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柔直系统快速恢复的自取能故障阻尼器

2017-05-21 05:52谢晔源曹冬明李继红朱铭炼姜田贵连建阳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7年7期
关键词:桥臂阻尼器阻尼

谢晔源 ,曹冬明 ,李继红 ,朱铭炼 ,姜田贵 ,连建阳

(1.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002;2.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7)

0 引言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自 2001 年被提出[1-4]以来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基于半桥结构的MMC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5-8]。

a.不能抑制直流短路电流。在直流侧发生双极故障时,故障电流会达到10 kA以上并且流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反并联二极管,烧毁器件。

b.直流侧故障隔离困难。目前对于直流故障的清除主要是借助于交流断路器,一旦发生直流侧故障,则需要将多端柔性直流系统中所有的换流站全部停运,且系统恢复时间长。

c.故障时阀侧交流电流出现直流分量。在换流器桥臂短路故障时会致使阀侧交流电流出现直流分量,致使交流开关可能不能分断。

针对半桥MMC的不足,基于全桥结构和组合结构的MMC被相继提出[9-14],这些拓扑能在发生故障时通过闭锁换流阀,使得故障电流为子模块的电容充电,通过电容电压的抬升来抑制交流电源对短路点的电流。但是这些拓扑会带来损耗的增加和工程造价的提高,限制其应用和发展。

在直流线路上加装直流断路器可以快速隔离直流侧故障[15-18],然而直流断路器造价昂贵,而且对于故障时阀侧交流电流出现直流分量的问题没有作用。

ABB公司提出一种在直流正负极出口串入由IGBT和阻尼电阻组成的直流开关的方案[19],直流故障时利用阻尼电阻的限流作用,加速短路电流的衰减过程。该方案需要在直流出口布置安装开关,且需要由电力电子元件的串并联来实现的高压直流电子式开关,造价较为昂贵,对于安装场地要求较高。

文献[20-21]提出在MMC中串入IGBT和阻尼电阻组成的回路,在换流器或直流线路故障时投入阻尼电阻来加速衰减故障电流。这个回路因为没有储能元件,所以无法为IGBT的驱动及控制电路提供能量,目前只能从邻近的模块中取能,造成串联的各个模块阻抗不平衡,影响MMC的充电均衡度。

为此,本文从研究半桥MMC的故障机理出发,分析了故障电流的各个阶段构成,提出一种自取能模块化故障阻尼器拓扑。该拓扑在正常工作时可循环工作在流通状态和补能状态,实现阻尼器的自取能;在故障时工作在阻尼状态,提供额外的阻尼电阻,迅速衰减故障电流,加速了剩余健全换流器的重启过程,整个隔离故障和系统重启过程在数百毫秒内完成,实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快速恢复。该拓扑还可以在桥臂短路故障中起到抑制直流分量的作用,加快阀侧交流电流的过零,保证阀侧交流开关的可靠分断。最后本文搭建了基于舟山五端柔直工程的PSCAD/EMTDC数字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模块化故障阻尼器的功能进行了验证。

1 半桥MMC故障分析

由半桥子模块构成的MMC的基本拓扑如图1所示,每个MMC由3个相单元构成,每个相单元分为上下结构对称的2个桥臂单元,每个桥臂单元包括n个级联的半桥子模块和1个桥臂电抗器。

对于半桥MMC而言,不同的故障类型下对换流阀设备的电气应力也不同,通常考虑以下故障类型:换流站出口单极接地短路;换流站出口双极短路;桥臂间短路;阀单相接地短路;单桥臂短路;阀侧交流单相接地短路;阀侧交流两相短路;阀侧交流三相短路。

图1 半桥MMC拓扑及故障类型Fig.1 Topology of half-bridge MMC and its fault types

通过仿真分析柔性直流系统在单极接地、双极接地和桥臂对地短路等各种典型故障工况下短路故障电流,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双极短路(图1中F1所示)产生的故障电流最大,且衰减最慢,其余故障的故障电流均可在换流站闭锁或者交流断路器跳开后消失;

b.单桥臂短路(图1中F2所示),换流站交流系统侧会产生较大直流电流偏置,导致交流电流过零点延迟,影响系统正常停运。

图2(a)对双极短路故障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故障电流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故障发生数微秒内,模块的电容对故障点放电,形成数十kA的尖峰电流①;数十微秒后IGBT保护切除电流①,此时流过桥臂电抗器的电流通过桥臂的反并联二极管续流②,并呈现衰减趋势;在交流开关跳开之前交流电源提供稳态的短路电流③;交流开关跳开后,桥臂电抗器仍然向短路点提供短路电流,并经过数十秒衰减到零。图 2(c)描述了直流双极短路(F1)下桥臂电流的波形,其各个阶段与图2(a)一一对应。

