我们如何成为孩子的玩伴,让孩子玩什么,怎么玩,但又不仅仅是玩呢?

一、玩课堂——用游戏成就美丽课堂

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课程游戏化就是要我们的课堂突出地表现出“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特征,利用游戏与生活充盈幼儿自身的生命,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他们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仅仅是在游戏中充分地学习和享乐。本着这一“美丽课堂”的目标,我们可以尝试:首先,兴起“课堂大练兵”活动,教师可以分层参加“新苗课”、“对比课”、“展示课”等活动,加入“1+N”师傅帮带制,让骨干教师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帮助年轻老师在反复的磨课中渐渐摸清游戏策略背后的意义和游戏精神落实的正确做法,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其次,借助名师力量,组织老师们通过视频重温、图片捕捉、亮点分析、模仿再现等多种方式分享交流名师课堂,使得课堂中生态教育的完美走向、美丽课堂的快乐呈现、研究课堂的精神气象作为精神食粮让每一位老师都获益。

二、玩“三自”游戏——用游戏重新认识儿童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能反应出儿童对生活和周围一切事物的一些看法和态度。我们应该坚持“体验为本,生活为源,整合为系,自主为魂”的游戏原则,提倡“自然、自由、自主”、“建构经验、丰富经历、感受经典”的“三自”游戏观,尽可能地满足幼儿游戏、支持幼儿游戏、鼓励幼儿游戏。在游戏活动的打造过程中,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游戏的起点,从幼儿身上找原有经验来进行主题的构建,找孩子的兴趣点来还幼儿“真游戏”的活动广场;我们应该明确幼儿游戏的方向,兼顾五大领域与四大区,容纳园本特色,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综合;我们应该全方位吸纳游戏的资源,提倡低结构材料的大量投入、家长资源与教师资源的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物尽其用;我们应该关注游戏的发展,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情节与发展阶段,并及时调整,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收获幼儿游戏中的愉悦,真真切切看到孩子们玩的乐趣和孩子们真实世界的样态。孩子们在玩,会玩出问题解决的方法,会玩出无限的创意点子,会玩出童年的快乐与真实。老师们看孩子们玩,能看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儿童,什么才是真正的玩,什么才是真正的游戏。

三、玩特色活动——用游戏关注幼儿生活、经验与实践

虞永平老师指出:我们应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追随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保育教育活动”。幼儿园各类特色活动,能成为切入点来注重幼儿在生活中、实践中的学习,将幼儿活动场地从教室移向真实的自然和社会。例如我园的主题阅读活动,班级老师从幼儿活动中生成活动主题,尊重与满足幼儿兴趣的同时提供各类丰富的阅读材料供幼儿阅读与分享;顾全主题进行中与自然、社会的结合,将树叶、纸袋、鞋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活动材料供幼儿再加工、再操作;能机智地利用家長资源、社区资源来展开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幼儿的同时也指导家长、成就家长;实现主题阅读与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的融合,尝试将低结构材料如木块、布块、各类管子等投入其中;教师对幼儿的活动参与性意识强,门头、海报、主题板块、区域环境之中均能看到幼儿活动的足迹、教育的痕迹。

四、玩园本教研——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

只有不断地更新儿童观、教育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应该结合本园实际,借助园本教研活动用游戏精神重塑儿童观、教育观。一来立足重点,强化基础教研;二来,抓住问题,重视应用教研;三来,找准契机,加强专题教研。以此带领教师以“课程游戏化”为重点工作,努力做好课程观念的更新,以及幼儿活动形式和方法的调整和创新,强调低结构游戏材料的重要性。

五、玩思考——用游戏精神审视进退

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一路前行之中不断审视进与退。

我们需要思考游戏内容的进与退:时时刻刻分析户外游戏、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中的优势与不足,思考如何对接“真游戏”理念,让游戏成为孩子们真心想玩的、真情投入的、真正开放的、真正体验的;思考如何让幼儿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用什么来玩”的游戏。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在重新认识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学习“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并不断努力推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这是一条漫漫长路,需要我们幼教姐妹同心协力,上下求索!

猜你喜欢
教研儿童幼儿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爱“上”幼儿园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