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2017-05-22 09:14刘邦华周怀球沈丹辉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日本队中国队

刘邦华,周怀球,沈丹辉



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刘邦华1,周怀球2,沈丹辉2

1.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湖南岳阳,414006;2.岳阳市岳化一小,湖南岳阳,414000。

通过录像观察、比较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参加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团体比赛成绩和日本队男子体操团体比赛成绩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处于一个匮乏的状态,要延续中国男子竞技体操的辉煌,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所以必须对目前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方向、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战略目标:(1)制定本省市的竞技体操发展规划;(2)解决好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跟加强社会创造有利空间和大环境;(3)后备人才开发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4)加大对教练员实施再教育和培训力度;(5)加大后备人才科技投入现状和科技成果的应用。

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战略思考

从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赛的版图来看,男团中日的对垒,仍是本届世锦赛的主旋律。这次锦标赛日本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一,也是37年来终于获得的宝贵的一枚金牌。中国多年来男子团体的优势受到了日本的强烈的冲击,中国男子团体正面临着日本及各国的挑战。如今中国男团出现了要让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弱势项目进步不大,优势项目上选手发挥也远未达到稳定、完美。而日本却重视梯队的建设,如中学体操、大学体操以及各种俱乐部应运而生。当前体操强国加快培养后备人才的竞争,找到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计划,是当前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中国队6名运动员和日本队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观察 对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男子团体体操比赛视频和日本男子团体体操比赛视频进行观看。

1.2.2 比较法 通过比较中国男子体操团体比赛成绩跟日本男子团体体操比赛成绩。

1.2.3 统计分析法 对定量材料根据需求进行统计解决,对定性资料做逻辑剖析。

2 中日男子团体比赛成绩比较

2.1 中日男子团体比赛综述

在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中中国队男子获得1金1银4铜的成绩。在资格赛团体比赛中,中国男队发挥就有些不尽人意,暂排第2,日本队排第1。而在决赛中,中国男队不但没吸取预赛失误的教训,反而连连出现一些不应该的失误,以致团体仅得第3名。以内村航平领衔的日本队,战果累累,击败了中国男队前6届世锦赛和前两届奥运会独领风骚的局面,获得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团体冠军,也充分说明了目前男团进入了日本领先的时代。从总体实力来说,中国队体现的是难度大、没有注重动作完成的质量,自然出现了失误多、动作稳定性差。恰恰相反,日本队注重动作质量的完成,稳定性好,失误相对较少。虽然如此,中国队整体实力还在,但本次比赛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2.1.1 自由体操 第1项比赛是自由体操,中国队首先出场的是林超攀,得到了15.133分;第2个出场的是邓书弟,得到了 14.966 分;最后出场的是张成龙,得到了14.466 分。日本队首个出场的是内村航平,得到了15.800分,早阪尚人得到了15.133分,白井健三得到了16.325分的好成绩。第1项比赛完毕,日本队总得分 47.258 分,名列前茅,而中国队这个项目只拿到了 44.565 分,落后日本队2.693分。日本队在该项目水平很高,中国排名第5。美国队、英国队、韩国队都领先中国队,自由体操项目是中国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项目。

2.1.2 鞍马 第2项是鞍马的比赛。日本队首个出场的是加藤凌平,得到 14.733 分;内村航平如往常般稳定,拿到15.033分。小将萱和磨第一次亮相世界大赛,全套动作很顺利,拿到了 15.400 分。鞍马并不是中国的强项。中国队首个出场的尤浩发挥正常,拿到了14.666分,而林超攀比赛中掉下了器械,只得到 13.466分。中国队第3个出场的是肖若腾,本来中国队是要他扭转局面,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比赛中他做马头全旋分腿,环间倒立时从鞍马上掉下,只得到了 14.433 分。两项过后日本队以92.424分的高分继续领先,中国队得到86.130 分名次再退到第7位,落后日本队多达 6.294 分。在这项比赛中,除尤浩稳定发挥外,林超攀和肖若腾都出现了重大失误。

表1 中国男子团体赛比赛成绩

表2 日本男子团体赛比赛成绩

2.1.3 吊环 第3项吊环比赛日本队首先出场的是加藤凌平,得到了14.366 分,新人田中佑典得到14.466分,内村航平一套动作难度6.2,不算漂亮,但完成质量较高,得到14.966 分。吊环比赛可谓是中国队的强项。中国选手邓书弟的动作难度即使达到6.7,相比内村航平,完成质量欠缺,只得到14.600 分。上届世锦赛吊环冠军刘洋整套动作完成十分到位,后面的下法很稳定,意料之中得到15.766 分。最后出场的尤浩发挥正常,得到15.633的分。中国队凭借刘洋和尤浩的出色发挥追回了一点分数名次上升到第5位,日本队以136.222分继续排名第1位。