同理,图2(b)对单桥臂短路故障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假设A相上桥臂短路,首先换流器将闭锁,由对端的正极电压通过A相上桥臂的短路点放电,构成故障电流①,B、C两相交流电压分别在本相正半周通过A相上桥臂短路点放电,构成故障电流②③。三部分的故障电流将导致阀侧交流电流出现直流偏置,如图 2(d)所示,t0时刻发生 F2故障,t1时刻 B 相阀侧电流过零,B相阀侧交流开关分断,此时C相电流将变化为与A相反向,并在回路阻抗的作用下衰减,在t2时刻当A、C两相阀侧电流过零时,A、C相阀侧交流开关相继分断。

图2 半桥MMC典型故障分析Fig.2 Analysis for typical faults of half-bridge MMC

但实际的交流开关分断能力是有限的,它依靠压气罩或储气室的运动来提供吹弧压力,使电弧在过零时熄灭。阀侧交流开关从开始吹气到结束有一定时间限制(一般为40~80 ms),各相电流的过零和开断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如果不能保证某相电弧过零,而交流开关压气室的压力释放后已经无法保证继续吹弧,则该相的电弧可能会继续燃烧一段时间,等待自然熄弧或是外部切除故障。在图2(d)中,t0时刻发生故障,假设交流开关在t0+40 ms时触头开始动作分断,储气室吹弧,在t1时刻B相电流过零,B相电弧熄灭,t0+120 ms左右吹弧结束,此时A、C两相电流出现较大直流偏置,A、C两相阀侧交流开关无法开断故障电流,故障电流会较长时间流过MMC,致使设备损坏。

2 基于桥臂阻尼的故障限流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故障发生后短路回路中的阻抗可以帮助衰减故障电流,对换流器的可靠保护和快速恢复均有一定的帮助。在MMC拓扑中,每个桥臂均会设置一定的冗余模块,而且结构上也较为方便地配置了模块空位,是较为理想的增设阻尼电阻场所。因此考虑在MMC的桥臂位置增加阻尼电阻Rdamp来抑制故障电流。

桥臂阻尼电阻Rdamp越大,故障电流衰减得越快。但桥臂阻尼电阻越大,需要的桥臂阻尼单元数越多,成本越高。需要在满足系统恢复时间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将短路电流在一定的时间内衰减到谐振型直流开关可分断的范围内,实现对故障的隔离,进而实现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快速恢复。

以下通过对故障电流衰减回路进行分析,说明桥臂阻尼电阻参数设计过程。

故障阻尼器在换流器闭锁后投入,等效电路如图 3(a)所示。图中,Lb、RLb分别为桥臂电抗电感值和电阻值;LPpole及RPpole分别为正极平抗加上正极极线后的等效电感及电阻;LNpole及RNpole分别为负极平抗加上负极极线后的等效电感及电阻;Lline及Rline分别为线路电感及电阻;Lgnd及Rgnd分别为线路对地故障时大地回路等效电感及电阻;Rv为阀闭锁后的等效电阻,为功率子模块二极管并联旁路晶闸管通态电阻的M倍(M为桥臂子模块总数);VDMMC为阀闭锁后功率子模块的二极管;Rdamp为桥臂阻尼器的电阻;Cline为线路等效极间分布电容。此时子模块电容因换流器闭锁被切除,交流电源 Us通过VDMMC、Rdamp、LPpole及RPpole、Lline及Rline、短路点构成回路,直流线路的分布电容等效为一个电容,并布置在极线平抗的后部;由于电源侧有二极管的存在,所以电路可以等效为两部分,分别提供短路电流:一是交流电源Us对短路点构成的LR回路放电,产生的电流记作Id1;二是分布电容对短路点构成的LCR回路放电,产生的电流记作Id2。两者之和为流过短路点的电流Id。

从式(1)中可以看到故障阻尼器的电阻起到抑制Id1分量的作用,而并不影响分布电容放电的振荡过程。

图3(b)为阀侧交流开关跳开后的等效电路,图中I0为交流开关跳开时刻衰减回路初始电流。此时电路只存在电感对短路点的续流回路,可等效为LR一阶系统。此时换流站内等效电阻Rsta和等效电抗Lsta分别为:

