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成 书剑养心 文武双修

2017-05-21 18:16
华人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篆刻武术中华

他是人生旅途认真的行者,文武兼修,大智大慧。起为武,大开大合,攻守皆能;坐为文,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他是中华文化的追随者,文韬武略,博古通今;以篆言志,金石为证。取先贤之长,与日钻研,陶成精品,终成大家。

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动者,助人开悟,教人篆刻,印刀下见真章,画笔下显风范;兴学武艺,传扬国粹,修身养心,拳掌间出精华,博採中续辉煌。

坐为文 印刀下见真章

华夏五千年,文化是民族的根,从古之文化,到今天的“文化中国”,历史在不断演变,文化亦在不断沉淀。三千七百多年前,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的结合,凝固成用来製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也有的艺术形式。历经秦之兴起,汉唐之兴盛,晋之衰落,唐宋之败,明朝之复兴,清朝之中兴,流传至今。

二十来岁,邓昌成先生开始接触篆刻,在之後长达十六年的时间裏,每周去老师处学习篆刻,从不曾间断。其篆刻宗秦师汉,入古探新,兼及皖浙流派、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诸家,受其指点,勤耕细作,刀法日渐纯熟。

邓昌成先生早年擅细碎行刀,即一点一点地切,线条含蓄温厚,古拙苍茫,显得平实。积点成线,在用刀节奏上形成“疾”与“涩”的统一;刀碎意完,在气息上形成“断”与“连”的统一;異质同妍,在循法出形成“变”与“和”的统一。

八十年代,邓昌成先生前往台湾,跟随台湾篆刻大师学习。而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他得以前往内地学习,进入有着“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取经,“这一次对我的篆刻改变极大。”回忆过往,邓昌成先生仍记忆犹新,感慨地说。那一次西泠印社之行,他看到了很多种篆刻方法,那是与自己之前几乎完全不同的东西,视野瞬间开阔,其篆刻技艺也越发进益,之後更成为西泠印社中的一员。

十数年春华秋实,邓昌成先生集众家之长,自成一家,所作或工稳婉丽、或浑厚苍古,均格调清新,其肖形印、会意印,更独具匠心。而其又於粤派刻法上有创新,以鸟虫印名响於香港。

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论是学习时代,还是名满两岸四地之後,练习篆刻几乎成为了邓昌成先生每日的必修课。其篆刻作品无数,喜者众多,香港博物馆曾专程前来收藏其篆刻作品,学者、友人、学生等也常请其为他们篆刻,突发灵感时,他亦会为自己篆刻,珍藏。

现在,他将一部分时间用在了篆刻教学上,任中大专业进修学院篆刻班导师、净宗学会篆刻班导师、香港警察书画学会导师。每周上课五节,教授篆刻技艺。他主持香港艺术馆“友声印社、香港书法篆刻学会”艺术讲座、深圳书城篆刻讲座,将篆刻这支绵延了三千多年的传统技艺传承着。

中华民族古人之智慧让人叹为观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足以让人享用一世。在三千弱水中,邓昌成先生撷取篆刻一瓢,颐养性情,以将其发扬光大,让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起为武 拳掌间写辉煌

邓昌成先生爱好丰富,多才多艺,与篆刻相比,其与武术的渊源更深,更早,他好於此道,更精於此道。

中学时,他喜欢上了武术,以“太极拳”开启了他与武术的缘分。而後更广习武术,八卦拳、形意拳、龙形拳等,拜师梁子鹏、陈乙燊、杨守中、冯志强、何可才等武术名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传统武术一直植根於中华大地,並在这片深蕴着传统文化精髓的沃土上逐渐根深叶茂。而邓昌成先生亦是广习百家,开阔眼界,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中,日臻化境,练成高超武艺。

在所有的武术中,邓昌成先生最喜八卦掌,他言:“八卦掌变化无穷,攻守兼备。避正打斜是八卦掌的一大特色,走圈练步是为迎敌时不正面碰撞,借步伐移形换影,攻敌人难救之处,练到後期,更有对练和及器械,既提升功力,又可学习临阵应变。”1990年,他於比赛中摘获武术生涯的第一个奖盃,之後一发不可收拾,获誉无数。在由最初的赛时紧张,获奖开心到逐渐习惯与稳重的过程中,邓昌成先生亦成为了香港知名的武术家。

他开办养心武艺总会,打开大门,开班收徒,精湛的武艺让人慕名而来拜其为师,学习武术。他从动作开始教起,理论伴随着动作而出,二者相辅相成。

在他教授的学生中,外国人佔据了很大的比例。他常去内地及海外进行武术交流,常带着学生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在邓昌成先生看来,武术的提升从对手中开始,他支持学生在比赛中磨砺自己,在他看来,唯有经历,人才会成长,才能进步。每有学生斩获荣誉,他十分开心,那是学生对他辛勤教学最好的回报。

有时,邓昌成先生会被美国学生邀请赴当地讲解太极拳术,去西班牙巴塞隆拿讲解;他现任香港国际八卦掌学会会长、香港杨氏太极拳总会总教练、养心太极学会主席,拳、脚、刀、枪皆精的他行走於中华武术的传承之路上,诲人不倦,一直在为武术能夠得到传扬而尽心尽力,力使中华武术承前启後,名扬海外。

文武双修总相宜

除去篆刻家、武术家的身份,邓昌成先生还是一位书画家,大学导师。他擅长隶书、篆书,作品笔走龙蛇,规整有序,颇具古朴大方之风范;他的国画作品涉猎广泛,工笔山水、花鸟人物清新灵动,雅致传神。邓昌成先生博学多识,他将枝繁叶茂的中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运用於实际之中。

文与武,一静一动,一张一弛,看似相悖不协调,卻又能无间隙地统一。武术练就了他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让他下笔有劲,书写稳定,精力充沛且集中,创作篆刻及书画时,更加得心应手。

文之一事上,他編著友声印集年刊、勉斋印稿、印谱快讯月刊,著作香港篆刻发展史、香港历年发行印谱、香港当代印人简略、香港篆刻报、台湾/韩国/新加坡篆刻发展史、香港印人传(印林)、香港篆刻名家作品集。武之传承上,他编著中华武术书籍十数本,多用英文和西班牙文所著,一本又一本,图文併茂,邓昌成先生留下的武术著作堪称中华武术文化的智慧结晶,流传後世。

鉴古,论今,素心修行。他正在进行一场“文化”修行。篆刻家出身的他,以篆刻为礼,将中华民族千百年前的文化延续;武术家出身的他,以武艺为媒,向世界传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武术内涵。

猜你喜欢
篆刻武术中华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