2.1.4 跳马 第4项是跳马,目前中国队的跳马水平平均,没有顶尖水平的运动员。第1个出场的是林超攀,动作难度6.0,得到15.200 分。接着出场的肖若腾和邓书弟采用了相同的动作,动作完成质量也较高,均得到15.233 分。日本队跳马整体水平较好,除了早阪尚人的小失误,拿到了45.766分,排名第2,只落后排名第1的俄罗斯0.134分。4项比赛之后,日本队以181.988 分排第1,美国队比分逼近到181.888 分排第2,俄罗斯第3,中国队以177.795分依然排名第5。

2.1.5 双杠 第5项是双杠比赛,这一项是中国队的最强项,也是极有可能追上其他队的一项。首先出场的是日本的加藤凌平,动作难度是 6.6,并且拿到了15.533 分,紧接着出场的田中佑典从器械掉下,得到了 14.266 分,他是今天日本队在团体比赛中出现的首次较大失误。内村航平动作难度6.8,他高质量的完成了动作,最后得分为 15.866 分。中国队分别上场的是尤浩、林超攀和邓书弟,他们的得分是15.933 分、15.766 分和16.066 分,总分47.766分。这个得分是所有参加比赛队的最高分,并帮助中国队首次扭转劣势。中国队以225.560 分排名追到第3位。

2.1.6 单杠 最精彩项目就是单杠,也是最后的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项目。单杠项目中国队如果不失误,依然可以拿到团体冠军。因为与第2名的美国队分数相差不大,单杠整体水平也比美国队强很多,尤其是日本队在最后一项单杠比赛中常常有较大的失误,因此,团体冠军的归属还是个未知数。这次比赛日本队确实是发挥不尽人意,后两位上场的队员田中佑典和老队员内村航平先后掉杠,比赛到了最紧张的时刻。然而最惋惜和痛心的是中国队没有把握住时机,比赛中肖若腾、张成龙均有严重失误,中国队彻底的失去了争夺冠军的机会。

3 中国男子竞技体操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3.1 中国男子竞技体操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社会环境

3.1.1 省市体操中心(1)省市体操中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各省市体操中心与当地的体育管理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端的是铁饭碗”,没用考虑到生存的紧迫感,更加不会主动去接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想要去转变传统的体育管理思想和作风,必须解放思想,这是目前国家以及各省市体操管理中心所遇到的主要挑战和问题。(2)省市体操中心的发展战略:中国男子竞技体操面临着人才断档、后备队伍建设乏力、项目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这一不利局面。国家体操中心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一线队伍与后备队伍一样重要、共同发展。省市体操中心也要根据国家体操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多渠道想办法普及体操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有目的的去完成。对于目前还没有建设体操队的省市,应该认真研究是否需要建立各种业余的体操学校和专业的体操队,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和社会办学的方法,提高体操训练人口。这样我们就会充分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多线队伍齐抓并管,确保项目的生机和活力。

3.1.2 运动员后备人才资源 男子竞技体操人口总量少、竞技体操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年轻运动员各项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运动员后备人才的训练动机存在潜危机。后备人才不足是困扰中国体操的老问题,虽然国家想了各种办法,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主力队员及储备队员基本都在国家队,而地方队由于各种原因难得与国家队形成后备人才稳定补充。地方队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缺少各种比赛,造成专业队架空的局面,优秀苗子和人才流失,更不要说后备人才辈出的景象。因此,近些年积极开展“快乐体操”走进校园,探索后备人才培养新路活动,推广和普及体操类项目,如健美操、技巧、啦啦操等非奥运项目,其目的就是打好基础。

3.1.3 后备人才资金保障(1)中国男子竞技体操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资金来源现状:体操本身是一项低龄化的运动,并且训练周期较长,付出跟回报很难对等,很多企业对于竞技体操都没有兴趣,国内的企业对各省后备人才出资出力的几乎没用,且投入的微不足道,它不像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群众的关注率高,各企业为了利益自然投入就大。如何提高群众对体操的兴趣及对体操的关注,吸引国内各大小企业对体操的投入,这是我们业内人士所必须关心的。(2)中国男子竞技体操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资金来源途径的拓宽:2008年之后国内体操人口逐年下降,孩子们能学的项目和选择越来越多,体操项目选才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后备人才质量的优劣,导致输出是不相同的,培育一名出色的后备人才最少要3—5年。所以,体操后备人才质量的好坏也很大与培养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利益相关联。把运动员的培养、训练、输送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因此,改变了人才流动的问题,不会使其人才浪费,解决了其经费不足这些存在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有效拓宽了资金来源途径。