图3 直流双极短路故障下的桥臂阻尼等效电路Fig.3 Equivalent circuits of bridge-arm damping for DC bipolar short circuit

整个电流衰减回路的时间常数为:

无桥臂阻尼电阻(Rdamp=0)时,线路出口故障时,电流衰减回路时间常数为站内等效电路的时间常数,基本接近站内电抗器的时间常数,而站内电抗器品质因数可达400以上,相应时间常数高达数秒以上。

安装桥臂阻尼电阻后,出口故障时,电流衰减回路时间常数减小为数十毫秒,当直流电流衰减到一定数值以内时,可以通过开关予以切除故障点,通过阀侧交流开关的快速重合和换流器解锁,可以重新恢复健全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

对于两端柔直系统,采用如下的估算及仿真校核结合步骤选取桥臂阻尼器参数:交流系统设定为中远期极端大方式,计算线路出口故障的最大短路电流Id0,得到故障电流衰减公式如下。

故障电流在设定的时间tset(一般为几百毫秒)以内衰减到直流开关分断值IRDS(一般为几百安培),则有 i(t=tset)<IRDS,结合 Rsta和 Lsta由式(2)给定,τ由式(3)给定,则可以计算出Rdamp的值。

3 自取能模块化故障阻尼器及工作原理

在前文对桥臂阻尼方案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在MMC的各个工作状态阶段下的可靠性,以及兼顾安装、美观等因素,提出自取能模块化故障阻尼器拓扑,该拓扑结构的模块安装于MMC的上、下桥臂上,如图4所示,可以和普通半桥子模块外形、安装尺寸完全一致,实现即插即用,兼顾了可靠性和维护方便的问题。

图4 自取能模块化故障阻尼器拓扑Fig.4 Topology of self-powered modular fault damper

新型的自取能模块化故障阻尼器由2个IGBT(VT1、VT2)及其反并联二极管(VD1、VD2)、阻尼电阻(Rdamp)、避雷器(可选)、二极管(VD3)、储能电容(C1)和旁路开关(K1)构成。

自取能模块化故障阻尼器拓扑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启动充电状态、双向电流流通状态、正向电流补能状态、故障电流阻尼状态或者故障旁路状态。

a.启动充电状态:阻尼器流过正向电流时,控制系统不发出控制信号,旁路开关K1断开,开关管VT1和开关管VT2也断开;正向电流流经二极管VD3、储能电容C1和续流二极管VD1,使储能电容C1通过二极管VD3、续流二极管VD1充电。阻尼器充电过程中反向电流通过Rdamp和VD2流通。

b.双向电流流通状态:正向电流时控制系统发出开关管VT1关断和VT2开通命令,电流流经开关管VT2、续流二极管VD1;反向电流时控制系统发出开关管VT1开通和VT2关断命令,电流流经开关管VT1、续流二极管VD2,电流双向流通。

c.正向电流补能状态:在正向电流时,控制系统发出开关管VT1开通和VT2关断命令,使正向电流通过二极管VD3、续流二极管VD1为储能电容C1充电。

d.故障电流阻尼状态:在阻尼器拓扑电路外部故障下,控制系统发出开关管VT1和VT2关断命令,故障电流流过续流二极管VD2和阻尼电阻Rdamp,以抑制故障电流。

e.故障旁路状态:当阻尼器拓扑电路内部故障时,控制系统控制旁路开关K1开通,以将故障电流抑制阻尼器拓扑电路切除。

结合图1和图4对带模块化故障阻尼器的半桥MMC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充电阶段,阻尼电阻投入,会影响充电电流和充电速度,但是考虑到阻尼电阻比交流侧的充电电阻小很多,因此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直流双极短路发生后,换流器闭锁,投入阻尼器,增大了交流系统对故障点的阻抗,可以减小故障电流峰值,且在交流开关跳开后,故障电流通过桥臂电抗器、平波电抗器、阻尼电阻以及回路中的寄生阻抗形成回路,回路整体呈现阻感特性,故障电流呈一阶指数特性衰减,衰减的时间常数为Lsta/Rsta,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投入阻尼器可以减小故障电流衰减时间;在桥臂短路故障时,阻尼电阻投入,故障电流通过桥臂电抗器、阻尼电阻以及回路中的寄生阻抗,直流分量得到衰减,有助于阀侧交流开关的可靠跳开。

故障阻尼器设计为嵌入式安装,在工程中的安装方式非常灵活,MMC由6个桥臂构成,每个桥臂由若干个阀段组成,每个阀段又包括了若干个模块,故障阻尼器设计的外观和接口设计和常规功率模块完全一致,非常利于工程实施或改造;另外所提的自取能阻尼器不需要从相邻模块取能,完全实现了独立安装和独立控制。

4 仿真验证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故障阻尼器的有效性,利用PSCAD/EMTDC搭建了如图5(a)所示的舟山五端柔直工程系统仿真,对称双极结构,直流电压为±200 kV,额定功率为 400 MW/300 MW/100 MW/100 MW/100 MW(舟山 /岱山 /忂山 /洋山 /泗礁),阀侧交流电压为205 kV,桥臂电感分别为90 mH/120 mH /360 mH /360 mH /360 mH。

舟山/岱山/忂山/洋山/泗礁五站均配置桥臂故障阻尼器,分别对各个换流站的出口进行双极短路仿真,得到直流短路电流衰减到100 A与不同阻尼电阻关系的曲线。图5(b)的上、下图分别显示了舟山、岱山换流站出口短路时各站电流衰减到100 A的时间,控制该时间在100~200 ms,同样的方法对其余三站进行仿真分析,选取五站阻尼电阻分别为6Ω/8 Ω /15 Ω /15 Ω /20 Ω。

图5 舟山五端柔直工程故障阻尼电阻设计Fig.5 Design of fault damping resistor for Zhoushan five-terminal VSC-HVDC project

在额定运行条件下,分不带阻尼器和带阻尼器2种条件分别在舟山和泗礁出口模拟直流双极短路故障,得到对应换流站直流极线电流,如图 6(a)、(b)所示。可以看到阻尼器对本站故障电流的衰减效果是很明显的,以同样衰减到100 A考虑,舟山站出口短路不带故障阻尼器时持续时间为4 000 ms,加装故障阻尼器后电流衰减时间为150 ms;泗礁站出口短路不带故障阻尼器时持续时间为7500 ms,加装故障阻尼器后电流衰减时间为100 ms,因此所装故障阻尼器大幅缩短了故障换流站的切除时间,为整个柔直系统快速恢复创造了条件。

图6 直流双极短路故障下阻尼器应用效果Fig.6 Effects of modular fault damper during DC bipolar short circuit

图7显示了不带阻尼器和带阻尼器2种条件下舟山MMC换流阀A相上桥臂直通故障时,阀侧三相电流的波形。在不带阻尼器时交流开关三相相继跳开的时间差Δt1为80 ms,交流开关的灭弧能力不能得到保障,存在A相触头不能分断的危险;带阻尼器时交流开关三相相继跳开的时间差Δt2为20 ms,可以确保交流开关的三相均可靠跳开。

图7 单桥臂短路故障下阻尼器应用效果Fig.7 Effects of modular fault damper during single-bridge short circuit

5 结语

在MMC拓扑中加装桥臂故障阻尼器能加快故障电流的衰减,为直流侧开关开断故障电流创造了条件,实现柔直系统的快速恢复。另外,桥臂故障阻尼器在桥臂短路故障时有效衰减故障电流的直流分量,保证了阀侧交流开关的可靠跳开,增强了柔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本文提出的故障阻尼器拓扑,解决了阻尼电路的高电位取能问题,不需要从相邻模块取能,完全实现了独立安装和独立控制,非常利于工程实施或改造。

参考文献:

[1]MARQUARDT R.Stromrichterschaltungen mit verteilten energiespeichem:10103031A1[P].2001-01-24.

[2]FLOURENTZOU N,AGELIDIS V G,DEMETRIADES G D.VSC-based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an overview[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9,24(3):592-602.

[3]徐政,屠卿瑞,裘鹏,等.从2010国际大电网会议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方向[J]. 高电压技术,2010,36(12):3070-3077.XU Zheng,TU Qingrui,QIU Peng,et al.New trends in HVDC technology viewed through CIGRE 2012[J].High Voltage Engineering,2010,36(12):3070-3077.

[4]韦延方,卫志农,孙国强,等.一种新型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MMC-HVDC[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7):1-9.WEI Yangfang,WEI Zhinong,SUN Guoqiang,et al.New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MMC-HVDC[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2,32(7):1-9.

[5]MARQUARDT 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topologies with DC-short circuit current limitation[C]∥2011 IEE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ECCE Asia(ICPE&ECCE).Jeju,Korea:IEEE,2011:1425-1431.