4 中国男子竞技体操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战略支持系统

4.1 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国家体育总局《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14年底正式颁布实施。《规划》设计从2014年至2024年,跨度10年。《规划》颁布后,将成为今后10年体操、蹦床、艺术体操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中国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为“4级模式”,即第1级是体操国家队,是参加世锦赛、奥运会等的现行主力;第2级是各省市体操队,这一级主要是为国家队输送尖子队员的梯队;第3级是各省市体操学校和体操俱乐部,这一级是相当重要的梯队——后备人才基地,离开这个梯队就谈不上后备人才储备;第4级是校园体操和快乐体操俱乐部,要学习日本、美国等国家扩大体操人口的经验,结合“玩”和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逐步推广“快乐体操”,构建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既要保证现在体制的实行效率,也要充分利用国外经验,建立起新型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效率体制,为中国竞技体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4.2 教练员队伍建设

(1)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队伍建设情况:教练员在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上起着关键作用,是其设计者、组织者。因此,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是提高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关键。据了解,中国体操基层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敬业精神不如老一辈教练员,虽然在学历上有所进步,但其服务意思和奉献精神,明显有所欠缺。加上有些基层教练员工资待遇不好,训练时间长、压力大,严重影响了基层教练员的积极性,造成基层教练员短缺。因此,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在培养后备人才的进程中所起到的影响是不需要多说的。(2)教练员队伍建设的战略对策:引进竞争机制让教练员精英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一起进步,支持和鼓励教练员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更加加强完善和规范教练员评聘整体体系,择优评聘。对教练员十分有吸引,也有落选,让教练员对本身感受到了好的的出路又有压力和动力。建立鼓励体制,要把体操搞上去,先把教练班子搞好,为了使教练员提高训练的积极性,使其认为有付出就有回报,同时鼓励教练员大胆开拓创新,把教练员的工作业绩和奉献多少相联系,对其进行奖励,提高待遇。

4.3 竞训体系

(1)目前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竞训体系现状:这些年来,体育市场化的逐渐深入,中国的体操竞赛体制也走上了创新改革之路,但是体操项目由于专业性较强,比赛开展很难等因素。在这方面其它体操强国做的十分出色,在美国,体操比赛开展很频繁,协会的各种比赛大约有3 000种。日本的新体操表演,把体操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给我们一个新的启发。中国体操选手培养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一个“练”字,其趣味性、多样性和动作的简单化皆缺乏的训练和比赛,是阻碍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绊脚石。这样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夭折率高、成才率低,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丧失个性的发展,缺乏交际,自理能力差,在退役后生活手段匮乏,大多需要国家保障体系扶持。(2)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竞训体系的完善:建立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认真梳理各项已有的制度,完善好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制度,研究制定符合新形势的制度。同时取得与教体局的支持,实施体育与教育的结合,体教一起承办运动队,将一些一线或者二线运动队和一批院校相关联运动员得到该校学籍,拓大现在的后备人才培养训练的方法。更急需要破除行政办赛这种条框的限制,加大竞赛体制的改革力度,大力鼓励和培育社会办赛,举办各种层次、类别的国内赛事。

5 建 议

(1)制定本省市的竞技体操发展规划;

(2)解决好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跟加强社会创造有利空间和大环境;

(3)后备人才开发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4)加大对教练实施再教育和培训力度;

(5)加大后备人才科技投入现状和科技成果的应用。

[1] 张学纲,金 逵,鹿志海,蒋 欣.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的目标定位和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76~79,109.

[2] 刘邦华,李艳翎,李 敬,周怀球,刘国宏.奥运战略与我省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 713~1 714.

[3] 吴燕波,等.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10~12.

[4] 刘邦华,周怀球.湖南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1):82~85.

[5] 鹿志海,金 逵.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人才储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110~117.

[6] 朱 政.上海市少儿体操运动员选材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4):17~19,48.

[7] 张小龙,王 静.广东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2):60~63.

[8] 鹿志海.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专业运动员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9] 周怀球,刘邦华.没落的贵族运动何处去——谈中国学校体操教育的兴衰与振兴[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1):21~23.

Chinese Men’s Gymnastics the Backup Talent Cultivation of Strategic Thinking

LIU Banghua1, ZHOU Huaiqiu2, SHEN Danhui2

1. P.E. College,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6, China;2. Yueyang YueHua First Primary School, Yueyang Hunan, 414000, China.

Through video observation, comparis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15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in China men's competitive gymnastics group performance and group the results of the competition of Japan gymnastics has carried on the in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ese men's competitive gymnastic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in a state of lack, men's competitive gymnastics to continue China, further strengthen backup talent cultivation is a most important problem, so you have to the current men's competitive gymnastic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lore the reasons.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1) make the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athletics gymnastics development plan (2) to sol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thlete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to strengthen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reate favorable space and (3)reserve talented person development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rule (4) strengthen implem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coaches (5) increase the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o the status quo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hinese men's competitive gymnastics; Reserve talents; Strategic thinking

1007―6891(2017)02―0058―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2.16

G808.18

A

2016-09-05

2017-01-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YJA890010。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日本队中国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一场比赛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日本队攻防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