[6]张建坡,赵成勇.MMC-HVDC直流侧故障特性仿真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34(7):32-37.ZHANG Jianpo,ZHAO Chengyong.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DC-link fault characteristics for MMC-HVDC[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4,34(7):32-37.

[7]杨海倩,王玮,荆龙,等.MMC-HVDC系统直流侧故障暂态特性分析[J]. 电网技术,2016,40(1):40-46.YANG Haiqian,WANG Wei,JING Long,etal.Analysison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 of DC transmission line fault in MMC base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6,40(1):40-46.

[8]王珊珊,周孝信,汤广福,等.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HVDC直流双极短路子模块过电流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1):1-7.WANG Shanshan,ZHOU Xiaoxin,TANG Guangfu,et al.Modeling of modular multilevel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1,31(1):1-7.

[9]ZHAN Peng,LI Chenghao,WEN Jinyu,et al.Control and protection strategy for MMC MTDC system under converter-side AC fault during converter blocking failure[J].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2014,2(3):272-281.

[10]孙栩,朱晋,刘文龙,等.一种具有故障隔离能力的MMC-HVDC换流站子模块拓扑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37(3):120-125.SUN Xu,ZHU Jin,LIU Wenlong,etal.Fault-isolated submodule topology of MMC-HVDC converter station[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7,37(3):120-125.

[11]王朝亮,许建中,赵成勇,等.基于单钳位型子模块的MMC及拓扑改进方案[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35(9):74-80.WANG Chaoliang,XU Jianzhong,ZHAO Chengyong,et al.MMC based on single-clamp sub-module and improved topology schemes[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5,35(9):74-80.

[12]杨晓峰,郑琼林,薛尧,等.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拓扑和工业应用综述[J]. 电网技术,2016,40(1):2-10.YANG Xiaofeng,ZHENG Trillion Q,XUE Yao,et al.Review on topology and industry applications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6,40(1):2-10.

[13]薛英林,徐政.适用于架空线路输电的新型双极MMC-HVDC拓扑[J]. 高电压技术,2013,39(2):481-487.XUE Yinglin,XU Zheng.New breed of bipolar MMC-HVDC topology for overhead line transmission[J].High Voltage Engineering,2013,39(2):481-487.

[14]孙栩,王华伟,雷霄,等.架空线柔性直流电网的直流短路电流限制研究[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37(2):219-223.SUN Xu,WANG Huawei,LEI Xiao,et al.Restriction of DC short circuit for overhead lines of flexible DC grid[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7,37(2):219-223.

[15]HAFNER J,JACOBSON B.Proactive hybrid HVDC breaker-a key innovation for reliable HVDC grids[R].Paris,France:Cigre,2011.

[16]DEREKHSHANFAR R,JONSSON T U,STEIGER U,et al.A solution for future HVDC system[R].Paris,France:Cigre,2014.

[17]KE Jinkun,WEI Xiaoguang,YANG Bingjian,et al.Control strategy of the full-bridge based hybrid DC breaker[C]∥2015 IEEE 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DC Microgrids(ICDCM).[S.l.]:IEEE,2015:315-320.

[18]朱晋,刘单华,尹靖元,等.基于模块级联技术的混合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5):1560-1567.ZHU Jin,LIU Danhua,YIN Jingyuan,et al.Research on hybrid DC breaker based on modular cascaded structure[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7,37(5):1560-1567.

[19]ASPLUND G.Plant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 power:US20110080-758(A1)[P].2008-06-10.

[20]曹冬明,谢晔源,邵震霞,等.一种直流输电保护装置及换流器:ZL201420086273.8[P].2015-01-14.

[21]王华昕,习贺勋,汤广福,等.谐振型故障限流器阻抗特性仿真和参数优化[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5):61-64.WANG Huaxin,XI Hexun,TANG Guangfu,et al.Simulation of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of the resonance fault current limiter resistance[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5):61-64.

猜你喜欢
桥臂阻尼器阻尼
核电厂机械式阻尼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N维不可压无阻尼Oldroyd-B模型的最优衰减
关于具有阻尼项的扩散方程
具有非线性阻尼的Navier-Stokes-Voigt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几种软钢阻尼器对建筑安全的影响
连梁阻尼器的初步设计方法
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
具阻尼项的Boussinesq型方程的长时间行为
基于MMC的铁路功率调节器方案对比
单相交/交MMC的简化模型及电容电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